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美国电影制片人斯蒂芬*阿普康根据自己多年在行业的观察,从一个电影爱好者和教育热心者的独特角度出发,提出‘视觉素养’的观点,希望其能推行到教育 领域,让更多学生掌握并应用于职场。
‘素养’最早源自18世纪的‘literatus’一词,其字面含义为识字之人,在今天,‘素养’是指理解、表述或清楚表达事物的能力。
素养的范围已不仅局限于阅读和写作,也表示人们对词汇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能力、推断深层含义的能力以及表达更加复杂思想的能力。词语不断扩展,例如环境素养,金融素养等。具备素养就是熟悉某一时代背景下人们自我表达的通用语言和规范。
作者回顾在童年的时候就获得傻瓜式照相机,随时都可以拍照。到现在,几乎每个家庭已经都有几个移动屏幕。并且。如果家里增添了其他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会自然而然地将更多精力投注在屏幕上,与他人变得疏远,这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新趋势。
人类书写的历史就是一部权力斗争史,从纸莎草的使用到发明字母文字,字母中所隐含的、具有男性特征的交换性是建立跨洋贸易的关键。印刷机的发明将思想待到普通群众手中。
素养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文字了。写作最终要回归于听觉,而非视觉。文本的构成要素赋予了口语符号以新的意义。在讲述生动的影像故事时,所做出的与元素相关的选择,都会在观众头脑中创造一连串神秘的活动,最终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素养程度。图像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释放视觉力量的一种有力传播方式是使用暴力语法。
视频在道德上并没有好坏之分,既可以为好事服务,也可以助纣为虐,同时也可能介于两者之间。现在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并不是如何在思想上抵抗这种革命,而是在周全地深思熟虑后,应该如何以最大的能量和智慧对其采取行动,如何向世界展示自己。
想要理解语言和素养的进化,最好的方式并非从技术的角度出发,而是从情感的视角出发。真正的素养通常是双向的交换,不仅要消费,也要生产;不仅阅读,还要写作。
接受信息的能力通常是构成素养的首要部分,这对大众来说必不可少,然后才是表达信息的能力。结合了动态影像、声音、文本、字幕的电影是人类创造的最具力量、最引人入胜的文本。
在教育领域中,电影教学在课堂上仍然地位低下,放映电影不过是老师忙得脱不开身或懒得讲课时的替代手段。但其实,我们主要通过视觉感知世界。
观看是一种主观而有创造力的行为。大脑中有上千亿个神经元,而其中85%的神经元都与视觉处理系统有关。大脑的不同区域同时处理图像的不同方面,再将这些数据合并得到一个综合的图像,这样的分析过程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完成,大脑每二十四分之一秒便可以构建这样的一组图像。这与电影胶片投影的二十四分之一秒每帧的速度是吻合的,因此在电影院中画面的动态效果看起来天衣无缝。
即使所见并不是真实的图像,而是在电脑或者电视屏幕上看见的,镜像神经元也会被激活并做出反应。无论是否意识到,在阅读时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改编者’,会有意无意地加工和储存着该如何讲述故事的信息。在阅读书籍或观赏电影的同时,都在准备着成为其未来的模仿者。
想要掌握视觉表达的语言来促使改变发生,不需要成为专业的电影制作人。能够将文本和图像融合是制作影像的一个关键技能。但是成为一个具备素养的沟通者并不意味着必须自己发明一种全新的语言,而是意味着掌握一门已经存在的语言。
读懂电影语言是一个刻意练习的过程。在剪辑电影影像的基础上,观众积极地品味并构建着故事,而如果单独展示每幅画面,那么故事便构建不起来。这种剪辑技术类似于能让不同文化的人们理解彼此的古代书写系统。
