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喜马拉雅的晓书童频道听到了关于《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的解读,当时对这个解读特别的喜欢,反复听了很多遍。后来看实体书,每一次看书都非常慢,总是会因为书里一两句话简单的话,就想起很多久远的时光,总是忍不住想抱抱过去那个陷于挣扎中的自己。
这本书并不是提出了很多陌生的思想,相反的,书里提到的很多思想,都是自己初高中以来到现在逐渐养成的思维方式。只不过一直以来,以为自己这么想是错误的,也为此在漫长的时光里隐隐的自卑着、不知所措着。
现在这本书告诉我,我的所思所想是对的,不用以此为羞耻,要勇敢的相信自己。这种安慰的感觉,让我在读书的时候经常忍不住泪湿盈眶。
存在即合理,人生的意义,由你自己决定
从小到大一直被教导要好好学习,努力考第一名;后来又开始有班级排名、年级排名、单科排名......教室后面黑板上常年贴的年级排名表,真是长久以来的噩梦。
作为一个学生,仿佛只有成绩才能体现你的价值,也只有成绩能说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成绩好的便是好孩子,成绩不好的在师长眼里就什么都有问题。
犹记得被老师误会早恋的时候,成绩较好的人只是被批评教育,而成绩较差的自己却被劝退......这也是作为学生,被成绩羞辱的最厉害的一次。
这样漫长的十几年里,如果成绩不好,对于一个想要取悦家长的乖孩子来说,那就真的算是悲惨的日子了。
很多次考试考砸了的时候,晚上回家路过河堤,都怕自己会忍不住跳进河里去。虽然也知道父母其实更在乎的是自己开不开心,但是成绩就还是像座山一样自己把自己压得死死的。
后来直至毕业后工作才终于从被分数支配的泥潭中挣脱出来,也是在工作中才慢慢意识到自己最应该做的不是跟身边人竞争,而是努力超越自己。不与任何人竞争,也没有必要把自己和别人相比较,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即可。
毕竟第一名只有一个,那剩余的人都去哪了?如果他们可以活得好好的,为什么我就不可以呢?承认自己只是一个平凡人很难,但是一旦接受这个真相,生活就会变得轻松很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由自己说了算,如果自己是开心的,那就是美好的人生。
虽然行进距离或速度各不相同,但大家都平等地走在一个平面上。所谓“追求优越性”是指自己不断朝前迈进,而不是比别人高出一等的意思。
无论是走在前面还是走在后面都没有关系,我们都走在一个并不存在纵轴的水平面上,我们不断向前迈进并不是为了与谁竞争,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你的人生取决于当下
回顾过去,经常会觉得自己很多事情做得不好,选择做得不对。
有段时间沉迷于穿越小说,剧情一般都是主人公带着记忆穿越回十多年前,开启金手指,修正当时的错误,做出不同的选择,走上人生巅峰。有时候自己也忍不住回想,假如自己也能像主人公一样,那么自己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或许不会读讨厌的理科?不会选大学时只考虑逃离北上广?大学期间会更努力的学习?
很多很多美好的设想,好像只要穿越,自己就一定会努力奋进,把握当下,让重来一遍的时光不会再次被辜负。
但是回过头来想想,当下这一刻,会不会在也是十多年是自己梦寐以求想要穿回来的时光呢?
十多年后的自己,也会后悔曾经做错过什么事情吗?没有更好的珍惜身体?没有更努力地去认真工作?没有早点生个孩子陪伴他成长?没有更多的陪伴父母?
那么自己在这个十年后做梦都想穿越回来的现在,真的就做到不负光阴了吗?并没有啊!那我要做些什么,才能让十年后的自己不那么后悔遗憾呢?
一切烦恼皆来自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至今还是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书中提到的课题分离,虽然听起来过瘾,但现在的自己尚且做不到,只能说还在学习中。
今年因为人际关系发生的剧烈情绪波动比往年已经少了很多,一方面是因为更懂得怎么样维护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只跟熟悉的人才敢放开了聊;另一方面则是更多的时间用来看书,自我思索,与人接触比较少。
总的来说还是跟人保持距离,这样就不会受伤,也不会伤害他人。逃避虽然可耻,但是真的很有用啊!
不过书里也说了,阿德勒的思想至少要年龄的一半时间才能真正领悟,我这好歹是入了门。
结语
被讨厌的勇气有很多非常棒的观点,这本书帮我去掉了很多心灵的枷锁,也有很多值得思考的点,自己尚未想的透彻。如果可以建议读一下这本书,或者去喜马拉雅听“晓书童”的有声书解读,都非常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