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其实都有很深的恐惧需要去面对。
这份恐惧,在《心经》里其实早有揭露:“远离恐怖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听起来十分高妙,涅槃到底是什么呢?恐惧又是什么?
我们核心深处的这份恐惧,其实是一种普世性的心理,又被称为“根本焦虑”(Basic Anxiety)。在我所翻译的《钻石途径系列》中,作者阿玛斯提出了“坑洞理论”,来帮助我们以现代心理学的语言,了解在古老修行智慧中所洞察到的这份,人性内在最深的恐惧。
在我们每个人刚刚诞生时,其实都全然生活在本自具足的“本体”状态中。随着成长的开始,在生命早期我们所经历的一些父母的不当对待或创伤经历,会逐渐制造出内在的“坑洞”和匮乏感。
比如,可能儿时父母没有重视我们,或者没有肯定过我们的价值,由此,我们便产生了不安全感、自卑、自我否定等的内在坑洞。
这些坑洞和匮乏感其实并非实存,也并非一成不变的。但是,我们认同了这份匮乏,并内在建立起了一连串用来掩饰或填补坑洞的自保机制。
例如,我们很多人会不断向外追求财富、成就、外表,来填补内心的低价值感。但无论拥有多少,我们都会觉得自己还不够好,或是内在依旧无法满足。其实外在琢磨越多,别人越会立刻看透你的自卑,戴的配饰越多,高跟鞋越高,其实越“虐待”自己。
而当我们在关系的互动中,把这些内在的坑洞和匮乏感投射到他人身上的时候,便会产生关系中的依赖和抓取,我们会期待伴侣能像完美父亲一样填补我们所有的匮乏。
而当这份期待落空的时候,我们的内在便会逐渐生出怨怼、批判和谴责,由此反把关系越推越远——这便是关系中的恶性循环。
我们必须先要拨云见日,先把内在的期许放下。如此,我们才能在关系的互动中,真正有机会看到对方的真相,与对方产生真实的沟通和交流。
在放下这些对外的投射和期许之后,我们要回过头来看我们自己:我当下所产生的怨怼也好,恐惧也好,其真相是什么?
只有当我们真正有意愿向内探究,不逃避每个当下自己内在真相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逐渐找到这些内在匮乏感的源头。它们可能来自童年,或是过去轮回转世中一些相似的经历和习性,等等。
只有通过不拣择、无惧而全观的自我觉察,我们才能洞穿这些潜意识底端深层的匮乏,找回我们本自具足的本性。由此,我们也才能真正发展出人性的同理,慈悲和爱。
爱,是无法与内在的这些自保恐惧、矛盾冲突,或是占有、嫉妒并存的。
我们每个人内在最渴望的便是爱。那来自于我们对自己本性的记忆,和对回归母体与源头的渴望。
只有通过自我揭露、自我觉察、自我转化,我们才能逐渐穿越自己底层的恐惧,而那时,我们最渴望的爱、慈悲和同理才会显现出来。
而全然放下内在的自保恐惧,需要全然的信赖,信赖我们其实是被天地,被更大的力量保护着的。
坤道”,或称“自然生态主义”。
我们可以选择回归自己身心的存在基础,放下过度外求的倾向,转而向内探索自己,整合自己,把过往社会发展中所忽视的,阴性的同理、滋养、包容和灵性的特质发展出来,活出真正的价值感与创造力,活出爱与信仰。
人活出了健全的自我、转化了婴儿式的依赖和索求,懂得平等地对待自己和他人,内心不再逃避铁的现实所带来的挑战,这时深层的恐惧和不安全感就会消减。借着默观和信仰,以及扎实的自我认识和觉知,我们肯定能够发展出德性,而只有德性和恩典法则,可以带来净化、启蒙和解脱!
伴侣并不是来一味满足我们的期望、需求和幻想的,他其实是来转化我们顽强的惯性模式,帮助我们成长和朝着更高的层次去发展的逆增上缘!
胡茵梦
完美主义教育是邪恶的教育
01.完美主义就是魔性,完美主义教育是邪恶的教育,因为没有一个凡人是完美的,追求完美就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严重时就会自虐。
02.自恋就是把自己神化,修行第一件事就要放下神化自己和想要借由大师来膨胀自我的心愿。
03.修行就是去掉习性,修行不是修出什么四禅八定的境界,而是在生活中转化,transformation,获得内在蜕变。
04.实修就是对苦难从强忍到安忍到完全接纳,不趋乐不避苦。
05.如果你还停留在面子问题,你就没有在真正灵修,灵修路上真相大于面子。
06.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神仙姐姐",本质是你有地球不适应症,想通过拯救别人的行为来逃避自己内在的痛苦真相。
07.修行是对每个当下的觉知和转化,每个当下都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觉察为什么生活里有这个人出现,他的出现带给我什么启示。
08.头脑分析就是一种防御,我们的身体是开悟的,头脑是懵逼的,修行到最后就是修你的7万2千条经络和你的身体脉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