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亲密关系》

新一期开始啦~

伙伴们,早安~

今天开启第五期啦[鼓掌]

我们的讨论和打卡(本期结合着分享):

今天阅读内容:从开始读到“通往地狱之路”这一部分结束,[拳头][拳头][拳头]

自由打卡,重在讨论,今天阅读后你想和伙伴们讨论什么话题,积极发上来,你的疑问、你的迷茫、你的思考、你的发言都有可能成为大家共同想了解的部分,愿我们敞开心扉,开放自己,彼此温暖,一同成长![爱心][爱心][爱心]

彼此温暖,共同成长,在湿冷的今天和红包一样有温度[偷笑]

1.“只要两个人亲密到一定程度,向对方敞开到一定程度,室友、同学、同事、朋友、家人等,都可以算是亲密关系的一种。”这更新了我对亲密关系的理解,想起多年前的一个同学,还有自己另外一个闺蜜朋友,当时我在和她们相处时都有些敏感问题存在,应该也是属于自己在这些关系中没有处理好,或者自己有误解和错误观念吧。

2.最初欣赏我老公节约,是个经济适用男,现在他还是这样,反而有时嫌弃他,因为发现他买东西会贪小便宜,但是买回来没什么用,搁置在那里,是浪费,而我又有些看不惯浪费,真是最初的亮点变成现在的污点~

3.“为什么我们要有这种举动呢?因为我们需要她。但有需求总让人觉得寂寞、软弱,而且一点都不特别,毕竟,有哪个自尊自重的女孩子,会喜欢上一个需求不满的软弱男人呢?所以我们只好假装什么都不需要。”——人确实很奇怪,似乎喜欢一个人是一件不可告人的秘密,在心里掩藏起来,而且还得在那个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的骄傲——我才不会喜欢你呢!真是作死作到死!何必呢!

4.“我一定要让梦中情人成真,不计任何代价!”——是啊,我何尝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想改变老公,可是都改变不了,哪怕他这次照我说的做了,下次还是出现他原来的模式,为此我特别生气,但是我没有认识到他压根就没有改。

5.“……你很可能会开始怀疑你的准情人可能是个瑕疵品。但先别放弃塑造对方的念头,……”——我老公就是个神经大条到全身一根筋(与肩同粗)的人,瑕疵品中的三等残废,库存甩卖货了吧(专指神经大条程度),我要是跟他暗里说我明天生日,估计别指望这辈子有蛋糕这事,明着说,还得明晃晃地闪到眼地说,这点吐槽完毕。

6.“让人惊讶的是,不开心的原因,往往是沉睡多年的需求。”——我总是很多很多不开心,我怎么有那么多那么多的需求呢?现在我就要不断满足我的孩子的合理需求,不然他的内心也会积攒很多满足不了的期待了!

7.“……在“小小的我”得到满足之前,我们不愿意去爱我们的伴侣。紧抱着需求不肯放手,又不让自己去爱,就这样,我们把自己推向亲密关系的地狱。”——这个“小小的我”,唉,一直在影响着当下的我们,可是小小的她,那时候别人看不见,只有现在的我懂她,所以找个时间和她对话,关爱下她,她是我们的一部分。

哈哈,你说你家的是神经大条,那我家的就没有神经了,我自打结婚后就没有过过生日,要过也是我死缠烂打要求的

其实呀这也是习惯问题,现在不过生日也挺好,就忘记自己多老了[呲牙]。唯一害怕的就是对孩子影响不好,害怕孩子也淡薄生日观念,所以,总是强调孩子一定要过。

我觉得要过,自己也喜欢过,生活需要仪式感嘛[微笑]

书中所说:“对一个人失望,愤恨一定是内心对他有期望,在他做到之前,我无法快乐起来。”我觉得这样的亲密关系互动不仅仅来源于夫妻,常见的还有与孩子之间的相处,我们总会不经意的想通过批评教育指责来改变孩子,让他成为我们想要的人,当期待与现实产生差距时,我们的爱就隐身了,亲密关系就瞬间跌入深渊,往往越亲密的人,我们越不容易满足。

[强]亲密关系不等于两性关系,和同事,和朋友也有可能会是亲密关系

最能感受到亲密关系的就是家人

本书中这句话:“一段关系的目的不是给予与接受彼此的爱,而是帮助你了解你自己就是一直以来所寻找的爱。”不是特别理解和赞同。一段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吗?妈妈给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给予,孩子是无条件的接受吧。夫妻关系确实可以从中不断地了解自己。不知道我有没有理解对?

我的理解是这句话不是来阐明你说的“妈妈给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给予,孩子是无条件的接受吧”这个点,而是在一段关系中,我们去觉察,会帮助我们更了解自己。

即使这一段关系是亲子关系,我们通过觉察,应该也是可以看见自己的期待,渴望,需求等,觉察这些会让我们更了解自己

我觉得给予和接受彼此的爱是表面看一段关系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了解自己,寻找内心的爱

绝对的爱是无条件的:通常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所谓的爱,事实上是由于伴侣的行为所带来的满足感,或对于重要感与归属感的需求。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完全与任何情境和情势无关,无法从他人那儿获取,也非由他人的行为而触发,而是因为你就是你!一段关系的目的不是给予与接受彼此的爱,而是帮助你了解你自己就是一直以来所寻找的爱。

这是整段话

嗯,我说个例子,我婆婆经常跟我儿子说“你要乖,奶奶才会爱你,不然我不爱你。”[捂脸][捂脸][捂脸]我们家经常这样的语言。这对孩子有很大影响,这就是有条件的爱。在语言上对孩子有影响。但是奶奶的爱是真的,不是因为我儿子乖,奶奶才爱他,而是他是她的孙子,她才爱他。那么从这个点看就是无条件的爱。这种血缘关系,无可厚非,所以是无条件的爱。

