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鬼?这两个这么八卦的案子你要讨论什么“批判性思维“?
是的!窃以为,恰恰是这种热点的八卦事件才会导致很多人在讨论问题时有完全不用负责和放任的心态,暴露出思维过程更多的问题,从而更容易成为”批判性思维”的反面教材。因此,此时讨论,机会难得!
一、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好,那闲话少扯,让我们直入主题,先让我们看下到底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为了方便,我本想查百度百科定义,然后复制粘贴过来的。不过经查,上面是这样写的,“批判性思维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既是思维技能,也是思维倾向。”不知各位看完后什么反应?反正我看的有点晕,不过似乎也知道了为什么纵然说“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这么多年教育下来,依然很多人欠缺批判性思维。因为把批判性思维这个定义搞的太复杂,不讲人话。
那么,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在《批判性思维》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个人认为非常简单易懂,即“当我们对形成结论的推理进行评估时,就是在进行批判性思维。” 可能还是有些人还是会觉得有点复杂,那我再解释一下。就是说当我们面对一个结论时,我们并不轻易相信别人得出的结论,而是回溯结论推理的过程,对推理过程进行评估,并且根据分析、评估来评判别人的结论是否可信,甚至可能得出自己不一样的结论,而非盲目相信他人直接给予的结论。所以,具备批判性思维的人总显得那么特立独行,因为他会有自己的思维和自己的独特见解。
二、如何评估推理过程?
既然批判性思维是对结论的推理过程进行评估,那具体如何操作呢?在讲解具体评估之前,要先讲明确“推理”、“判断”、“证据”、“事实”、“观点”等几个概念。
推理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而判断是指“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思维形式。”由于肯定或否定必然涉及到是否符合客观情况的问题,所以判断就有真(符合实际情况)或假(不符合实际情况)之区分。而一个好的推理除了有效性之外(有效性讲起来太过复杂,就不详细展开,简单点来说就推理形式是否正确),很重要的是推理是否可靠,可靠也即指的这些判断是否是真的。那么又如何区分这些判断的真假呢?这就又涉及到“证据”。证据是指用来支持那些判断的信息和材料,这种信息和材料会有很多种,但其中重要的两项是“事实”和“观点”。对于这二者,就不再进行定义了,简单举例说明,比如10摄氏度这是事实,天气冷则是观点。
讲完上述的概念后,我们再看看如何评估。所谓评估,就是面对某个结论,你要找出其中的推理、判断、证据,并区分证据是事实、观点亦或者其他的;此后,再分析这些证据是否可信、充分以及该不该采纳,再根据证据得出判断的真假后,此后分析推理形式是否有效。经过上述的分析和评估,即可以得出之前你听到的某人告知的结论是否接受,还是你会有自己的结论和观点。
根据上述的整个评估过程可以看出,证据的采信又至关重要。其中,就事实和观点作为证据而言,事实作为证据会更优,观点则容易因各种原因而有所不同,比如前面例子中对冷的耐受度就会因人而异。所以如以观点作为证据,则又需要回溯其依据的事实,否则很容易在判断方面出现失误,事实上,很多判断错误的高发原因也恰恰是混淆了事实和观点。
对于事实而言,又需要去研究其真实性、充分性等等问题,如此才能决定是否采纳这个事实作为证据,此外有时会同时有几个事实的版本相冲突,又涉及到如何取舍的问题。
三、以“张靓颖”以及“王宝强”事件举例
怎么?听起来是不是还是很深奥的样子!好,不着急,让我们就以这些八卦事件来举例!不过这两个事件还没复杂到涉及到推理的程度,更多的是仅涉及证据的采信和判断真假的问题,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大致了解下批判性思维是如何进行的。
王宝强事件
我们先以王宝强事件中的一个判断举例。王宝强事件中有各种判断,但其中一个很多人认同的判断是,“马蓉出轨是因为王宝强颜值低”。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这是判断的话,判断所依据证据是什么?是事实还是观点?观点所依据的事实又是什么?
