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一定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表现”。
比如:工作时,我们尽可能想要传达出自己的专业度以及可靠度,这样就可以得到领导的器重,同事的信赖;参加聚会时,我们会积极主动的去和身边的人交谈,也乐于展示自己活泼开放的一面;在亲朋好友面前,我们会正襟危坐端庄典雅,非常之乖巧。诸如此类的情况,在生活中非常常见。
性格的不一致性,会给人此人变幻多端的感觉。其实,我们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表现非常正常。
毕竟,小孩可以展现真我,而成年人更多的是想要以恰当的方式出现在合适的场合里。
但是问题就在于,大多数人并不清楚他们可以自主的选择反应模式,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情绪或是对外表现处于自动驾驶的状态,也就是非常的为所欲为。如果驾驶状况良好,倒也无妨;但是,可怕的是一旦出现问题,人们总会倾向于把错误归咎于他人。
“他脾气不好,我也不想发火的”
“清单上的事太多了,我没法不焦虑”
“工作太难了,我就是没办法开始啊”
其实呢,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主观意识决定自己在一个场合里的表现。
而这也就用到了“第二自我”策略,此策略指的是:在你的众多性格里,选择出对给定场景最有效的那个性格,然后让此性格进行主导。
这项策略和“偶像上身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之处在于,“偶像上身法”是让自己的身份暂时变为偶像,从而以偶像的身份进行事务的处理。因为有偶像加身,放佛神助力,做事效率会得到极大提升。
而“第二自我”策略更侧重于利用自身性格的优势,通过采取一定的方法,从而让自己的性格发挥出该有的效用。让正确的性格做主,会减少人们的压力,同时办事效率自然得到了提升。
那具体的做法是什么呢?
1.分析手头的事务,处理这件事务需要什么品质?
既然无法在事务中表现优良,发挥出自己本有的能力。那为何不对事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做这件事到底需要什么能力呢?或者需要什么样的性格特质呢?
假设领导突然安排你组织一场活动。那这个组织人需要有什么能力呢?
这可能包括了领导力、组织能力、思维、判断力以及如何调动参与者更好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2.创造或再造一个拥有那些品质的人,,然后进入理想状态。给“第二自我”取名
得出了需要什么能力或是性格特质,我们就可以在记忆力调出与这些能力和性格相关的片段,如果没有,也可以通过发挥想象创造出具备这个品质的人。
比如:办一场活动需要有领导力、组织能力、思维、判断力和调动能力,我就会在脑海里搜索与活动价举办有关的片段,但好像从小到大,自己就是参加活动的参与者,从未组织过活动。
那怎么办呢?
现在是发挥我们想象力的时候了,我就在自己脑海里创造了一个“superwoman”,她无所不能,领导力决断力max,组织一场活动对于“superwoman”完全是小菜一碟。
3.“第二自我”上身
既然已经找到了适合的技能或是性格特质,就可以让部分成为我们的主宰,直到此项事情结束。或者,需要换一个“第二自我”的时候。
比如:在举办活动这件事上,我已经创造出了“superwoman”,那此时我就可以让“superwoman”主宰我,从而推进活动的组织,直到活动完美结束。
4.任务结束,“第二自我”退出
其实在事务结束后,我们一定要及时从“第二自我”抽离出来,因为当事情发生变化后,进入到另一个事件时,人们就又需要其他技能或是性格特质。
比如:当活动组织完后,领导又交给我完成一个材料的撰写,那这时候所需要的特质就不再是领导力、组织能力、思维、判断力了。这是我们就可以回到第一步了。
能够在大多数情况保持有效的“第二自我”,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大有裨益。而我们的“第二自我”往往会是一些正向的、积极的。
其实,在某些时候,可以创造一些反面人物,或是“敌人”,对于效率的提升也会有同样的作用。
世上方法千千万万种,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行动,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