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大脑有无限的可能性和适应性,所有的大师几乎都是从小白开始的,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刻意练习,那么什么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相比一般练习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说几个共同的特点:
对成绩的评价有一定客观性,能确认“好”的标准,比如象棋的胜率;
行业内竞争性强,从业人员必须刻苦训练;
行业内的技艺经过数十年甚至数个世纪的发展;
有一些人担任导师,并且行业内有一整套日渐精细的训练方法。
“刻意练习”,它有以下特点:
刻意练习针对的技能,是已经高度发展并有一整套标准训练方法的技能,训练中应有导师进行指导。
刻意练习需要人们适度走出舒适区。
刻意练习需要有总体目标,并且拆分为一系列的特定目标,更有策略地提高技能。
刻意练习需要“刻意”进行,简单执行导师的指令是不够的,学生必须专注并有意识地采取行动。
刻意练习包含反馈,以便及时调整。一开始的反馈多数来自导师,但随着练习推进,学生逐渐能够自我监控并发现错误,这种自我监控需要高效的心理表征。
刻意练习与有效的心理表征互相促进。随着水平的提高,心理表征越来越清晰,而高效的心理表征又有助于提高水平。
刻意练习着重关注已获取技能的某些方面,通过针对性练习,获得整体水平的提高。
1万小时法则”也传达了一个正确的理念:在任何一个行业要有所成就,都必须付出无数小时的刻苦努力。在这个基础上,一个事实是,成就的达成并不与一个固定的练习时间挂钩,可能是1000小时,可能是1万小时,也可能是2万小时……
关于如何实施行动,那就主要意志力。新年新气象,我们常给自己制订了一大堆新年计划,比如常去健身房练出好身材。于是1月份的健身房总是满员,但7月份再去看,却只剩下不到一半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新年决心效应”。为什么我们下定了决心,却无法坚持下去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有目的的练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你很难坚持,即使你坚持练习,也很难一直保持专注和努力。
剩下的那一半人为什么能坚持呢?我们惯常的说法是:他们更有意志力。其实“意志力”并不存在,对此我们至少有两个令人信服的理由:
第一,如果存在“意志力”这种品质或者能力,那么具有“意志力”的人应该在任何情形中都能运用它。但是能持之以恒练习钢琴的人,却不太可能坚持打篮球或者下象棋(如果不感兴趣)。
第二,“意志力”这个概念涉及天生才华一说。但实际上,我们总是在事后才认定某人具有意志力或天生才华,比如,某人是个杰出的钢琴家,他天生就有音乐才华;某人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健身,他有强大的意志力。我们从不会在事情还没发生时,就辨认出某人具有某种“基因”,这是为什么?一个最可能的解释是,这是我们人类自我辩护的借口。因为一旦某种能力被认为是天生的,那么后期努力自然只能白费力气,白费力气的事情,我们还是不要去做了。当然,因为我们没有尝试,没有去努力,自然也不能发展出这种能力,这又反过来验证了我们“没有这种天赋”的假设。这种循环思维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它使得人们相信,在自己没有天赋的领域,连尝试都不必尝试。
我们认为,抛弃“意志力”这个概念,转而谈论“动机”是更有益的。我们愿意练钢琴不愿意练篮球,是因为我们对练钢琴有动机。动机代表着一种强烈的渴望,这种渴望可以是发自内心的喜爱,也可以是外在的理由,比如你发现演说技能的缺乏妨碍了你在职场的进步,那么即使你可能非常讨厌公开演说,你仍然愿意去练习。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保持动机: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增强继续前进的理由。
弱化停下的理由:
许多方法可能有效,这里介绍最有效的一种,即留出固定的时间来练习,不受其他事情的干扰。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你总是被其他事情带走注意力,那么很快你的练习计划就会失败。
作者在研究小提琴学生时就发现,他们大多数人都喜欢一起床就开始练习。这一段时间很少被人打扰,从而能够保持专注。
另外还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帮助你专注于练习。你可以找出会产生干扰的事物——比如手机,可以将它关机或者放在其他房间。如果你早上起不来,那么最好把练习安排得晚一点,最佳时间是自然醒之后。因为如果你在起床这件事情上耗费太多精力或者遭受挫折,它会对坚持练习产生不利影响。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身体是坚持练习的基础。
