“我看到你们的车停在我家门口,没关系,可以提前进来的。”
出发前,我给钢琴伴奏老师发了一个短信,说六点左右到。
我跟老二大概是五点四十五分驶进老师家的小区。十月二十二日,正是金秋时节。
从学校到老师家,导航说要一小时二十分钟。正好今天高中组织考PSAT,下午可以自由活动,我们就约了今天跟老师第二次排德彪西的《萨克斯管与乐队狂想曲》。
老二有点晕车,蜷缩在后座缓神。我也有这毛病,知道大概还需要一点时间,就跟老师说,我们还是六点再进来吧。
跟这位老师合作的机缘,着实经历了不少波折。
这狂想曲原本是为我们当地乐队的古典乐赛事而准备。没成想乐队的内部管理出了些问题,去年评了奖,但原定的演出取消了。今年索性连赛事都不举办了。萨克斯风老师临时让老二改报了音乐教师全国联盟的木管比赛。
在专业乐队比赛,这曲子妥妥的绝配。萨克斯风作为主角,在乐队的伴奏下流淌出印象派大师的传世之作。
转为木管比赛后,伴奏的乐队可以改为钢琴。我对音乐一窍不通,罔论古典乐。四个礼拜把周边的钢琴老师找了 一圈,也被拒了一圈。这时离比赛只剩下两个礼拜了。情急之下,我搜集了方圆一小时车程内所有有音乐学院的大学,感谢AI,然后在学校网页上找专长为collaborative piano的老师,挨个给他们发信询问。
幸运的是,这么随机的行为,找到了现在跟我们合作的钢琴老师。
这是第二次排练。老师花了一个礼拜熟悉钢琴乐谱,礼拜天进行了第一次排练。据说,合奏的时候,老师明白了钢琴谱为什么会那么写。
老二差不多缓过来的时候,刚好六点。进门后,多了些第二次见面的熟稔,我们很快各就其位。唯一特别的是,我找老师借了个充电器,手机快没电了。
我坐在窗前的沙发上,老师的钢琴位于房间正中,老二站在钢琴的前方,可以与老师随时沟通。没有手机分神,两位乐者逐段探讨,这一个小时是我与德彪西心灵最近的时刻。
我依然不懂古典乐,哪怕是在十月二十六日的正式演出上,我依然听不出好坏。只能从老二一闪而过的一次讪笑,猜测或许是某个高音吹破了。
当时在这个夜色渐深的傍晚,在断断续续的音乐声里,在两位乐者探讨某处作者想要表达何种感情的低语里,我感受到了人间的美好,看到了往返路上阳光下树叶五彩的跳动,看到了空气里乐符舞出一百年前法国街头小贩的叫卖,我喜欢这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