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城南一条不怎么起眼的深巷里,藏着一所俗称"九十九间半"的民居,它就是远近闻名的甘熙故居。
在中国,最大的建筑宫殿为北京故宫,号称“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最大官府建筑为曲阜孔府,号称“九百九十九间半”,而民居则只能号称“九十九间半”了。
为何从故宫、孔府再到大户人家的私宅民居都要带那么多“九”呢?
“九”,在中国古人眼里是最大的阳数又是吉数,过九到十就到了头,而到头就意味着走下坡,所以中国自古就有“九五至尊”的说法。
甘熙是清代南京著名学者与藏书家,其故居是由甘熙的父亲甘福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后来甘熙又加以续建和扩建,虽俗称为“九十九间半”,可最多时达三百余间。
甘熙故居占地21000余平方米,位于南京城市中心干道——中山南路、升州路交汇处的南捕厅巷,据新街口仅仅一里之隔,与夫子庙只有百步之遥,可谓巷中深藏、闹中取静的一块所在。
清代南京城内有南捕通判衙署(简称南捕厅)和北捕通判衙署(简称北捕厅)两个专门从事缉捕工作的衙署。东起府西街、西接绫庄巷的南捕厅负责辖区内陆上的缉捕工作,而位于府北土街口的(今中山东路、洪武路口的旧称)北捕厅则负责水上缉捕工作。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南捕厅的建筑物毁于太平天国。1872年重建,清末实行新政时,又在此设立警察局。抗战前夕,南捕厅旧址房屋已荡然无存,但以此命名的老街巷却保存了下来。
经历二百多年的风风雨雨,甘熙故居承载着岁月的变迁和南京的历史文化。如今,它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平民住宅,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明清三大奇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
虽说没有明孝陵、明城墙那么名闻遐迩,可甘熙故居仍是一个了解清代南京建筑与文化的好去处。
甘熙故居整个建筑反映了清代金陵大家仕绅阶层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建筑的布局严格按照封建社会的家法观念及家族制度而布置。
因此,建筑群内虽有房间"九十九间半",但却只设一个主入口,想进入宅内,必须通过该入口,体现了中国封建家庭不另立门户的传统观念。
门头爬满绿植,两侧一对石狮耸立。如果你不稍加留意的话,真有可能与深藏里面的“九十九间半”擦肩而过呢。
讲了这么多,还是让我们身临其境、一探究竟吧!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