此外,最开始练习时,时间最好在1小时左右。长时间的专注练习使人心力交瘁,最开始将练习时间设置得短一些是有益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对这种练习的忍耐度会上升,此时可以逐渐加长练习时间。音乐家就发现,与最初相比,他们后来连续练习几个小时都不会在心理上感受到太多痛苦,虽然练习不会变得有趣,但它变得自然和易于接受了。
增强前行的理由:
在练习的旅程中,获得阶段性成果非常重要。它能激起你对自己的认可、朋友亲人对你的称赞,不知不觉,练习本身也会成为你动机的一部分。除了精心设置自己的目标,还要将一个宏大的目标分解成一系列小目标,且每次只关注一个,以便你能实际看见自己的进步并巩固信心。
防止半途而废。一位心理学家曾研究过许多杰出人物的童年,他发现很多人在年幼时出现过因生病或受伤导致水平退步,这种退步使得他们沮丧,想要放弃练习。但他们的父母鼓励他们,就算要放弃,也先恢复到受伤之前的水平再说。这是一个有趣的办法,事实证明,一旦他们真的恢复到从前的水平,就不再想放弃了。
加强社会动机。身边人的认可和积极反馈,对于保持动机是非常有效的。你可以让亲朋好友知晓你的决定并支持你,也可以加入一个有共同兴趣的圈子。刻意练习是一种孤独的追求,获得来自他人的支持和理解,会使得你更能坚
第一种错误想法是认为人的能力是有局限性的,遇到困难会去想“我不能”或“我做不到”,事实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获得长足进步;第二种错误想法是,长时间做某事一定会更加擅长,实际上以完全相同的方式重复做事,不仅不太可能进步,反而会倒退;第三种错误想法是,只要肯努力,一定会提高,但事实上,如果不以特定方式进行专门练习,即使很努力,也不一定会提高。
除了三种应该拒绝的错误观念,图若克还提出了一种在工作中应用刻意练习的方法,即“边干边学”。由于商界人士通常异常繁忙,他们很难专门抽出时间做练习,因此必须制订出方法,将刻意练习融入到普通商业活动中去。
传统医学教育的失败。发展专业技能的传统方法是传授知识,而刻意练习强调的则是技能训练。站在讲台上向一大群人宣讲知识,显然比创造条件、帮助人们通过刻意练习提高技能要简单得多。
传统的医学教育中,学生耗费多年时间用于学习知识,直到他们从医学院毕业开始实习、在经验丰富的医生指导下成为住院医生时,才开始提升自己的诊断技能和技术技能。而当他们的实习期结束、作为正式医生开始工作后,技能的提升几乎已经终止了。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对吗?2005年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份包含20多项研究的评审报告,报告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生的护理质量几乎总是越来越差。另一些研究发现,护士也存在这种情况,在为病人提供服务时,经验丰富的护士并不会比刚工作几年的护士做得更好。
我们推测:新近毕业的医生或护士在学校里掌握了较新的知识与培训,而已工作多年的医生或护士却无法从工作本身提高专业技能。
那么工作后的继续教育呢?有许多医生为了了解最新的技术和思想,不停地参加行业大会、研讨会等。有研究者分析了关于医学继续教育的49项研究,结果发现,医学继续教育中,只有部分含互动元素的课程可以帮助医生精进医术,不过因为课程无法完全模拟实践中遇到的复杂情况,所以对精进医术效果也不大。研讨会等形式更是完全无法给医生提供动手尝试新方法、获得反馈的机会。人们似乎有一种默认的观念:只要告诉医生一些新知识和技术,他们就自然而然会使用了。
强调知识忽略技能这个现象,不止存在于医学教育中,在法学或者商学教育中亦是如此。重视知识传授并没有错,忽略技能却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这种教育使得大学生进入职场后,发现学无可用,他们仍然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提升工作技能。我们要明白,现在应该思考“如何改进技能”,而非“如何积累知识”。
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
(一)找位好导师
有一位叫佩尔的人,他从69岁开始练习空手道,并希望在80岁获得黑带。他写信向作者寻求帮助,认为自己学习进度太慢了。作者给出的建议是,放弃大班教学,转而参加教练的个人训练课。一对一教学固然是昂贵的,但是参加团体课或者仅仅从网站视频上学习很有局限性,首先,有一些细微的错误无法被纠正,其次,在学习早期,由于学习者自己尚未建立起正确的心理表征,由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监督和纠正是非常必要的。
关于如何找到一位好导师,这里有几条建议:a.好的导师不一定是行业最出色的人,但要比学员高一个水准;b.导师应具有一些教学经验,有许多人成绩突出却不擅长教导学员;c.了解该导师收到的学员评价,其中注意忽略那些因为外表或性格而得到的评价,关注那些指导学员克服困难而获得的评价;d.关注导师帮助学员建立心理表征的有效性,即监察和反馈能力;e.最后,当你的水平在某位导师手下已无法再提高时,及时替换水平更高的导师。
(二)保持专注和投入
