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学院6.0:
一直在成长的“运营学院”,你好!
我是V5组组长,洛柒。
收到这封信,也许你会诧异,你习惯了默默培养一群人,默默陪伴一群人,默默付出你的所有,是不是很少看到有人主动给你来信?
6.0即将结束,有些话想要告诉你,希望会成为今年“圣诞”中“不一样”的那份礼物。
其实,我犹豫过是否“走近你”。
你知道的,你的能量场很大,又很热情,我担心我这能量余量是否足够燃烧。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最后,“它是否能影响更多人”的疑问,或者说,我想要一个机会去验证“这个点子是否能影响更多人”,所以,在你的新旅程出发前,我决定加入。
最重要的不是做了“对”的决定,而是,能否幸运地遇见一群人,愿意把这个决定变成“对”的。
我很庆幸,我遇到了这样的一群人。
成为组长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是焦虑的,因为我面临的,不仅仅是一个组、一个我不知道怎么下手的活动、一个还在抱团打卡的排,更多的是“我要怎么激发成员”、“我怎么做才能让我的小伙伴有所收获”的困扰:全然放手任凭折腾or把我的想法付诸行动。
闭门造车,不如高人指路
遇到困难时不说“I‘m fine 我很好”,而是“help me 帮帮我”,这句话,我一直记得。
我不能说,是因为你,我一下子从”有事自己抗“变成“会向人求助”,行动营6期到10期,我依然在这条”向外“的路上前进,但确实,你在我行进的这条路上助力了一把,让我又一次向外踏出一步:
在第一时间,找有经验的花花、明远了解辩论赛的情况;
在与一二聊天的时候,说出了我的压力和我现下的困扰;
上网搜索,了解“如何组织一场辩论赛”、学习“如何写辩论赛活动方案”;
在发现问题时,招募统筹,定下统一“开会”时间、抓重点人员,建立决策组,语音沟通,逐步解决;
……
经过反复思考,才能汇化出自己的想法
那天在《奇葩说》看到“只有经过反复思考,才能形成自己的信念”这句话,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彷佛给自己这么多期以来的各种“自【问】”和“偶答”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运营学院开始之前,还和一二聊过一个问题,我记得那时回复了一句话“给职能官挖坑”。
没想到,这次活动,我无意的,真的给我们组的小伙伴,挖了不少坑:
比如放权交给花花和凯凯,比如意识到要培养新人后,又放权给星儿,比如放权给各个职能组负责人,Alice、小钰米、秋秋、Study、凯凯;
运营学院之前,我在读书营主题营的某天打卡复盘里写到:这些点子,可以梳理,以后可以用在行动营,想想怎么用。
没想到,在活动宣传时,我也无意地借了“团体仪式感”,用在了宣传上。
运营学院的某一期,作为潜水人员,通过观察活动,并对自己的“一个人策划活动”和看到的“多人策划活动”进行了对比复盘。
没想到,这次团队合作时,也无意地用到了之前总结过的信息。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也许对我来说,“人生没有白思考的问题,每一思都是累积”。
做你没做过的事情,才叫成长;做你不敢做的事情,才叫突破
辩论赛是我不敢做的事,带领20人一起策划活动,是我没做过的事。
所以,这场活动,于我,是成长,也是突破。
还记得,分组抽签的时候,一心想着“要群殴”,结果抽到“辩论赛”,当时就懵了。
从开始前的各种紧张焦虑:担心这不好那不好
到进行中的各种兴奋有趣:这点可以优化,那个也可以改进
再到复盘时的总结,和与其他活动的对比。
好像突然理解了一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你给我们规划了那么多项目,看似随机决定,但好像又有种冥冥之中的注定,如果换成我去做其他活动,感觉做不出他们那样的效果。
我在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是不是一次尝试的成功?每个活动都做出了自己的特色,才有一种“注定般配”的感觉。
其实,写这封信的起初,我并不知道这次的旅程,我又收获了什么?
和你唠一唠,好像又有些不一样的东西涌现。
我是洛柒,虽然反应弧有些长,但总归能反应过来,继续前行。
看到这里,如果你能感受到我的一些变化,这,就是我给你的“圣诞礼物”。
节日快乐,运营学院!
洛柒 2018.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