一段关系,如何相处,如何互动,当我们去觉察,最终看到的是自己。所以我不知道能不能说和那个亲密的人的关系,最终是面对自己,和自己的关系。

我今天做饭的时候,把这本书打开听,听到第3章。印象不深,现在回头仔细读,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做一下子摘录,有感想的谈一下感想。

然后序言部分我对这些话很有感触。我们咨询的时候,最终是为了让来访者看清自己真实的自己,和自己的关系模式,找回自己的力量,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就是个人成长吧。

我们的痛苦很多时候来自于受害者的心态,我们对伴侣对很多关系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别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这个需要一旦不满足,就会去批评指责对方。其实在指责对方的时候,自己是感觉无力和没有价值的。

如果我们唤醒自己的责任模式,正视自己未被满足的需要,认识到自己未满足的需要,其实是童年时期遗留下来的未完成情节,是对父母无条件爱的的期待。然后自己去弥补这一块的缺失。也可以请求伴侣协同满足你的缺失,得到感谢他。没有得到,也不是他的责任。这样我们心态就会更加平衡。我们也更有能力去采取行动,自我成长。尽量不让自己陷入批评指责模式,那既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又破坏了关系。这是我现在的认识。

[强][强][强]深入思考了呀

通往地狱之路是用期待铺成的。

如果我不能接受别人现在的样子,或不让他们自由地走自己的路,那么我就不是真的爱他们。我只是想从他们身上得到满足,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爱,而是为了满足我小小的自私需求。

我觉得我的需求很多,对孩子的期待也很多,正通往地狱之门的感觉学会降低期待,学会放手,学学寻求自己内在力量满足自己的期待,剩下的交给灵魂,但这应该不是一条简单的路。

还记得上期那本书,说到期待时,当期待满足不了时,可以怎么办?期待后面有渴望,分别是什么渴望呢?你觉察到了吗?

了解自己,探索自己不是一条简单的路。当我们找到答案后,又会有怎样的决定?颠倒过来处事吗?或许有时就是需要这么做,那得有多难啊~

看看我转发的这段话:我们中的一些父母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设法补偿。他们实际上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所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时希望拥有的东西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地是在满足父母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孩子们的。父母下意识地认为,如果采取自己选择的教育方式,就可以保护孩子(甚至包括父母自己)免受潜在的伤害。这些教育方式催生出了5种特别的家长类型,他们是:彼得·潘式家长、直升机式家……

结合昨晚你的话题,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嗯嗯,这些理解,很多父母经常性地给予他们认为对孩子的爱,孩子有时候不得不被迫接受这种所谓的爱。但是作为父母的我们,也不每时每刻都会是这种状况啊

我最近给大宝学了几个英语的试听课什么的课程,我也不知道是我是跟风嘛(好多家长都让孩子学英语了)还是自己内心担心孩子起步晚,还是我的孩子到了学英语的最佳阶段,非学不可的状态……生活中这样的事太多了。

我就是这种心态教育孩子,自己童年没有得到满足的,现在拼命加在孩子身上。我经常对我的子女说,妈妈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上大学,你们要完成妈妈的心愿,要上个好的大学

如果每一件生活中的事,学习的事都这么较真地去思考又好累,所以也放过自己一些,总体上他没有太反感,还有些兴趣,我这边也满足了我的内心需求吧,就这样呗。

最重要自己有一点点这方面认知,也没办法都事事精细吧

我家公婆对待孩子就是看重物质,看重吃!因为那一代人缺的就是这个。我妈妈昨天打电话,第一句问候,第二句知道我们在吃饭,第三句就说要让孩子吃饱。哈哈 ,是那个时代造就了那部分人。

对孩子的期待其实就是在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希望孩子学习好,自己觉得有面子,希望孩子考好大学,还是觉得自己脸上有光,那种无条件的爱个人觉得不存在

每个月我都会捐款,表面上看是做好事,事实上我是希望通过自己这种做好事的方式能得到更多

最近我听一个早教课程,那个老师说当一个1.5岁孩子拿笔画画的时候,我们应该给予肯定,提供良好环境,让他充分地画,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执笔乱画,正是手部肌肉发展的敏感期,好好借此机会练习涂鸦,对于孩子未来执笔绘画、书写有很大帮助。但是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乱涂乱画,把房子搞脏了,地板花了,衣服脏兮兮等,就制止了孩子的行为,甚至在说不能画啦之后孩子继续画时就给出标签“这孩子不听话”等语言。后来专家说,要做个有文化的家长[偷笑],应该是能看明白孩子这个年龄段的特点,看到敏感期的来临,然后提供环境、机会(给大的纸,陪伴孩子画,或者到卫生间瓷砖上画,或者拿粉笔地板画再擦洗掉等等)充分画。

我觉得这个老师说的方法就是无条件的爱,看懂孩子,并遵循孩子的发展轨迹,陪伴成长

记得小时候好多绘本都是引导孩子不能在墙壁上乱涂乱画,真心接受不来孩子在墙上门上地上画[捂脸]

是的,接受不了孩子画在门上,墙上,还有我的衣服上

今日阅读感悟:书中胡萝卜、西瓜与痛苦这一节举了房东描述大西瓜的例子,后面总结了这么一段话:但现在我们长大了,或许已拥有从不同的角度来面对它的能力。也许,现在痛苦已经不像从前那样难以承受了。用较成熟、理性的态度来处理权力斗争,不只能让你面对过去的伤痛,也能让你不再受其负面影响。这一段的意思是小时候我们对于一些事件,一些经历,有很深的感受,当发生的是负面情绪事件,而当时并没有及时处理好这个情绪时,这个情绪会伴随着我们长大,而不会因为我们长大消失,现如今当我们遇到类似情况、类似事件或经历时,小时候的那种感受又出来了,不自然地出来,我们并不能很准确地发觉是儿时的感受还是真的只是当下事件给到的我们的感受。因此,需要我们做的,如书上所说,可以理性地态度来处理,就是我们可以给自己一个暗示,现在我是一个成年人,我有足够多的资源和足够强大的能力来解决当下的事件,从儿时事件抽离出来,用成人自我状态来面对。

