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们家装修。
对于刚进城的农村人来说,装修,是天大的事儿。
唯恐村里人不知道自家在市区买房了。反正,我们家装修的事儿,整个村的人基本都知道了。
我娘是个大喇叭~~
也没怎么装,简装。
一共花了不到5万元(是的吧?),说句不好听的话,全套装修加在一起,都没有我的书值钱!
家具是在我姨夫家拉的。据说,是成本价…..
在店里,付完钱之后,我娘顺嘴说了一句,那两个花架不错,丫丫肯定喜欢。
我姨说,丫丫喜欢,就拿去!
话音刚落,工人就把花架给搬上了车。
后来,电脑桌用坏了。我姨又主动送来了一个……..
姨夫,算不算我们整个大家族里面的人?
算不算?
不管算不算,我都想写写他。
我觉得,我姨夫这个人就是个人才,算是个能人吧。总体来说,我还是比较服他的。
为什么?
他能在困境里,扭转局面,咸鱼翻身。
这类人,都了不起。
虽谈不上什么人中龙凤,但都有自己的两把刷子。
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姨夫在镇上打煤球,几乎垄断了附近几十里的生意。我一说名字,本地农村的人,应该有知道的。
很出名的~~
姨夫是个狠角色,或者说,有几分地痞无赖的成分。
印象最深的是,90年代初期,姨夫开个手扶拖拉机,我爹开个飞彩三轮车一起去办事。
那天,下着雨,农村的路很滑,很泥泞。那时候,农村的路是真滑,一不小心,就拱沟里。
恰巧,对面来了一辆三轮车,不让路。姨夫下了车,就把人家揍了一顿……..
前几年,跟姨夫碰头,我还说起这事儿。大伙儿都哈哈一笑,一笑而过~~
姨夫是靠打煤球起家的。说他是镇上首富,多半没人敢叫板。
但,命运总是捉弄人。
说这话,都是2000年前后的事儿了。姨夫有个亲戚借车,结果出车祸了,撞死人了。
那个亲戚跑了。
但车是姨夫的车子,这个烂摊子,只能姨夫去收拾。在农村,撞死人,一般都私了。
赔了不少钱,几十万吧。
有死的,有伤的。
伤的比死的赔得多!
2000年前后,手里有几十万的,在他们镇上,已经算是很了不起了。赔完钱之后,家里穷得叮当响。
还欠了外债~~
那个时候,煤球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而且,那些年,煤球生意一直在走下坡路。
指望着煤球厂翻身,够呛~~
正常来说,一个人的一生基本也就那样了,打工,还债,再弄点钱,养老。再想逆袭,很难很难。
至少是小概率事件。
但,事实上,未必是这样。
后来,听说,姨夫干起了家具。最初,两口子亲自干,慢慢地发展起来,开始请工人作业了。
用姨夫的话说,他瞅准了农村市场。
当然,现在已经不需要工人了,所有的家具都是从南方的厂里订做,用物流发过来。
慢慢地,做得越来越大。
这中间,有很多事情,今天就不写了。比如,在最没钱的时候,想从昔日生意上的朋友那里拿点钱,拿不来。
人家不借!
大家都信奉着,救急不救穷。反正,零零总总地,姨夫跟我说了很多。
以后再扯~~
前年,外爷跟我说,恁姨夫在镇上盖了楼,十几层,一楼是超市,还有卖黄金首饰的。
二楼是卖衣裳的,三楼是卖家电的,四楼,五楼,六楼……..
去年,我从西藏回来的时候,特意从姨夫所在的镇上经过,没看到十几层的楼房,倒是看到了一个八九层的。
一大片,还带电梯的,跟我们市区的百货大楼,没什么区别。
我估计,那就是姨夫的据点。除了他,没人有那个能耐操起这个盘子。
不过,我没进去。
瞅了一眼,就走了~~
姨夫跟我爹做生意的时间差不多,现在比我爹混得好。
我心里不舒服……
多说一句,不是外爷撒谎,可能他也是道听途说,没看到实物。你知道,农村人喜欢吹嘘这些东西,并且,以讹传讹。
喜欢把一件事物放大,哪怕是很普通的一件事,都会说得很邪乎。
后来,证实了一个事儿。
超市,黄金专柜,服装,都不是姨夫自己干的。而是,他把商铺出租了,商家自己干的。
姨夫,每年坐等收租金~~
姨夫所在的那个镇子比较特殊。说是整个县城最繁华的镇子,一点也不为过。
这些年,一直都很繁华,很热闹。
据说,门面房的房价,已经1万/平米了。地皮,也贵。
但那块地皮,9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被姨夫买了过来。据说,当时,才花了几千元。
这里面有眼光的成分,也有运气的成分。
就像杨总那货,也是在90年代的时候,在上海买了一大块地皮,花了也就几十万的样子。
我估计,不超过30万~~
当时,他可能只是意识到,那块地皮以后得值钱。也仅仅只是意识到了这个层面而已~~
但他想不到的是,十几年之后,那片地皮居然能值千万以上。
我觉得,这里面,运气的成分,更大一些。
那次安装家具,是姨夫带人亲自上门来给安装的。他说,二子的事儿,我得亲自下手。
按规矩,晚上咱做东。
吃饭的时候,我就问,你的名字跟兆基只差一个字。如果,你把生意挪往市区挪一挪,你猜会不会有戏剧化的情况出现?
注:我们本地有兆基家居~~
他说,我不会来市区的,我就霸住镇子,霸住那方圆几十里地。这片市场,未来会更大。
我说,不怕被人颠覆?
他说,一般,不太容易被颠覆。镇子就那一个镇子,即便建造新农村,它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建,重新组合。再怎么折腾,国家不会新建一个镇子吧?
我说,对的。
他说,我不懂网络,你们说的一些网络词,我一概不知。但,我能用自己的土话去琢磨这个事儿。
我问,你是什么时候想到复制市区的那一套模式,要在镇子上自己盖商铺,出租给别人的?
他说,10几年前。但那个时候,我手里没钱。再一个,市场也不行,老百姓手里没钱,即便有点钱,也没有消费意识。
但最近几年,行情大不一样了。老百姓手里有钱了,也舍得为自己花钱了。这是消费意识的转变,也是市场的转变。
我说,你店里的家具,很少有高端点的,上档次点的。
他把酒杯往桌子上一放,说,你还是没明白我的意思。啥是卖东西?你得先琢磨老百姓的心思和口袋。
不是咱卖啥,老百姓就买啥。而是,老百姓想买啥,咱才去卖啥!
说到底,咱不要试图去引导市场,而是迎合。再说,咱就是个做买卖的,压根没那个能力去引导大众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啊!
我问,下一步,准备怎么做?
他说,找下一个镇子,复制我现在的模式。我能把咱附近的镇子都吃掉,就是市区那些有钱的大老板见了我,都得对我点头哈腰,你信不?
…………….
我终于知道为啥王小二蹦跶了那么多年,依然屌丝一枚了?
还是脑子的问题,脑子不好使。竟然连一个打煤球出身的老农民,都比不上!
算了,算了,不写了,不写了,我面壁思过去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