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者进门,咨询师先评估当下,从横断面看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导致问题原因线索)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父母,都曾是孩子,活着就是适应环境。相信是经历的积累成为我们今天的样子。亚里士多德说:我们反复做的事情成就了我们。习惯是无意识行为,由文化决定。
再向来访者纵向看,从防御机制入手。防御机制是动力学术语。来访者各种表现就是防御机制。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靠的就是防御。在意识层面是应对,无意识层面是防御。人无防御不能存活,防御缓解焦虑,先挡一下,再做打算。咨询师从来访者与自己互动,推断其与别人互动的方式,以及其本人自己与自己如何相处。说白了,是自己如何与自己打交道。因为人是与自己心中的他人打交道的。推断是猜测,猜测准确与否取决于来访者是否认可,心理学的诊断是动态的,没有对错之分,是双方商定的,因为来访者得认可才能共同制订目标。
根据6W1H提问。
防御举例:一来访者进门后‘’手淫”不直说,而说masturbation,就是一种防御,用的是隔离手段——将道德隔离。在来访者心中手淫是有道德贬低色彩——不接受手淫(自我谴责),无意识用了英文表达。人为什么要防御?为了当下的自己舒服一些。纵向就是按图索骥,顺藤摸瓜,找到曾经的“情结”—“触现在的境生过去的情”此即动力学解释。头脑中一定有时间,时间能够演变。
解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咨询目标,就像心理测量目的是为了诊断。
案例分析:
知道什么是临床症状、什么是描述资料。
案例举例:按照6W1H提问。一般资料(人口学资料),即临床学资料,将上述资料归类—为了诊断。将通俗语言转变成专业术语后,进行分析。这一步关键点:寻找引发心理问题的关键点:该问题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多数临床表现都与此有关。该因素随时间变化形式发生改变,但性质不变。再进一步进行逻辑关系分析,将之概念化。
根据心理健康十项指标判断来访者心理健康水平:强度、耐受性、节律性、意识水平、康复能力、自控力、自信心、交往、适应力。
心理健康与否是程度判断,不是性质判断,世界上没有绝对健康的人。健康是动态的,是有点的状态。心理咨询师积极关注的是健康那面,忽视不健康一面,发现其优势;而医学关注病的一面。举例:强度与耐受力不同:重大打击来时能够承受由强度决定;对慢性持续性打击需要耐受性—耐受力。婚姻便是长久的忍耐。
案例模拟:一,积极关注来访者,先处理情绪,看来访者生活目标。目标管理就是时间管理,生活没有目标生活就会过得乱七八糟。不关注什么引起来访者目前状态,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将话题引向目标的达成。如果围绕咨询目标来访者绕不出来,放弃,另选话题。将事件与情绪分离。二次咨询之间发生了什么?即来访者做了什么?如果执行了第一次设定的目标,咨询关系即建立,接下来的咨询就会顺理成章。第一次要帮助来访者解决点什么问题,围绕目标。所以,第一次解决的目标可能与来访者进门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完全不搭边。
让来访者将之前创伤事件‘’想起来并富有感情的说出来,症状就会消失,可能永远消失”——弗洛伊德一百多年前就如此说。反复说出来——脱敏疗法。让来访者描述事实,而不是评价,让来访者重现当年情景,引导其体验情绪及变化。重复叙述一件生气的事情,情绪一次比一次淡化,越来越将自己抽离当时情景。将事件与情绪分离。
教育与心理是二回事。教育讲道理解决具体问题,由上到下如同给树浇水;心理用心理技术解决心理问题,由下往上,从树根浇水。
事件与情绪没有分离,是缘木求鱼与刻舟求剑得道理。技术很重要,本案例用到了影响技术中的‘’面质”。前提无论如何促使来访者执行、行动。对事件评价是价值观在起作用。
心理正常、异常区分三原则:主客观是否一直;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是否一致,即知情意一直与否;人格是否一直。
咨询目标七要素:属于心理学范畴、积极的、可操作、具体或可量化、可行、可评估、双方均接受、多层次统一的。没有目标的咨询不是心理咨询。
医学上,诊断错误,药是不起作用的。比如诊断“抑郁症”不是错误,但因为抑郁症有很多种,但是诊断用的概念是不错的。
案例报告
1.一般资料
2.案情介绍
3.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4.评估
5.原因分析、生理原因:性别(男女差别)、年龄(大小差别)、躯体疾病;心理问题:认知方面。社会原因:生活事件、人际关系、生活环境、道德习俗。
6.诊断。三原则。严重程度判断,病程、自己能否解决、心理功能情况。
鉴别诊断
诊断完成,接下来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