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一日三餐只能让你苟且活着,路边小吃和夜宵才是生命的真谛。”
由韩国TVN推出的美食真人秀《街头美食斗士》十分懂得这句话。
这档专门为喜爱路边摊、大排档的人打造的综艺,十分接地气,专注寻找街头巷尾的苍蝇小馆。
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馆子,如世外高人一般,大隐于市,一出手就让人瞠目结舌。
节目好几期以中国城市为主题,拍起中国的美食来有时比《舌尖上的中国》还诱人。
在近万人参评情况下,目前然维持着豆瓣9.3的高分。
美食、美景,毫无疑问是人生的两大乐事,也是《街头美食斗士》主持人白钟元的追求,不过他更专一些,美景可以不看,美食一定要管够。
1
美味佳肴
都在街头巷尾
看节目时,很难想到这个胖胖的主持人竟然是餐饮集团总裁,在他的集团旗下,有30多个品牌和1300多家连锁店。
不仅如此,他还是韩国的明星厨师,主持了几档非常热门的美食节目,可以说是一个把“吃睡吃”发挥到极致的人。
豆瓣网友对其的评价十分精准:“钟元叔论好吃和独食的热忱不输《孤独的美食家》的五郎,论懂行的程度不输一般美食家。”
节目第一站来到天府之城成都,打开节目看到白钟元坐在路边嗦粉,伴随着一声“嗦拉”,唾液就开始忍不住分泌了。
一开始的画面就充满烟火气,滋滋冒着热气的烧烤;
油锅里翻腾着的洋芋;
大火爆炒的炒面......
外貌就像你我深夜常去的夜市小巷,时常光顾的那家路边小摊。
夹杂着油烟的奇怪香味四处弥漫,环顾左右都是三三俩俩在摊前排队等待的人,白大叔就在这样的街头美食中穿行而过。
刚吃完烤串和炸土豆,上一秒还念叨着“来这里肯定得长胖”,下一秒白大叔就拉开凳子坐下了:“既然看见了,就一定得吃份炒面了”
然后不顾吃相地坐在街边吃着炒面撸着串。
以街头美食为主的定位就让这个节目充满了市井气息。
一大早,白大叔没有在酒店用餐,而是在像当地人一样在路边随便买了块红糖发糕,狼吞虎咽吃下去后,开始后悔:“为什么没有买两个?”
好在成都的美食数不胜数,没走几步,白大叔又发现了军屯锅盔,在锅里炸得金黄酥脆,毫不犹豫下手买了一个。
他中文也说得相当顺溜,“给我来一个”“谢谢”“好吃!”,且不仅是几句话的表面功夫,他对这些小吃的历史也是做足了功课,一边吃还一边不忘给观众科普:
“锅就是铁锅,魁就是头盔,传说张飞在军屯这个地方把自己的头盔当成锅,用来烤这个吃,所以就叫军屯锅盔。”
到了中午,节目选择了川菜代表——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的精髓在于要拌饭吃,豆腐拌着粘上豆瓣酱的金黄米饭,实在是让人食指大动。
等上菜时,主持人又开启科普模式:“陈家老板娘是个麻脸,因此叫她陈麻婆,她做的豆腐就称之为麻婆豆腐。”
弹幕里一片吐槽:“我竟然被一个外国人给科普了麻婆豆腐的由来!”
作为一位美食家,白钟元真的十分会吃。
对每一道食物,他总能最快地找准痛点,对食物味道做出最精准的评价,比如四川的食物中,红油是一切的统领;
麻婆豆腐里,豆瓣酱是美味的关键......
他爱吃,能吃,会吃,懂吃,还传授了许多吃货技巧。
“进一家店时,要先环视四周,看看什么食物被点得最多。”
“看到别人手里的好吃的,就要果断地问。”
对于如何在热门景点寻觅好吃的,节目也深谙其道:“稍稍远离游客聚集的小巷,可能就会发现意外的美食店。”
果不其然寻觅到了一家肥肠粉店。
心急地想嗦粉,没想辣油溅到了眼睛里,又疼又想吃,吃货属性的主持人还是向美食妥协了,捂着眼睛大口吃粉,“就算疼也要先把粉吃完”。
节目一直传授普通人的吃货哲学:“吃东西要吃小份,这样才能多吃点别的东西。”
可等到一上菜,一入嘴,立马光速打脸,只后悔没点个大份。
来成都不能不体验四川的茶文化,明明专门跑到这个地方来品茶,结果节目关注点又跑偏了,“比起茶,这里的饭店好棒啊”。
遇到吃,向来都是说做就做,主持人立马找个饭馆坐下。
吃完一口,便忍不住用尽全身力量夸奖老板,“真的很好吃啊”。
网友都忍不住几次三番提醒,“大叔你还记得你的茶吗?”
