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在一场硝烟的战场,她用爱心和责任心,去救死扶伤,挽救了无数的生命,被喻为“提灯女神”,再合适不过了,让我们一起静静的注目她手中的那盏灯;时光的飞逝,将我带到这个物欲横飞、没有硝烟的战场:你仍然可以看到那个匆匆行走在医院长长的、静悄悄、温馨的走廊里的背影,柔弱而不失坚强的背影,追寻着那盏灯!
2015年11月2日正式成立了心血管内科,我们并肩奋斗在一线,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我们承托了爱与使命。
在一个下雨的冷天里,病房走廊的椅子上,一位父亲和睡着的孩子,他们相互取暖着……主任正好路过,觉得孩子在走廊里睡着会冷,就顺手打开了会议室的门,让父亲抱着孩子先在会议室里休息,此刻,在会议室里午休的潘莉,看到睡着的孩子,立即将身上披着的羽绒服给孩子盖上了。后来才知道,孩子是做检查的,为了检查的顺利,需要镇静,并用了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醒过来,而这位父亲正等待着孩子的苏醒……主任在我们微信群里说:“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要让患者在会议室里休息,会议室会相对暖和一些,椅子也会软一点……”主任的话语,潘莉的一个小举动,顿时觉得很暖心,在心底记住了主任说的:“我们多为患者想一点,病患就能少受点苦……”
在我们病区,老年人占大多数,基于这样的特殊性,病房常常回荡着这样的声音:“奶奶您自己晚上睡觉的时候要上好床栏,空调房里,盖好被子,不能着凉哦”“爷爷,你穿的不是防滑鞋,明天记得让您儿子买双防护滑鞋,病房卫生间难免会有水渍,一定不能跌倒哦。”“奶奶,您不能太急哦,滴速给您调好了,您自己不要随意调动哦,不然输液太快,会增加您的心脏负担,对您心脏不太好……”“奶奶,这颗药是拜糖平,要和第一口饭一起吃,别忘记了哦,奶奶”……病房走廊里的那句:“爷爷,您慢点”,护士长说:这是她在办公室里常常听到的最动听声音,那么的亲切、暖心。
生命的里程碑里,有白天也有黑夜,我和许许多多的护理人一样,也曾有过迷茫,但内心总有一盏灯指引着我前行,就这样,一路行走,一路关爱,点亮一盏盏灯。
夜里12点半的闹钟,并不想听到,真希望闹钟定错了,真希望此刻还在11点,或者12点,哪怕是12点29分,再多睡一分钟,我都很开心,可是我要起来了,换上一袭白衣,勇敢面对,点亮手中的小电筒,走进病房,顺手拉上的床栏,轻轻的关门,害怕一不小心吵到患者。忙忙碌碌,夹杂着常规工作,巡视病房,每小时的监护,每两小时的翻身,哪怕是听到的喊声,我都觉得很安心。直到南京城凌晨5点的第一缕曙光,此刻天空的颜色是分层色的,我从没有见过的美丽天际,再看到面前显示屏上,监护数值“一片红”,顿时舒展了一口气,,告诉自己,加油,已临近天明,转身去抽血、测血压、血糖、翻身、发药,记出入量、打胰岛素······为生命保驾护航,当满身疲惫的下班时,病房奶奶,送来了一碗热腾腾的馄饨,说:姑娘,夜班辛苦了,吃点热的吧,顿时暖到了心里。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寻找一盏照亮他人,照亮自己的灯,一路追寻南丁格尔的足迹,追寻那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