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烛夜游听起来像古人的一种雅事,当真如此吗?
东汉时期就有人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李白也有类似的感触:“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一想到“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想到“浮生长恨欢娱少”,千思万绪顿时袭涌而来,上头了,意识到要赶紧珍惜或享受眼下的东西,比如良辰比如美景比如赏心比如乐事。
如此一来,晚上就睡不着了,睡不着就兴头一起找事做了。
苏轼就告诉我们什么是兴头一起:明明“解衣欲睡”,见月色迷人,当即“欣然起行”。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想到没有人和他一起享受夜色之美有点可惜,于是跑到承天寺拉着张怀民同志在院子里散起步来,于是就有了那生动清雅的比喻:“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如水的月光把竹柏的影子映在地上,影随风动,就像是纵横交错的水草在摇摆。
回到正题,就跟如今熬夜不肯睡或者舍不得睡的人一样,总以为晚睡一会就能偷得一寸光阴,于是乎,秉烛夜游也有了它的合理存在。
夜深人静,“起来独自绕阶行”,有月赏月,有花赏花,或者像李白一样花间对月醉酒,再作佳咏——“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过这类夜行更多的是因忧愁过重消磨长夜的选择。
周邦彦说:“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李商隐早已给出提议:“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苏轼睡不着也是一样的操作,大白天不看花晚上举着蜡烛赏花,美其名曰:“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你说花都要睡了,他怎么还不睡呢?白天就没时间赏花吗?不是没有,只是心里有事,睡不着。惋惜夜里海棠无人欣赏,他就拿着蜡烛来照亮它的美丽。照花也照他自己。
所以,秉烛夜游在心情舒畅的时候就是雅事,在心事缠结的时候就成了排遣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