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几天做测试的时候感触最深的是家长有时候不敢直面孩子的缺点,及时他的孩子现在正在由于错误的学习方法而深感无助感,可是他们自我觉得自己的孩子还是很棒的,自我感觉良好,这是让我始终不能理解的。
2
突然想起来在哪里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这样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家报社编辑,母亲每天坐公共汽车去镇上上班,父母年轻时因为种种原因与大学失之交臂,于是对孩子寄予厚望,希望孩子能顺利步入高等学府学习深造。
他们的儿子成绩非常不好,重读了两年高一,仍多门功课不及格,学校劝其休学,儿子也决定放弃学业。
如果这事情发生在普通家庭,父母很可能暴跳如雷将孩子暴打一顿、关在家里逼其学习或是想千方设百计让孩子继续上学。
这个家庭没有这么做,这位父亲懂得尊重孩子,他说“孩子要走自己的路,就让他走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会生存,只要生存的好,又何须走高考这一座独木桥。”
他们的儿子退学后,出版了《三重门》、《零下一度》等畅销书,并成为了一名职业赛车手。
这个孩子众人皆知,他就是韩寒。
3
可是现实中,我遇到的有些父母并非如此。
我的一位远亲,我不记得称尊称他为什么,只记得他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少时东躲西藏,对学习一点儿兴趣也没有。但后来沉迷于麻将,有时候还夜不归宿。在家里时,也很少管教孩子,有时候还爆粗口。
但奇怪的是他总是苦口婆心劝说他的儿子要少打游戏,好好念书。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由于家长没有做好榜样,所以孩子却只是把他的话当成耳旁风罢了。
后来孩子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网瘾也越来越严重,这位远亲不仅不着急,还扬言道:“读书无用啊,就是读到硕士博士又如何,还不是照样给人打工?!”
4
我还记得一次听北师大一位教授讲课,她给我举例道:“我有一天读了西方一位著名学者做的研究,他研究什么呢?他研究的是孩子5岁前的阅读量和他15岁时候的阅读量成正比。于是她就把那篇论文打印下来贴到墙上,每天激励自己即使再累也要给女儿读绘本。”
讲完,她笑了。因为她本身就是教育研究者,可是她觉得自己现在所做的一切是值得的。
5
北师大心理学教授边玉芳老师说过:“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大量研究证明,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对于他的智力、性格、品德的养成,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实际上,父母以身作则,影响孩子的品德;父母对知识的尊重,影响孩子的求知欲;;父母的赞赏与鼓励,影响孩子的自信程度。
俗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父母有多大的格局,孩子就能走得多远,走得更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