很多人长大了都会变成自己原来讨厌的样子。

像《都挺好》里的那个苏明玉,“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成了像她妈妈那样的人

“权力斗争可以有许多不同的面貌,包括冷战、避不见面、冷嘲热讽或单单是互给白眼。”我和老公每次不开心后都是以冷战的方式对待吵架这件事,回想最近一次的冷战,是因为中午12点后,我突然想起要去揉面团发酵,下午起床后就可以做了,可是老公却要我先陪儿子睡觉,还对儿子嘀咕了一句:“你妈每天就知道做自己的事情。”就因为这句话,我非常生气,然后就大声对儿子说:“不要再玩玩具了,我们马上去睡。”老公觉得我在给他脸色看,就摔门而出,然后我们冷战了几天,都不理对方……静下心想想,其实我生气的不是老公说的那句话,而且我觉得我想做的事情他不支持,让我觉得他不重视我。这就要回到童年时的需求,当时我表妹和我一起生活,妈妈出于客道会更关爱表妹,什么都是让她先选,只有一个东西也会先给她,所以那时候我心里就特别难过,觉得不被爱的感觉,所以当长大后,自己的想法或者做法不被自己亲密的人所理解,支持时,我就会很沮丧,很心碎。

虽然现在回想起小时候的事情觉得自己当时太小气了,没必要那么在意,如果放在现在一定看的很开。但是小时候的不满足或者说心灵挫伤真的会让我们在那一个方面变得敏感。

是的,吵架都是当时想不开,放不下,过后其实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

很多时候,后面再回头想,都神马芝麻绿豆的事,可是当时就是情绪上失控了,唉~我经常经常这样

权力斗争这个部分我又想到,人与人之间的权利斗争经常是暴力的沟通,比如我经常使用指责型的暴力沟通的方式与人沟通。因为自己有时情绪不稳定。当一个人情绪经常不稳定,可以推测出或许他的父母情绪也不稳定,那他的父母情绪不稳定,再往上推,也有可能是他的祖辈情绪也不稳定,这就是家庭代际的创伤。不过呢,也不要过于的怪罪于自己。因为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并通过学习,通过实践,还是很有可能改变自己,改善这种沟通的模式。

1.作为家里的老二,儿时一般是被爸妈忽视的对象,知道了要努力乖巧,要不挑食爸妈做什么吃什么,要考试考好一点,家长会的时候老师表扬的多一点,原来那是为了满足被关注的需要,确认自己的重要性。现在的自己希望被关注,可是又怕过分被关注的压力。

2.幼时的需求便是构筑梦中情人蓝图的骨架,读到这部分时思考树林这么大,为什么偏偏会与现在的他确定亲密关系,是梦中情人的原由吗?这时,想起中学时在高中部特别留意的一个干净、清清爽爽、自信,走路带风的、专注自己的小哥哥,那时的我每次在走廊上经过时装作和同学谈笑风生,却悄悄地总是忍不住多看两眼,作为乖孩子仅此而已,但是心存幻想。于是,我又翻开第一章的练习,与写下初遇时伴侣身上的所有优点去对照,发现其中一条就是干净清爽,自我有个性。记忆中仅存的外貌轮廓也很吻合。也许那个不知名的小哥哥在我的心里是一幅蓝图,后来的一见钟情有满足幻想的缘由。回到对方的缺点:太自我甚至有点大男子主义,大道理太多不愿意倾听,干净的小哥哥成为了中年油腻男。……在未了解自己的年纪初遇亲密他人时欣赏的优点未必是真实的需求。读完前两章,对于亲密关系还是雾里看花的……

亲密关系第一阶段月晕现象幻灭后,开始感受婚后的心理落差,我们常说“婚前婚后两个样,结婚前你怎么答应我的?”“感觉他没有以前那么爱我了。”然后对婚姻中的爱产生了怀疑,进而开始指责,埋怨。然后开始愤怒,让自己成为受害者,用愤怒保护自己,让对方为自己的痛苦负责。但久而久之这种相互权利斗争能量消耗完,相互间不妥协,不让步,痛苦依然是痛苦,关系只会更糟。

1.为了避免自己面对旧有的痛苦,我们宁可选择伤害对方来逃避,也就是用愤怒的方式试图改变对方的行为,以此满足我们的期待。

2.“有很多笑话都是以亲密关系的严酷考验为主题的。(问:“为什么单身的人比结了婚的人活得久?”答:“因为他们有生存的意愿。”)但如果我们以开阔的心胸来看待亲密关系,就会发现亲密关系其实是真正的疗伤之路,而不是自虐之路。”——突然觉得网络上有些心灵鸡汤文,真是毁了一代人,可是一部分人还信奉这些鸡汤,每天如饥似渴地发朋友圈,或者做记录在显眼可见之处,毒舌一句,很可笑,但是同时如果身边有这样的朋友也叹息,因为朋友看不到“道”的层面,分不清真正鸡汤与有价值的内需(刚需)。

3.“……而反方逃避的方式,则是专注在恼人的事情上,并将其夸大,借此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原来我一直充当反方这个角色!真是棒棒哒,找到了缘由。与对方渐行渐远,各种吹毛求疵,无限放大没所谓的自认为的重点,我呵呵我自己了。

