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颇有感悟。
如何统治一个拥有亿万臣民的帝国,促进万众同心,开创和谐盛世?需要一种共同的信仰或者一套统一的约束标准。明朝的创立者选择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使卑下者服从尊上,女人听从男人,未受教育的愚民以读书识字的人为楷模,后人已经深刻批判了这种封建糟粕的局限性,但是在当时的背景下,又何尝不是一种必然性呢?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到明朝建国的1200余年间,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社会主流。对于一个急于战乱后稳定恢复的王朝,沿用甚至提高儒家的思想地位也是在情理之中。
但是,思想一旦被禁锢后,思维方式也同步锁定。
皇上被认为不应有自己的情感和喜好,只需要听讲礼仪,做好传统思想理念的卫道者。然后御笔批红,以自己君权神授的神秘力量裁决所有的待决国事。万历皇帝朱翊钧唯一的试图突破传统,可能就是有了违反惯例的废长立幼想法,被群臣力荐反对后,便消极避朝。不重礼、不用人,宣泄着对人臣的不满,缺乏进取中兴的远见和力排众议的魄力。
内阁首辅张居正,怀着巨大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强硬手段想要整顿吏治。强化中央管理,重新丈量全国土地,建立考核机制,提高官员执行效率。辅政十年间,大有中兴气象,而溘然长逝,着实令人唏嘘,但从死后被清算来看,文官势力的强大,即便张首辅能再多执政几年,后续的措施能否真正施行呢?新一代首辅申时行采取中庸的策略,在皇上和百官间虚与委蛇,左右调和,终落着个毫无建树、尸位素餐的名声。
相对于官员中或为言官做派,为荐而荐的求名,或为小人行径,贪得无厌,为己谋私的逐利,海瑞可谓是真心为国为民的典范。严于律己,真正地做到了一心为公,一心为民。更为可敬的是上奏《治安疏》,直言不讳的指出来嘉靖皇帝的种种不是,堪称真正的直臣。
戚继光,几乎凭一人之力组建了一支正规化的军队,足见其能力突出,也侧面说明明朝军事管理的不堪。
李贽,在守旧与创新中迷茫,在传统与现实中挣扎的思考者。
“皇帝的励精图治或是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是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是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是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取或是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结尾,作者用“悲剧”一词,判定了明朝灭亡的命运。
结合作者的大历史观还是有所体会的,看待问题,站在当时的背景下,便能更好地理解后观以为的局限性,同时,历史的改变需要英雄,总有人能独善其身,并且心怀天下。
所以,理解他人,审视自己,放过他人,优化自己。有一分光,发一分热,至少为理想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