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读书时总是打瞌睡?
你是否在读完一本书后感觉没得到什么?
你是否在读一段话时却忘了上一句的内容?
......
如果你有以上问题,那么你可能需要了解一下这本书了。
理解
按照作者的说法,这本书“是为了那些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换句话说,《如何阅读一本书》教给你的是如何增加你对一本书的理解程度。读到这里,也许你就要问一个问题:什么是理解?理解就是搞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与其他的事实有什么关联,有什么类似的情况,同类的差异在哪里等等。如果说你仅仅只是知道了某些事发生了,你就是吸收资讯。“如果用你记得住什么事情,和你解释得了什么事情之间的差异来说明,就会比较容易明白”。
在生活中,特别是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难免会读到一些专业性很强的书籍,而且经常会碰到很难读懂的地方,而理解这些信息是我们的要求,那么如何做到理解呢?
主动阅读
“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我们必须要学会主动阅读将铺天盖地的资讯压缩,重构,吸收。作者将主动阅读的过程类比成打棒球,作者是发球手,你是捕手,球在向你疯狂的砸过来,你不能站那不动,你要尽量和作者协同合作,主动的去接住那些球,这个类比有一个瑕疵就是接球的结果只有两种,要么接到了,要么就是没接到,而我们读书,多多少少都会接收到一些信息,或者说理解一些信息。而主动阅读就像是你在接球时用的各种技巧、动作,你越主动,你就越能理解这些信息。
“有多少次你在看一本好书的时候,翻了好几页,脑海却陷入了白日梦的状态,等清醒过来,却完全不明白自己刚看到那几页在说些什么”。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是因为你没有做到主动阅读。有人可能会说,我在读一本很生涩的书物,前面确实读的不太明白,难得我也是在做白日梦吗?注意,主动阅读并不可以让你完全读懂那些信息,能不能读懂还要看自己的知识积累、能力水平。主动阅读的实质是一种思考。你可以不懂,但你要思考哪里不懂,要如何去解决。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人一读书就打瞌睡。不去思考就像是在听睡前故事,也难怪有人会说读书有助于睡眠。
这样就引入了一个新的话题——如何做到主动阅读呢?实际上,大部分人应该在中学甚至小学时代就已经知道了,那就是带着问题去阅读,作者提出了四个基本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这四个问题其实就是代表了一本书的主题,结构,内容,延伸。这样一说,我觉得很像中学语文老师在教我们做阅读一样,老师总是强调我们要带着问题去读文章,找关键句,关键词,挖掘主题,列出结构,有时还让我们说一下社会意义,以前总觉得做这些东西就是为了做题目,而谈到做题,我们就会反感,现在看来,原来是我自己没有理解这些技巧的现实意义。
阅读的层次
具象你的感觉
这本书用了很大的篇幅去讲阅读的四个层次及其方法,我认为如果你真正理解主动阅读后,其实就不用去看分析阅读了,了解一下检视阅读和主题阅读即可,这也是为什么我用图片的形式把它们放在上面。但是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就是“整体感觉”这个概念。就像是我们在思考某一个问题的答案时,我们经常会感觉到自己知道了,但那种知道是片段式的、模糊的,作者建议我们将我们的思考用语言表达出来,可以是说,也可以是写。
“一个人如果说他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却说不出来,通常是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如果你想锻炼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那就将它用语言表达出来吧。
最后说一下自己的一些感受吧,这本书自19年三月份买来我读了三遍,第一遍是粗读,就是感觉写得挺好的,值得读第二遍。时隔不久我就精读了第二遍,并尝试了其中提到的方法运用到其他读物,很费时但是确实有助于理解力的提升。第三遍读完是在前几天,有两个字在我脑中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这两个字也是我在题目里留下的悬念:阅读的起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