群里没有太多讨论呀,嗯,还是希望大家在阅读(输入)的同时,有一些讨论、打卡(输出),在不断输入、输出的时候,对于内容的理解会更深入哟

阅读完一至三章的内容,印象最深得是第三章幻灭中关于偏差行为。孩子在小的时候有两个需求: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当这两个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他就会觉得沮丧。每个孩子感到沮丧的程度不同,但都会导致他们做出某种偏差行为。

偏差行为有四种:1.引起注意(看看我!看看我!)2.权利斗争(我不想做,你不能逼我!)3.报复心理(你伤害了我多少我也要伤害你多少)4.自我放逐(努力有什么用呢?反正我一点也不重要)前两种行为的目的是满足孩子的两大需求,而后两种则是孩子在觉得需求永远不会被满足时,被深刻的沮丧、痛苦驱使而做出的毁灭性行为。 我家两娃现阶段还处在1.2两种行为中,希望通过学习能让亲子关系达到良性效果,千万不要到达3、4的行为。

我看到另外一本书《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里有这么一段,和我们现在读的这本书里说到的父母身上存在的悬而未决的问题……这点类似: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童年,将来就会成为什么样的父母。童年时受过的伤害会留在心底,当自己的孩子受到同样的伤害时,父母一定会深有感触;孩提时代让人生气的事情若在做父母的时候重演,父母就可能拿孩子出气,即便此时并非孩子的错。父母要了解自己的底线,好好调节自己,最好是身边有一个或几个愿意分担和倾听的人,可以坦诚相告,说出自己的缺点,也可以定期找专业咨询师谈谈。

1.当看到因果关系中“玛莉是在严格的家教下长大的,她的双亲命令小孩子必须“隐形”。如果爸爸发现玩具没有收好,就会把它丢进垃圾桶,而且没收她所有的玩具,一个月都不准她玩。如果她不把衣服收好,就会被妈妈处罚。如果她没有把牙膏盖好,父亲和母亲都会生气地唠叨她。”结果她成年后居然会总是把浴室弄得一团糟。我觉得挺意外的,毕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话,成年以后很多事情都是顺手就完成的,比如挤完牙膏拧上盖子。顺便思考,看来物极必反,不能一味的过分严格要求孩子。女儿玩具乱扔,书桌一片混乱,曾经看过书上也有讲孩子玩具没收好,就扔垃圾桶,也挺想照办,看看能不能纠正这个坏习惯,因为尝试过激励法,整理好自己的东西,加个小红花,可是总是没办法长期坚持,以失败告终。

2.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对“不好的”往往会反应过度,而无法只是去“回应”它。要去了解、接受或宽恕,毕竟不是那么容易,相比较起来,发怒就简单得多。真是说到了我的心坎上。🤣

知道和控制还是两回事,和公婆沟通一件事,为了避免正面冲突特地请老公出面说,结果老公直接在饭桌上就说出来,然后就是他们父子吵起来,我一直告诫自己要忍住,可最后还是没忍住插话了,结果又变成我和公公的正面交战。老公让我马上闭嘴,如果是之前,可能会忍不住和他也吵起来,想到最初的目的不是为了吵架,而是想解决问题。于是忍住了,最终问题解决了。

家庭矛盾忍住不说很难,但是闭上嘴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降温,避免推向恶化。生活学习习惯各种细节琐事没完没了只能抓大放小,还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也常常提醒自己管住嘴

是的,维持家庭和睦,我觉得就是少说别人的不是,没有违背大原则的事情,就让它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本书各章节的内容承接的很自然,萨提亚那本读起来费劲

萨提亚那本,读得费劲,因为是“道”的层面,可以理解为观念、理论,而我们之前几期,如何说孩子才会听那本,以及非暴力沟通,是比较“术”的层面,讲究方法的,实操性强,就好理解

不过如果只看重术的层面,你会发现,你永远都在解决,而没有在思想层面真正理解缘由,类似“宿主”到底是什么[偷笑]

好忧伤,怎么办,我读了就遗忘差不多了[捂脸],你这道呀术呀打岔到中国历史中法家智慧是术,道家智慧得道……上了

我也属于健忘型,所以没有对自己下太多目标,读完一本书记住一个点已经挺满足的了[偷笑]

是,我们看书,会给孩子很好的榜样作用。我看手机,我会告诉大宝,我看手机在学习,然后经常说我要学习了,你可以做你自己的事,我需要安静[偷笑]他还是会过来影响我,但是最近有发展他偶尔会说我要去做作业了[偷笑](贴贴纸的书、还有做简单的开发智力的书)

我最近有故意说,“我要学习了,我是一个爱学习的妈妈”,大宝会说我也要学习了,我也是爱学习的,有时想想,榜样就是这么简单。唉,所以吼叫,大声说话,也同样学习了[捂脸]

确实如此,我家姐姐因为幼小衔接早上有安排写数字和做题的任务,刚开始弟弟老是跑进书房打搅,慢慢的他也会学着姐姐拿书出来看,最近喜欢上走迷宫和找不同[偷笑]

书中说:孩童的两大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在我看来,这两项需求来自相同的根源,那就是人类共同的“爱与被爱”的需求。”其实吧,我觉得不仅是孩童,成人也是这两种需求。”需求中最主要的就是归属感。在孩子们努力寻求归属感时,他们很快就了解到,如果想要永远被爱,并成为父母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最好的办法就是证明自己具有特殊的价值。”最近观察弟弟,弟弟跟哥哥真的很多不一样,这些不一样大概都是在证明自己的特殊,比如,弟弟会很贴心,我下班回家帮我拿鞋子,有好吃的也不是独享,而是给家里每个成员先分一遍。从表相看,大人总是夸奖才1-2岁的娃就能这么体贴,懂事,会分享,真是乖!背后其实是娃在证明凸现自己的特殊性,自己跟哥哥有多么不一样,以此寻求被爱