然而白钟元还在对没吃到的猪皮汤念念不忘,“早知道我就点这个了”,满脸都写着遗憾。
终于喝上“心心念念”的茶,可孤独地一个人喝着茶,哪有吃饭有意思呀,索性“还是去吃饭吧”。
说去就去,节目将午餐选择在了上班族们吃饭的地方。
混迹在上班族之间,不去找当地名吃,而是跟随人流,找了一家人最多的隆江猪脚饭坐下。
事实证明选择没错,午餐一尝就让人赞不绝口。
以至于主持人吃到一半离开座位去加泡菜,回来发现饭菜被老板误收以后,心疼得无法呼吸。
看这表情,是real惋惜了。
在成都的最后一餐,是一家人满为患的串串店,等位的间隙白钟元才想起来在成都光忙着吃饭了,连熊猫都没看就要走了。
只是表情嘛,看不出半点遗憾。
他惋惜的只是:“想吃的太多,可待的时间太少。”
最后一期节目来到哈尔滨。
依然选择不去热门景点,而是轻车熟路来到大学附近的夜市。
小小的夜市卧虎藏龙,独特的烤茄子看一眼就知道一定很美味。
满足的表情说明了一切。
平日再常见不过的小吃在镜头下也拍出了艺术感。
看着这滋滋冒着热气的烤冷面,就想按下暂停键,先点份外卖再来。
主持人小课堂又开讲了:“一位摆小摊的店主因初中生的要求,将冷面放上去烤再放上食材,渐渐地人气旺起来以后,就产生了烤冷面的说法。”边说边感叹着:“是艺术啊。”
逛吃视角比一般人清奇的节目,总能发现藏于陋市之中的美味佳肴。
节目里也常出现只有吃货才有的苦恼中:“我是用这个菜下饭呢?还是用这个汤泡饭呢?”
主持人的吃相也是非常真实了,看他吃观众不自觉就全程“姨母笑”,好像也感染到了他身上的那种快乐。
万万没想到,节目前结束的最后一吃,选择了机场的套餐盒饭。
这些充满家常气息的普通盒饭,可能连路人都不愿意多看一眼。
主持人却如获至宝,还自豪地告诉观众:“这些套餐其实不是卖给游客的,而是卖给来机场的司机师傅们的。”
他坐在草地上怡然自得地吃着,一如节目开始,在夜市矮凳子上旁若无人的那个吃货。
美食也需要知音,不论是多么不起眼的小吃,在节目镜头里,都是令人惊叹的艺术,是值得让人大快朵颐的存在。
2
路边的苍蝇小馆
都是天堂
这档综艺最为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所去的餐馆、所拍的美食都贯穿在普罗大众生活中。
这些总是挤满了嘈杂的人群,甚至有些“脏乱差”的小餐馆,在这档节目里却有着不一样的风景。
一家一般人可能会忽视的路边摊,
却藏着让人眼前一亮的美味;
一家不起眼的平凡早餐铺,
却给人带来了光看着就很满足的幸福感;
一家地处陋巷的破旧小店,
却藏着让人忍不住吮指的佳肴;
一家车站附近的街头小店,
却做出带有满满诚意的食物;
一家连招牌也没有的小饭馆,却深谙爆炒的艺术,深藏功与名。
这些街头小店,没有高档的装潢,没有精致的摆盘技术,甚至端上来就是一个大瓷盘子。
但这些就足够让人惊喜与满足了。
主持人展现的这一面,像极了因为找到一家物美价廉的好店就暗自窃喜的我们。
节目拍摄食物的手法,也十分考究,每一帧都是享受。
明明只是介绍米醋和食醋的区别,画面却好像艺术品。
一块普通的豆腐也变得Q弹可人。
第一次觉得寡淡的粥也可以这么诱人,
看着这画面马上就想打个飞的去东北吃份锅包肉,
这样的红汤只想抱着碗呼呼地一口气喝完。
看着画面上的食物,除了拼命咽口水以外,仅仅只是看着,幸福感就油然而生。
对于食物的拍摄,节目视听感受并重,油炸的滋滋声,包子捏开时的嗦拉声,菜刀切到食物上的淅索声......超高级别的收音最大化展现了食物的吸引力。
另外,节目还采用了独特的倒叙来讲述食物的做法。
并根据食物的特性,在制作过程中配上各种爵士乐、摇滚乐、奏鸣曲......从头至尾,整个节目都在告诉观众:吃,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对于某样食物的喜爱,没办法隐藏也没办法假装,“美食需要倾注热情和爱,美食纪录片更是如此”。
3
好吃
就是对美食最高的评价
食色性也,《深夜食堂》里也说:“一个连美食都不喜欢的人,一定是个不值得信赖的人。”
一个会吃、懂吃的人,一定是一个深谙生活之道的人。
看主持人贪心想要吃到当地所有好吃的却苦恼时间不够,看他因饭被收走而沮丧街头,看他不顾形象忍着辣油糊眼的疼也要嗦完粉......就很容易将我们自己代入其中。
归根结底,美食,就是要让你看饿。
街头小吃,不像是米其林星级餐厅,也不像某个踏破铁鞋无觅处的独门绝技,更不是多么稀少的玉盘珍馐,而是你我随手可触及、甚至常忽略的街头小馆。
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常吃的那家煎饼果子,常买的学校后门的炒面,常去光顾的烧烤摊......想起这些才后知后觉发现,他们又何尝不是匠人呢?
平凡小老百姓的生活很简单,不需要了解制作一道食物需要多少道精细工艺,也不需要知道一口铁锅要经过多少次锤炼,更不需要看大厨多么炫人耳目的技艺。
对于食物,好吃,就是最高的评价。
给文章点个赞吧,观众需要的,正是这一份市井平凡。
本文图片来源《街头美食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