请恕我平时确实不太关注八卦,但当王宝强事件甚嚣尘上时,我确实大致查了下是否有任何事实依据可以得出马蓉出轨是因为王宝强颜值低的结论,但我并未查到丝毫事实。因此,连事实都没有,我们就无须涉及到证据的可信度和采纳问题了。但,问题又来了?既然事实依据都没有,那如此判断是如何得出的呢?深入去想,你会发现更多的是得出或认同该判断的人自己的观点而已,他们认为颜值很重要,从而得出马蓉出轨是因为王宝强颜值不够。由此得出,有此判断的原因基本上是很多人自己对这个世界如此认知所致,而你也可以自行选择要不要接受这个判断了。
张靓颖事件
如果各位还是觉得还是有点昏,那让我们再就张靓颖事件进一步展开。张靓颖事件中,也有各种各样的判断,其中一个重要的判断是,“张靓颖被冯柯坑了”。不过严格从逻辑上来讲,这个表述是存在问题的,至少有歧义,所以严谨的表述是“张靓颖的财产权被冯柯了侵害了”。那么,证据又是什么呢?这些证据是事实还是观点呢?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的证据是张母所发的公开信,信中这样写到“这一系列的变更都是在我和靓颖不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并且我和靓颖没有签署任何文件协议。于是就这样冯轲便成了公司最大的股东,但更令我心痛的是对外冯轲还说靓颖是最大股东。”此外,还有的证据是一些八卦传闻,有“少城时代”(即张靓颖和冯柯的共同开办的公司)的员工证实“少城时代”已被冯掏空。当然,可能还有其他证据,鉴于本人对八卦确实兴趣不大,而本文又主要讨论思维过程,不是想得出事实到底如何,所以就不进一步搜集了,那就先以上述两份证据进行分析。
无疑,关于第一份证据张母的公开信,其中所涉的是事实,但至于该事实是否可信以及是否该采纳,稍安勿躁,请等我下文再分析。此处,先看下“少城时代”员工的说法。请问,这说法是观点还是事实?无疑,这是观点!那什么是事实?就是具体如何被掏空的,比如财产被转移了多少,股权又被转移了多少等等。所以,如果仅仅只是观点的话,而又没有事实作为支撑,至少我们应当是保持怀疑的,或者说证据的有效性是有很大疑问的,不应该作为主要证据采信。而且,该观点也和后续张靓颖的说法有冲突,如果采信员工观点,那就表明员工比张靓颖还清楚公司的财务状况。那这会是什么情况下员工比张还清楚公司情况?我想这多少有点不合理。
不过需要说明一下的是,批判性性思维并不表示一定对,也可能事实确实如某员工所言,但作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来说,至少不应该认为是这员工的观点是符合客观情况的。
其次,我们再来看下张母的公开信。如果各位看过张靓颖的回信,可以看出其中是有提到和张母有冲突的说法的,“股权变更的事情当初也是投资方的建议,这一点我也证实过了,而且目前的股权也已经再变更过了多次,以后也会因为公司架构的变动需求继续变更”。那么此时的问题是,当二者有冲突时,到底该采信谁的呢?如果采信张母的,那么问题就是远在成都的张母难道比张靓颖还清楚公司的情况?当然,这里的事实相当复杂,也不是我短短一篇文章、从旁观者的角度可以看清的,但至少从批判性思维角度来看,对于事实这一证据,是可能会有冲突,并需要取舍的。
鉴于本文仅是粗浅的讲解和探讨一下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不希望得出什具体的结论,所以就不展开进一步展开探讨了,就此点到为止。
不过,想说明的是,本文的目的其实并不是想说我们该如何讨论这些八卦事件。对于八卦事件,个人一直认为只要对人无害,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各类观点和意见均可,无可厚非。我只是认为,除了这些八卦事件外,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知道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并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和分析某个结论,这很重要!毕竟,“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