1.不管是亲密关系的快乐,或生活上其他的快乐,都依赖我们每时每刻的应对方式来决定。——应对方式,确实如此。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问题才是问题。是选择指责,还是选择去觉察自己寻找更好的方式来面对,才是我们更应该考虑的。

2.情绪背后有哪些感觉?——情绪和感觉不是基本一样的,不能对等吗?是否是形容别人用情绪,说到自己用感觉更合适?我的理解是没有什么差别呀。伙伴们觉得呢?还有后面的解析,这个部分不太理解。

3.有没有什么误会要先澄清的?——这点太经典了,我和我婆婆之间就经常因为她对我的误解而引发不愉快。比如我有时找不到东西就会问这个东西在哪里,到哪里去了?她听到后就会说我没有拿,我怎么可能去动这个东西呢?她接收到我询问的信息是我不信任她,怀疑她把东西藏起来或者丢掉,而这明显是她误会我了。这样的事发生几次后我就知道了,于是在她说我没有拿什么的话后我明确说我是问东西在哪里,我好奇东西跑哪里去了,不是怀疑你拿走了。然后她才释然了。但是以前因为我本来就有找不到东西的急躁,如果加上她这样的回答,就更加让我不舒服了。

4.奇迹并不是他得到新工作,而是我这两位朋友能在最黑暗的时刻找到内心的爱。——敬重这段话!真理啊!只要爱还在,真的可以解决任何事。

5.既然你的情绪由来已久,这就能证明,早在你认识对方之前,它就已经存在了,所以对方自然也不是造成你负面情绪的祸首。——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累积了这些情绪,然后遇到对方(老公,婆婆,朋友……)接着在与老公、婆婆、朋友等相处时遇到类似小时候的场景、经历、事件等,最后这个情绪就出来了,所以错不是对方,或者说不是对方让我们有了这个情绪,而是我们早就有这个情绪了,想要处理这个情绪,得我们自己去面对这个情绪,解决这个“悬而未决”的个人历史问题才好。

唉~加油吧~

你的内心改变了,你的世界也就改变;要让事情变好,先让自己变好!

曾经看到的一句话

内心改变,我可以理解成自我状态不同,看待问题角度不同了

1、“如果你能够放下自己的立场,从对方的角度来看一看,那么你就可以把两人的意见综合起来而得到真相——这是一顶红蓝各半的帽子!”我觉得这个例子太好了,简单易懂,以后每当我和他人意见不同,想法不同时,我会想起这个故事,并提醒自己要从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眼见不一定为实!

2.在婚姻中,在与父母,孩子等亲密关系中,不要总想着如何证明自己是对的,分出输赢又如何,你的内心是不快乐的!和谐的关系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敞开心扉,让对方了解你的想法,你也努力走近对方的心里去了解他,倾听他。

反方的特质是:总能看到一件事情不好的一面,比较悲观,所以倾向于发现问题;喜欢批评、指挥别人,专门挑错误,注重小节。

正方的特质是:比较乐观,更倾向于解决问题,但感受情绪的能力较弱,一般会否认情绪的存在;喜欢赞美,忽视错误,向外扩展,注重大局。

正方响应反方伴侣的方式是:逃避痛苦,否认问题的存在,或者把造成不快的刺激移除,希望这样就能让问题奇迹般的消失。

反方的方式是:专注在恼人的事情上,并将其扩大,借此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掩盖问题的实质,不用去面对旧痛,同时放纵自己的情绪。

我就是反方,常称呼“问题主义者”,上次我们也谈到怎么发泄情绪?整理衣柜这就是分散注意力,并没有解决问题。

每个人发泄情绪,或者说管理自己情绪、平缓自己情绪的方式有很多,整理衣柜可能是OK,可以调整,但未必都受用于每个人。

第二,当我们内在有情绪,可能是一些期待没有实现,渴望没有满足,我们只是去做表面的处理情绪的方法,是不会完全解决的。

可能得从观念上改变,信念上调整了,才有办法完全解决吧,我这么觉得

直面内心,才能解决根源,但是谈何容易啊[捂脸]

对,但至少读过书,能够唤起自己的意识,在每次情绪失控前能刹住车[偷笑]

但是,幸运的是我们一直在学习的路上,学习终归是一条路

很多伙伴也知道,我本身就不是一个情绪管理OK的人,包括现在的我,也还是经常会情绪失控,但是现在会反思很多,反思从量变,看看是否可以到达质变吧[呲牙]

和子女间的亲密关系,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步从肢体上的亲密过渡到精神上的亲密交流。昨天女儿站在旁边看我洗头,发现水弄到我的眼睛,于是拿了我的毛巾在旁边,一会会帮我擦一下脸上的水。我心里瞬间暖暖的,洗完头后我对她表示了感谢,并告诉她因为她的行为让我感到很快乐很温暖。

晚上姐姐因为不小心碰坏弟弟搭的乐高,弟弟大哭,爷爷就批评了她,她觉得心里很委屈,动手去推爷爷,被我抓到旁边教育了一通。晚上睡前阅读时,她选了一本《小保罗》的绘本,正好是关于情绪管理的绘本,我就借助绘本让她说说自己当时的情绪,她不愿意表达,于是我先表达了我当时的情绪,她听完后,也说出了自己的情绪状态,并也觉得这样得表达方式不妥,答应今天给爷爷画一封道歉信。虽然她被我批评了,却没有因为这件事影响母女两的关系,反而觉得更加亲密了,因为我们相互分享了自己的心情。通过这件事我也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孩子到大班后,已经有了一定情绪情感体验,我更应该用平等的方式,主动和她分享自己的心情故事,不论是开心不开心都可以和她交流,只有我先向她打开心扉,才能期待她把所有的事情也和我分享。

