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言归正传,咳……咳……开始谝闲传。
碧云天,黄叶地。
一、 讲真,读到“碧云天”我是蒙的,“碧”不是绿的吗?可咱天天见到的天都是蓝的呀,云都是白的呀(本人在西北),雾霾严重地区的朋友请略过此句。
虽然上学时学过,但我一点没印象了(从老师那儿学来的果然都还给了老师)。但这天怎么能是绿的呢?难道当时的植被覆盖率高达百分之百,天空被植物的反射光给映绿了。但这得往前推几千万,甚至上亿年都不见得做的到吧。
至底上过学,查字典这项本领还好没还给老师。
一查之下才发现,碧竟然有青白色,浅蓝色 的意思,哎,这么多年学白上了!
相同意思的用法有: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江淹《别赋》
接天连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
综上。碧云天就可译为:蓝蓝的天上,青白云依依。至此不得不佩服古人的用字,仅仅三个字,包含了三种颜色,云的层次都表现出来了,实在是高!
二、 再来看“黄叶地”。此句看似简单,其实也简单,咳咳,就是黄叶纷铺大地。
但是,但是,你在现实生活中见到这一景象吗?极目四望,便野黄叶。讲真,除非你在一些景区或地质公园内才有可能看到此景,还有就是在乡下或农材才能看到。
在城市想看到此景是挺困难的,除非在大秋天你早晨比环卫工人起的还早。当然还有一个前提:你所在的周围有足够多的树,而不是钢筋混凝土。
想想为什么古人能写出如此优美的词,人家所处的环境美呀。现代人,总不能为了写一句“黄叶地”就去趟公园或景区吧。
个人看来最美的“黄叶地”当属秋后银杏叶落而成的,如本文配图。一三年与室友同游汉阳陵,景区内植有银杏数亩,正值金黄,秋风一过,落木萧萧,举目四望,满眼金黄,美不胜收。
三、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读到这句我很好奇,秋色和波有什么关系?难道是从水中的倒影看见茫茫秋色?或者水草都变黄了?与枯黄的树木天地一色?
显然“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应当连起来理解。
但“波上寒烟翠”,应当怎样理解呢?不是已经万物枯黄?那寒烟如何翠?难道是水草还绿着,倒映的?显然不是,那么就只有一种解释——此处有省略。那么省略了什么呢?应当是寒烟“杀”翠,一派肃杀之景。
可以想象,天气渐凉,树木开始枯黄。湖面蒸发而成的水汽似烟似雾,包围周围尚未全部枯黄的树木,加速枯黄。
综上可译为: 萧瑟秋色连着江中水波,水波之上赛烟迷漫肃杀苍翠。
四、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举目四望,有山有水有夕阳,依依芳草爬满山前山后。话说这绿化做的真不错,作者选地方也挺会选。放现在就是“碧水佳苑,临湖人家,”呀,那怕在三线城市,都是房价分分钟涨不停的地段。
可惜作者一个人,能不孤单吗?流水有意,芳草无情,咳咳,这是我猜的。
词人到底是词人,”芳草无情”四字立马把草写活了,这是要成精的节奏呀!明明是自已孤独无处排遣,却非要说草无情,多么有艺术呀。芳草无情也就算了,竟然从山前一直长到山后,就差直接长太阳上去了。还好此处作者收住了,意思说草长到了太阳照不到的山外。古人就是厉害,放现在要结合卫星地图说明的事,一句话就解决了,余服矣!
五、黯乡魂,追旅思。
这一句单纯理解字面意思吓了我一跳:故乡的一个游魂在整个旅途中追了我一路,哈哈。
可实际上是什么意思呢?因思念家乡而黯然销魂,心情沮丧。儿行千里母担忧,那同时,儿行千里也担忧家里呀!况且这种羁旅愁思一路上都有,离家越远越严重。当时作者也没手机,又不能和家人视频聊天,不然也那么多羁旅愁思,更不会有这首词了。
综上所述,现在人写不出这么好的词都是因为视频聊天呀,以后出差旅行的还是别带手机了(捂脸)。
六、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看看古人多实在,愁思难消,那就睡一觉做个好梦,问题就解决了。可是也得是好梦呀,要是恶梦,那还不如不睡呀!可当时大晚上的,看书太费油,又没有陌陌、探探、微信什么的,不睡觉能干什么呢?后几句立马就给答案了。
七、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大晚上的,没有好梦,睡不着酒。那就在窗前看看月亮喝喝酒。这一喝正好是,借酒浇愁愁更愁,更触动了思乡之情,不禁潸然泪下,情不能自已。
同时在这饱合深情的最后一句,作者对后世发出了一个严重警告:站在高楼上不要喝酒。
若将此句改为:“酒入愁肠,明月楼高休独倚,化作相思泪。”正所谓:登高不喝酒,喝酒不登高。顺序一改,故事就成了事故。
某年某月某某登高饮酒,倚栏不住,摔下高楼,当场身亡,次年清明,亲朋相思。
所以说,明月楼高休“独”倚,最好两个人。
你自己倚住了,那你是词人,你没倚住,那你就是辞人。你只要不“独”倚,掉下高楼,身边还能有人去打120……
(本话完,下话预告:《御街行》范仲淹)
(西北闲话,纯属谝闲传,不周之处,还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