佩尔参加的空手道团队课经常是这样的:导师站在前面,所有学生跟着他做动作。左踢十次腿、右踢十次腿,再来一次。做过几次后,你完全可以走神,只要身体跟着老师动作即可。这并不是练习,只是踢腿而已。练习需要制定清晰的提高目标,并且根据实际进步情况不断做调整,在此过程中,学员是不会太轻松以至于走神的。
有研究者研究了专业歌手和业余歌手上训练课后的表现,发现业余歌手总是更加欢快,他们报告说在课堂上自己总是肆意欢唱,因为唱歌而感到纯粹的愉悦;而专业歌手在课堂上则全神贯注地揣摩呼吸控制、声音技巧等,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而这并不会有多少乐趣。
研究长跑运动员的研究者发现了类似的结论,业余运动员在跑步时会放任大脑想象一些愉快有趣的事情,以便熬过跑步的痛苦和紧张,而专业运动员则专注于自己的呼吸节奏、摆臂姿势和身体协调性等,随时准备捕捉到处于最完美的跑步状态时身体的感觉,并努力加固这种感觉,完善心理表征并获得提高。
简单来说,你跟朋友在酒吧玩一局掷飞镖,让输了的人付钱,并不会让你掷飞镖的水平提高;你只有在背后花费时间单独练习,努力复刻成绩最好时的投掷动作,一遍又一遍,直到将这些动作“刻进”你掷飞镖的心理表征中,你才能够获得提高。
如果你走神,或者你觉得轻松愉快无拘无束,代表你正处于舒适区内,可能并不会进步。
专注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记得作者研究小提琴学生时,他们提到休息非常重要,因为专注的练习使人疲惫,以至于他们必须在练习的间隙抽空打个盹。
对此我们有一个建议,那就是一开始练习时可以缩短练习的时间,如果你感到疲惫就停下来。事实上,制定明确的目标,在较短的时间全情专注,比较长时间部分专注要有效得多。
(三)没有导师怎么办
出于各种原因,我们可能没有导师做指导,这时候怎么办呢?我们必须自己想出练习的方法。得益于我们生活的年代,我们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绝大多数技能的练习方法。如何拧魔方、如何打篮球……互联网上的信息应有尽有,但也良莠不齐,我们需要选择相对靠谱的信息,逐一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我们多举几个例子,希望给你以启发。
第一个例子:富兰克林如何培养写作技巧?根据富兰克林的自传,他童年接受过的教育有限,能保证他写出语义通顺的句子就不错了。但他却十分想写出《观察家》(一本高水平读物)上那样高质量的文章,于是自己想出了一系列办法提高写作水平。他挑选出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精读,等过一段时间自己对文章的词句忘得差不多、但仍然记得文章大意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重写一遍,写完之后再与原文进行对比,找出自己在遣词用句上的问题并加以修正。后来为了提高自己写文章的逻辑和结构设计能力,他先选择一篇文章,再拿出一些纸,将文章每句话的线索都记下来。他故意打乱这些线索的顺序,将它们放在一边。等到很长时间后,他已经忘掉这篇文章时,再拿出这些线索,将它们按照自己认为最符合逻辑的方式编排起来并重写文章。写完后再与原文对比,思考自己在整理文章思路、梳理逻辑上的不足。至于富兰克林训练的效果——他的一些著作至今仍是美国文学中的经典。
第二个例子:学生如何通过看电影提高英语水平。有些学生可能会看很多英文电影来培养对英文的理解能力。但另一些学生找到了更好的办法:他们反复观看同一部电影,从一开始看字幕理解剧情,到后来遮住字幕努力听懂剧情人物的对话。这种训练方式使得他们的英语理解能力提高得很快。
第三个例子:马戏团的指挥。马戏团演出的指挥常常面临一个难题:如何在表演间隙保持观众的兴趣而不至于冷场?一位马戏学校的学生为了训练自己的这种能力,在下班高峰期来到市中心,抓住那些急着回家的人攀谈。他运用恰当的停顿、声音和肢体语言来吸引路人继续交谈,并且用手表记下每次谈话的持续时间。他每天花费数小时进行这种练习,并且详细记录下哪些方法好用哪些根本不管用。
通过以上三个例子,我们总结出自己进行练习的三个要点:三个F,即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纠正(Fix it)。即将你最终要达成的技能分解成若干部分,然后进行反复练习,练习时做好记录,仔细分析自己的不足,然后想办法弥补不足。
记录,是为了反思;反思,是为了进步
在从前,学会一门手艺便可以一辈子以此谋生。上完学找到一份工作,一干也是一辈子。但是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新的工作不断产生,旧的工作不断消亡。新入职场的人都心知肚明,他们在未来可能要换两三次工作。
我们应当如何应对这种快速的变化呢?除了不断学习以外,似乎别无选择。成年人如何高效地学习新技能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命题。一种理想的情况是,所有人都意识到,我们可以掌控自己的潜力,培养任意一项感兴趣的技能,并且知道如何利用刻意练习原则去培养和提高这项技能。
请列出你希望培养的新技能,然后排下优先级,给它们都定一个“出头之日”吧。
也许,一个新的技能,可以为你打开一个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