昨天我疑问情绪背后有什么样的感觉。在今天的阅读内容,我最喜欢的处理痛苦情绪的方式,第一个向感觉吸入空气这个部分,找到了一些相关的信息。方式一向感觉吸入空气,找出你身体哪些部位与你的情绪相对应,通常愤怒的感觉会……悲伤的感觉……恐惧的感觉等等,这段的意思是说,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可以先关注身体的部位有什么感觉,也就是什么部位不舒服了,或者这部分部位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从这点来说,我理解了情绪和感觉的不同。比如说当我很生气、很愤怒的时候,我出现的是生气、愤怒的情绪,那么在我的身体方面出现什么感觉呢?我经常感到生气的时候呢,我的胸口很闷,心跳特别快,呼吸也很快,这些都是我身体的感觉。

我个人觉得我在亲密关系通关指南中,好多都很难做到[捂脸],例如:

        1.当伴侣对我使用言语攻击的时候,最好的响应方式就是感受并自行消化心中的不快,而不反击回去。同时,以同情、了解的态度来应对,用温柔的语调诉说真心的话,能收到惊人的效果。想想都觉得自己那时一定冷静不下来,不可能不反击,更不可能用温柔的语调诉说真心话。

        2.承认自己有错是沟通的转折点。我们在和老公吵架时,通常都是等着老公先认错,先开口哄我们,然后我们还会不冷不热的假装气很久,其实那是一种“公主”的小自尊在作怪,所以“承认自己有错”得有多高的思想境界啊[偷笑]

        3.在沟通发生阻碍时——告诉伴侣你有多感谢他/她。我觉得此时能控制情绪,平静沟通就不错了,怎么还会说感谢他的话,我肯定做不到。

        所以,亲密关系的处理也是一门境界很深的学问,学了指南才知道原来我们离的很远。

要修炼[偷笑]

是呀,今天认真看了指南,边看边觉得好难,修炼的路还很长

今日读书心得:终于有一段安静的时间和精力看书,一口气囫囵吞枣的看了4章,觉得这样的书很多还是需要反复品读思考几遍。有几点这样的感触

1.最近父母有事没帮忙带娃,两口子自己带两皮娃,关在家里的小屁孩无处宣泄的多余多巴胺把人脑袋吵得嗡嗡响,加上做饭洗衣喂饭卫生的家务,两个人就烦躁多于耐心了。晚上女儿洗澡时滑倒摔了,老公超级紧张的跑进来一边查看女儿身上一边生气的指责我,我也因为一天的劳累,心里委屈,(还有今天手机被娃弄坏的郁闷)一下爆发了,摔了洗澡的玩具,老公大声吼了两句生气的走出浴室,过了一会突然默默走回浴室,蹲下来看我给娃洗澡,一会给我打下手帮女儿裹浴巾穿尿不湿。(我家老公嘴里说道歉的次数一只手都可以数出来)

就像书里作者那个很形象构建的卡普曼三角模型,如果检视一下受害者、拯救者和迫害者表达自己的方式,你就会发现,三者之间可能发生的互动情形,有数不尽的排列组合。就像我和我老公刚刚那段小插曲里的过程已经转换了好几遍。

还有有时亲密关系的表达方式于不同时间不同情绪和人,表现的会有所不同,就看我们自己的理解。褪去月晕,越过幻灭,相信爱意在所有情况下都存在,就像老公是出于对女儿的爱才会那么生气,后来出于对我的爱又默默消化后回来帮我。想到这些我也因为爱自我反思后一起接下来做事。有时亲密关系的表达并不复杂,就像那默默的再次回头。

2.看看父母辈和我自己,觉得两个人的亲密关系不一定就遵循这月晕、幻灭、内省这样的轨迹去发展,随着年龄,生活的圈子改变,某段时间经历的事,甚至身体健康的改变都会变化

卡普曼三角模型,受害者、拯救者、迫害者以及之间的一些转换,这个理论是TA人际沟通分析学的理论。这也是一门更深入的了解自己,并且可以改变一些处事模式的理论,当然它的益处更多的还体现在咨询室中,咨询师通过对于来访者成人自我、儿童自我、父母自我状态的分析来帮助来访者更好的看清自己的状态,然后用更成人的方式来应对自己的生活。这是我对于TA人际沟通分析学的一点点皮毛的了解,这门学科其实也非常的有意思,特别它所说的成人自我、儿童自我和父母自我的状态,真的能够在当下帮助到自己,觉知很多的一些东西,有兴趣的伙伴也可以去了解一下,不过关于这方面的书籍,就目前来说阅读过的两三本都非常难啃,因为它的专业性太强了。

牺牲会以三种方式来危害你的亲密关系。第一种是你会觉得自己是被迫牺牲,因而感到愤恨。这种愤恨会转变为对伴侣的排斥,甚至是仇恨。你会认为对方期望你所做的事是没有回报的。第二项具有毁灭性的影响是,为了摆脱不断牺牲的模式,你会做出完全相反的极端行为——就像我朋友那样——并放纵自己做出令对方难以接受的行为。第三项是末日的征兆,就是心力交瘁。你因为不断地牺牲而感到精疲力竭,这时候,你会很想一走了之,以免自己发疯。会有这样的结果,多半是由于你不愿意诚实地面对真正造成你牺牲的原因。

今天读完了第4章。然后对这一部分内容而深有感触。我妈是个以牺牲自己,满足他人为己任的人。活得非常累。我向她认同,也活出了她的模样。直到我感到内耗严重,筋疲力尽的时候我才开始学习,开始反思,开始褪去假性自我的外衣,开始正视自己的感觉自己的需要,并且开始自我关爱自我满足并且心安理得。于是我开始活出真实的自己……

在亲密关系中,因为失败和无力感而想要放弃的这种经验,是一个清楚的指标,表示内省的过程已经开始了。——在绝望中内省,这是我的理解。我相信有几个伙伴不是到了绝望才内省的,而加入到群里,存在于这里的伙伴,是积极主动的内省者!