视频制作者的力量分为画面(包括屏幕上的画面、演员的面孔和物体的表面、人物的动作、灯光、背景、道具,甚至台词)、声音(画外音、对话、音效、音乐,甚至环境音效)、剪辑(镜头移动、画面顺序、声音如何混合)。
画面展示包括:正确的画面(屏幕纵横比)、填充画面(分镜构成)、镜头摆放(观众从哪里观看)、关于构图的一些看法(例如三分法)、移动的故事(创造动作)、一个独立的世界(画面中的一切都是故事)。
而声音(秘密武器或滑铁卢)有:想象中世界的音景(剧情声)、故事世界之外的声音(画外音和音乐)。视觉叙事的关键在于展示,不在于讲述,通常情况下,文字越少,效果越好。人们忽略了一点,即电影不仅可以用来指导教学,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新的语言,需要在课堂上根据特定情境进行理解和评估。
以视频形式交作业为例说明,教学面临两种选择:公共学习顺应21世纪信息传播发展趋势的潮流,运用主流的媒介形式开设课程,不止教授学生读写,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听、说;让势不可挡的媒介影响力从大家眼前飘过,当课程显然落后到跟不上时代潮流时,再试着找到一个解决方案。
作者的意思不是要抛弃公共教育体系的一切,但需要通过视觉传播的角度来审视现行的教育体系。在仔细留心媒体制作的艺术时,看到了媒体制作已经极大地促进了生活技能的完善,而这些技能在职场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果能将对变革素养的关注与高深复杂的数学、科学、社会研究、语言艺术和其他技能结合起来,就能达到教育的目标。
视觉教育当然不是关于‘素材’方面的。如果老师花了太长时间来教学学生摄像机的型号分类,或者如何使用一个特定品牌的视频软件,这是在浪费所有人的时间。需要做的是用有趣的故事教授给学生们基础知识,这在其日后编写剧本、拍摄影片时会起到作用。不应该强迫社会各阶层的孩子都具备制作影片的能力,而应将其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进行展示,可以让学生自由创造和表现,而非机械地去完成任务。用影像讲述故事,有联系地、批判性地审视专业视频作品。
建议21世纪公立高中的每个学生只有掌握了如下技能才能准许毕业:能够为视频短片撰写剧本;能够利用正确的表达元素拍摄连贯的视频;能够从原素材中剪辑视频,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掌握传播渠道,包括互联网;能够批判性地理解和解构视觉媒体。
广告世界是影像实验的图书馆。咨询公司,利用全球科学神经科学数据库探索出严密的方法,结合科学与商业,从而更加积极、专业地了解消费决策。新闻、政治和广告影像不仅在数量上以令人惊愕的速度增加,它们的影响力同样也在提高,这些影像的制造者也正愈发熟练地操纵着大众。
政治图像比其向外界透露的信息更加缺乏逻辑性,事实上,它们依赖于图像创造作发掘人们原始情感的能力,人的情感核心支配着个体的恐惧、舒适和爱等适应性冲动。我们不是所知事物的奴隶,而是所见事物的奴隶,这就是美国人选举总统的方式。
视觉素养的5条核心观念:所有媒体信息都是人为构建起来的;媒体信息是通过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按某种特定规则来构建的;不同的人对媒体信息有着不同的感受;媒介包含有一定的价值和观点;大多数媒体信息都是用来盈利或者谋权的。
思想本身并不能向人们传递信息,科技却可以。便携式摄像机和监控摄像机创造了粗糙却令人生畏的视频语音,看到了当权者想蒙蔽的一切。成为律师的必要条件是能够清晰连贯地说明证据,因为电脑动画能帮助平均教育水平的陪审团理解复杂的税收法条或DNA模型,所以具备一定的视觉素养极其有用。
通信、语言、艺术以及紧随其后的文学素养的发展,不仅仅能够带动商业发展,同时也会对无休止的‘故事热’进行降温,用视频故事的新方法就像文化基因本身一样。在当今时代能够生存下来的记者是那些提高技能并以熟练地使用视觉媒体工具及其规则,来成为更好的消费者并创造自己的影像,能够适应影像这种强大叙事媒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