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卫视热播的《最强大脑》综艺里,我们常常能够看到参赛选手的非凡表现。他们似乎拥有超级记忆的大脑,是天生的吗?
相信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有过背课文、理论、单词的经历。对于背诵和记忆信息,我们的学习经验可能是多读、多看、多复习,但这样也可能出现遗忘的现象,效果难免差强人意。
事实上,大脑的记忆能力是有方法可循的。
可以说,只要了解大脑的记忆机制,并且合理地运用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准备考试的人来说,如何进行复习,也有很大益处。
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如何提高记忆能力呢?我最近在看东尼·博赞的《超级记忆》,颇有收获:
作者东尼·博赞,大脑和学习方面的世界超级作家,曾创立世界记忆锦标赛,作为世界脑力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思维导图的发明者,被称为“世界大脑先生”。
记忆有技巧吗?
在第一届世界记忆锦标赛中,有参赛选手曾因运用东尼·博赞总结的记忆规则和技巧,在3分钟内记住了长达1000个文字和数据列表。
这本书为达到记忆目标而设计,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记忆的历史和记忆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了基本记忆法及其应用。第三部分讲解了如何在记忆中应用思维导图。
我分享三点内容:
一、大脑的记忆机制
对于记忆的认识,我们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偏差,比如认为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力就呈衰退趋势,或是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回忆相关信息总是很困难,而这可能是回忆的方法不对。
经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可分为左右大脑,共同协调不同类型的思维活动。其中左脑负责处理逻辑理性信息,右脑负责处理感性信息。
左脑和右脑并不是分开独立工作的,只有在协同工作时,才能发挥各自最大的效率。
这意味着,如果在同一时刻给予左右两个大脑更多刺激,使用大脑的区域越多,我们所能获得的思考、记忆、回忆能力也就更强。
二、学习的效果和层次
相信很多人听过这样一个说法,参加面试时,刚开始的前几位和结束前的后几位,更能引起面试官的注意和记住。
这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我们回忆信息时来自依据时间段的开始和结束部分,相比中间的事物,我们的大脑总是倾向于记住排在前面和后面的事物,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如此。
回忆和理解的最佳时期是在学习开始的20~60分钟。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劳逸结合,可以通过番茄钟进行阅读和学习,相比连续长时间的学习,中断的休息反而能够让大脑记得住,并且提高理解力。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在学习后,我们所能回忆和记住的信息还是很困难?
这就涉及到大脑的记忆能力,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1885年提出记忆遗忘曲线,他发现了记忆随时间遗忘的规律:20分钟后记忆保留量为58.2%,1小时剩下44.2%,9小时后是35.8%,1天后剩下33.7%……
在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学习之后,所接收的大部分知识和信息将在短时间内快速遗忘。
假如刚学的新知识不复习,那么一天之后,大脑的记忆量骤降60%,并且会忘记学习过程中的细节。
可是,如果我们能够利用这种遗忘规律,在特定的时间段复习,可以有效保持记忆的效果,从而将其转变为巨大优势。
东尼·博赞在记忆规律图中告诉我们:
新知识首先是被储存在短期记忆中,要把知识信息变成长期记忆,那么需要在知识快要遗忘的关键点进行复兴,可以有效保证记忆的保有量。
在学习结束后,我们可以这样做:
第一次复习是在10分钟后,
第2次复习是在24小时后,
第3次复习是在1周后,
第4次复习是在1个月后,
第5次复习是在6个月后…
对于普通人来说,在特定的时间段复习,可以让学习的知识的短期记忆被唤醒,并且每次复习的时间也不用太多,只要5分钟,就能够达到长期记忆效果。
三、提升记忆的核心方法
我们回忆某件事情,或某个知识点的时候,无非是从大脑中提取信息的过程。
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如果在同一时刻给予左右两个大脑更多刺激,使用大脑的区域越多,能够加强我们的思考、记忆、回忆的能力。
记忆技巧的核心是想象和联想。
01想象
凡是突出的或独特的事物,因为能够激发自身的想象力,让我们记得住。
比如电影《银河补习班》里,儿子觉得语文的古诗词很枯燥,父亲就带他来到野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原来描述的就是眼前的这样一幅画面。通过亲身感受,以及自身想象,就把眼前的画面和诗词里的世界结合在了一起,原本枯燥的诗词就变得可理解和有趣,自然也就记得住。
02联想
联想,即把要记住的事与头脑中某件稳定的事联系起来。
事物从源头上来说都是相通的,当我们学了某个新的知识点,要试着将这个知识点和自身的经历或已有的某种想法相结合,用自己已有的东西去理解它。
举个例子,语言和文字本来是不存在的,是人类为了自身沟通的便利,而定义了某些“字”代表某个意思,当我们看到某个东西,比如香蕉,就自然想到了“香蕉”所代表的事物。
03十项核心记忆法则
对于如何强化想象和联想对记忆的影响,作者总结了十项核心记忆法:
1、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夸张
3、运动
4、色彩(思维导图色彩)
5、数字
6、符号
7、顺序和模式
8、吸引力
9、欢笑
10、积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