因为家人的无限包容,发觉自己的脾气越来越大,觉得不能这样下去了,刚好有了这个群,跟着组织努力学习,积极内省,不说本本书都读透,每次都能吸收一两点并可以自如作用。

如果跟伴侣分享的是受害者的角色,你们就会创造一个共同的迫害者。——把这里的伴侣改成闺蜜,那么好像当闺蜜受害时,我们如果和她一起面对,一起当迫害者去骂一骂、说一说那个让她伤心难过的家伙,好像闺蜜很爽啊,有人帮衬她呀,但是问题是投射,发生事件的表面是这样,那么内在是什么,内在有什么可以挖掘的,没有这方面的探索,似乎以后我们只能做到和她一起骂,其他无能为力,这将不能改进什么,只有深入觉察才行啊。

如果我们有洞察内在的能力,那一定可以帮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包括自己

我们在处理亲密关系的时候真的会落入模仿家人的模式,这种模式也许已经深入到我们的内心,不知不觉就会表现出来。特别是我之前对儿子练钢琴的反应,每次一看到他不耐烦,坐不住,不熟练而抓狂时,我的耐心很快就不见了,然后经常性出现的动作就是抡起手要打他,每当我这么做时,我总觉得这个画面好熟悉,在记忆深处一直存在过……那是我小时候学电子琴时,每次不爱去老师家,或者妈妈叫我弹给大家听而我不愿意时,妈妈总会抡死手臂想打我,当然她不是每次都打下去,可是我一看她这个动作,就更不愿意弹,甚至会白她一眼。我知道这种感觉很不好,可是在气头上,自己还是落入模仿家人的模式,重复错误的方式。

      这个章节告诉我们,当你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是从家人身上学来的偏差行为,你就可以选择赋予自己力量,去改变这个你之前认为不可能改变的习惯。

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条是无止境地追逐需求,如果有必要就操纵他人,能拿什么就尽量拿,并在其他方法都失败时选择妥协。昨天还在跟我老公讨论我儿子的问题,说多了我老公可能就会很烦,然后他说到,我们的家庭里感觉就是一味地要求要求再要求,这样会让人很累,我对他也是,我要求他不抽烟,以前会因为抽烟问题吵架,后面我自己也没有这个期待了,期待降低了,在家里不抽烟。以前应酬很迟我会打电话,现在我也不打了,他想说就说不想说我也不问。对儿子也是一天的作业有各种要求,但孩子可能很烦躁,很排斥,效果也就很差。就今天早上晨读来说,早上我们约定七点起床,晨读,我看到他看的是课外书,就让他读语文或者英语书,他很不高兴,我叫他也会故意当听不到。

应该像书里说的在其他方法都失败时选择妥协;第二条路是借由以下的方法来了解真正的自己:放弃期望,用沟通来达成让双方都满意的结果,以及永远把自己与伴侣的快乐一并当作优先的选择。

还有书中无条件的爱,可能人家说的真爱就是这么无条件的,包括爱他的缺点,爱他的全部,是不是我的爱都太世俗,还没体会到爱的真谛。

依附这一节,“ 你会渐渐了解到,你和伴侣间的互动,跟小时候与父母的互动是一样的。你甚至会开始觉得自己就像跟父亲或母亲住在一起。”——小时候和异性父母的关系如何会影响未来自己与另一半的夫妻关系,很多人在小时候可能因为对异性父母的不满而立志长大后不会找类似异性父母这样的人做伴侣,但是好奇怪的是很经常找了个类似的人当伴侣,夫妻关系紧张时就好比陷入那种早年与异性父母之间的关系状态。在我身上,当我不信任我老公的时候,那种感觉好像小时候怀疑我爸爸的那种状态,由此引发的失落一模一样。而与同性父母的关系,影响着和好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小时候我更依附妈妈,有很多安全感不足的经历,至今还有很多这方面的记忆。现在我依然会担心和好朋友之间的关系,总有不安全感吧,但是现在的自己很明晰这些了。

我经常会把我老公和我爸去做对比,觉得很多地方比我爸差很多,曾经一度觉得嫁错郎

第一章 亲密关系的圣杯

[爱心]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

[爱心]万事万物并不完美,我们需要觉醒、内省、成长。

一路寻找满足身心灵的渴望,寻找的路上往往布满荆棘,充斥心碎的感觉。

[爱心]一旦亲密关系中充满“期待”和控制,那就糟糕透了。

[爱心]亲密关系是可以通过觉察和练习来升华的。

    正如序言和前言所述:“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的桥梁,读到它是一种缘分的开始,也是觉醒的开始。”

一天一章,今日打卡及感悟,大部分源于字面浅层还没有深入联系,希望接下来能够越来越深入,剖析自己的。

    谢谢你给我介绍了这么优秀的书[爱心]

看到左右为难,曾经也有因为无法沟通的原因而自己偷偷想如果离婚的话……还确实会左右为难,然后也发过这样的信息给我老公,然后他会因此生气,他说我从没想过离婚,根本没这个念想,我自己想过好像自己还没有那么大的勇气。我是个很有依赖性的人。

