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锚定效应”是指人们在做决定或下判断前,容易受到之前的信息影响,该信息犹如一个沉重的锚,沉到了海底,让你的思维以该信息为基准,在它的一定范围内做判断,而这样的判断往往会造成决策的偏误。
“锚定效应”的奏效可能起源于人们对直觉的依赖。如果你没有接受过西餐的正统礼仪教育,而你又受邀出席非常高规格的西餐晚会,你会怎么做?绝大多数的人多半会选择“见机行事”:即,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在这样的场景下,“别人”就是锚,他们的举动为你定了位。理解了这样的原理后,我们再回过头来再来理解“锚定效应”,可能就会更好理解了。
因为我们的大脑极需要一个参照物,没有这个参照物我们就会感到不踏实,以至于难于做判断。而每当参照物出现时,哪怕这个参照物有多么不靠谱,我们的大脑都会觉得这是一根“救命稻草”,以此为准绳,让我们做出一个安心的决策。
心理学家们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带领一些大学生和房地产的专业人员参观一座房屋,然后请他们估计房屋的价格。而在参观之前,实验人员会打印一份随机生成的“销售数据表”分发给他们作为“参考”。
多次实验的结果显示,无论是大学生,还是这些专职的从业人员,他们对房屋价格的估计无疑都受到了“销售数据表”的操纵。表格里的价格越高,相对应的人员给出的估值也越高,反之亦然。
乔布斯是一个深知人性、熟识“锚定效应”的天才,所以他才说得出:“顾客不是要占便宜,而是要有一种占了便宜的感觉”。
锚定效应在生活中的例子太常见了。比如一姑娘25岁时找过一个高富帅,因为情感上的原因没谈成,之后每找一个男朋友都要和那个高富帅比,心想当初那么好条件的我都没要,后面要找的最起码不能比那个差。姑娘没有看到自己年龄渐大的现实,眼睛就盯着25岁时抛下的那个锚,这就是典型的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的的特征:因为第一印象接受的是事物的外在的形态或者单方面的信息,因此具有表面性和片面性。比如我们看到的连续上涨的股票,一直在涨,看着心理就痒痒,连续涨了好多天,因为过去一直涨,所以相信他还会涨。产生锚定。一冲动就进去了,谁知道刚进去就回调了,这时候仍然会受过去连续上涨思维的影响,他会涨起来的。就一直拿着一直拿到被深套。这就是我们总是停留在过去的思维中不再往前看,这样就会缺少了对未来的收益和风险的评估。4900点的时候为什么舍不得卖?是因为看到前几天5100点的价格,觉得不甘心,心里想着等涨到5100的那个价格我再卖,结果再也没等到。4500点的时候被4700点锚住。4000点的时候被4200点锚住。3500点的时候被3800点锚住。一路下跌,一路被锚定,一路不甘心。这就是为什么连续暴跌的时候股民往往呆若木鸡,丧失操作能力,而当大盘开始反弹的时候如梦初醒,纷纷挥刀割肉。因为一反弹,股价容易达到之前锚定住的位置,于是就很有割肉的冲动。
锚定效应还有股民经常听到的所谓拉高出货。中国中车6元涨到12元的时候很多人恐高,不敢买。等中车继续涨到39,再跌回19的时候很多人就愿意冲进去捡便宜。12元之所以觉得贵,是因为心里的锚抛在6元的位置。19元之所以觉得便宜,是因为心里的锚抛在39元的位置。这就是前面讲的,人很容易因为近期出现过的一些信号而影响自己的判断。
锚定心理制约投机者的投机行为。人类在认知世界时,是依据参照物而给外界定性的,同样如此,我们也可以利用锚定效应去买东西砍价,抢在店主前面先说一个超低价,然后很多情况下就会围绕着这个低价慢慢螺旋上升。
妈妈们在教育不肯吃苹果的小朋友的时候,不问你要不要吃苹果,而是问你要苹果切块还是苹果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