以怀疑为手段的阴谋这一节中,作者举了一个自己当研讨会领导者的例子,我想起自己第一次做正面管教讲座时的状态,和作者一样的感受,我认真地去备讲座,但内心很害怕,紧张,似乎有个声音在告诉自己你做不到的,你凭什么可以去做一场讲座呢,我怀疑自己,没有信心,但确实自己有努力过,讲座后其实自己蛮有成就感、价值感的,我也确定自己是可以的,不过似乎过了一段时间,这种价值感又不足了,又得去寻找,重新体验这种价值感。有时觉得这种状态可以激励自己前进,挺好的,但有时也感到压力,把评价系统完全从外在移到内在,真的好难呀。书中还说到“怀疑的心理会把你过去的创伤和错误(怀疑的心理会将之称为“失败”)投射到你的未来,让你变得畏畏缩缩,不敢勇往直前,却反过来寻求你过去所使用的方法,以得到暂时的安全感”——当怀疑时会寻求使用过去的方法,因为那些方法是熟悉的,习惯的,因为熟悉而感觉安全,因为习惯而感觉安全,但未必是好方法,所以提醒自己要关注此时此刻我到底可以做些什么,而拒绝曾经就有的熟悉的方法。

我认为你的心和灵魂最关心的不是你在亲密关系中的去留,而是怎样做才能让你了解真正的自己。如果你愿意顺从自己的心,你自然就会领悟出处理亲密关系的方法。——亲密关系最终是为了探索自己,了解自己的。而你个人想不想维持好亲密关系,但凡想,只要想你要的是什么,就知道怎么处理亲密关系了。

内省阶段的一大发现是,原来你所做出的许多行为都不是出于爱,而是出于罪恶感。这样的行为,会暴露出你的牺牲心态。比如平常我常常责备孩子他爸爸没时间陪伴孩子,然后自己就觉得孩子在这方面特别缺失,除了工作就都陪孩子,但有时也有情绪,孩子出问题,就会跟孩子他爸爸去争论,但对方无法做到真心的好好地陪伴孩子。我就是觉得自己是“牺牲者”,付出的比他多,而且有时出现问题还可能被他说,而且很少被肯定,他觉得是应该的。但如果不陪伴孩子就会有罪恶感,因为自己如果不陪伴,他爸爸也不会陪伴孩子,孩子就会错过很多。常常觉得他付出得少而愤愤不平;有时生气地决定不再继续牺牲。书中说你也可以选择平静地放弃牺牲的模式,但如果这样我觉得关系只有更恶化,也可以把牺牲的模式转化为正面的事物。

那如何转化为正面的事物?

如果把牺牲的心态更改成一种爱孩子的心态,自己会不会首先会舒服一些?我们自己想着,我是因为爱孩子而陪伴孩子,那么自己的心态会不一样吧。

是,就想他工作内容确实很多,再工作后陪孩子也要是要求很高,因为观念不相同,他不可能做到在家专心陪孩子的,不是那款,不强求。自己陪孩子,不要觉得是牺牲,孩子就是自己的,应该陪伴。心态摆好就没觉得很委屈

有时也确实感觉他很辛苦,叫他回来全身心带娃,确实不可能

      第二章 月晕现象

      这一章,终于讲到了“爱情”,这是很令人激动的章节。然而人们恋爱的真正原因并不是他们所想的那回事。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在于需求。

    “爱情”是从书上看到的,是从影视作品中映射出来的,我本身并没有从身边看到过心心相映并且相映成辉的例子。对于芸芸众生的我们多出于是一种需要:有的是希望有一盏灯的需要,有的是希望有一碗饭的需要,有的是希望有一张床的需要,我们需要有人陪伴、照顾、了解、支持……来有一种归属感,从孩童时甚至在子宫中就已经有这种感觉了。

      印象很深的是,书中把爱情的产生归结于一种现象--月晕现象,看到这一句话我产生了共鸣嗯。中学时代看到了一本书,乱世佳人。斯嘉丽最终意识到她爱的那个人只是沼气灯,是流沙,只是她自己心里造出来的幻象而已。当她历经磨难,才终于认识到心里的幻象终究是要破灭的。

      所以,那时候的我就已经意识到,我们爱的是心里描绘的需要,一种幻象。

之前读过一本什么书忘记了,也是说我们的爱,其实不是爱那个人,或者爱某个人,是爱那种感觉,有可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原文怎么表述忘记了

今天阅读最后剩下的部分咯,如果没有读完,自行再读哟,好书值得自己认真读[拳头]!

我会在今天内找时间统计大家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积极讨论与打卡的次数,我会送出两本书哟~

今日阅读感悟(完结篇):

1、“在亲密关系中,启示对你的影响愈深,你就愈能察觉到每个问题背后的礼物与经验。”我觉得这本书就是启示!帮助我们梳理了亲密关系中心理层面的困惑,教会我们怎样做才会对每个人都好

2.读完这本书,我们要怎么做呢?我想我会从爱父母,爱伴侣,爱孩子开始,投入无条件的爱,然后将这种爱扩散到身边的每一个人。

3.幸福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用明辨的态度处理问题。最后,太喜欢文章的最后一段:“当你说话时,要让你的话语发自于爱。

当你沉默时,要让你的沉默发自于爱。

当你骂人时,要让你的责骂发自于爱。

当你与伴侣相互保护时,你们彼此的保护也应该发自于爱。

让爱在你的生命里生根,

美好的事就会发生。”

铭记“爱”,用爱见证美好!

还有完结篇[强]

伙伴们,到现在为止,亲密关系这本书差不多告一段落啦,看到上午我发的打卡和讨论情况了吗?嗯,@丫丫丸@李凤阳两位积极打卡和讨论[强][强][强],你们可以商量下你们各自要哪本书[呲牙],告诉我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242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48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33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0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8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9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6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49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0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05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67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0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5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50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