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接受性语言
使用接受性语言,包含:
1)非语言接受(手势、姿势、面部表情、行为等):如孩子哭着说自己摔倒了,我们只是抱抱他。
2)不干涉的方式:如孩子自己堆沙堡时我们不去指导和评价;
3)被动倾听(如沉默);
4)以语言形式进行倾听
*1)简单的敲门砖
适用于孩子的情感信息或问题信息,回应中不包含任何听者自己的想法、判断或情绪,却邀请孩子分享他自己的想法、判断或情绪。让孩子感受到听者对自己的接受以及尊重。
*2)积极倾听
适用于:孩子在问题区,通过解码孩子说的话反馈给孩子我们听到的内在信息内容(孩子的需求、情绪等),不带听者的评价、判断、观点或情绪(注意12种绊脚石)等。(P55-P57的积极倾听案例)
作用之一:是防止交流的双方都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但通常,我们在沟通交流中,是难以知道双方都产生了误解,正如我们无法猜测他人,他人也无法猜测我们,那么将听到的话语进行正确解码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作用之二:就是让出在问题区的孩子得到我们的接受和尊重,但同时,我们又让孩子保留了对自己的问题所负有的责任。
具体的作用参见(P59-P60)其中关于“情绪是友好的”这句,圈出来。
使用积极倾听的前提:
1)你必须希望听到孩子要说的东西。
2)你必须真诚地希望在当下帮助他解决问题。
3)你必须真诚地能干接受他的情绪。
4)你必须对孩子处理这句的情绪并为他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产生深深的信任感。
5)你必须认识到这些情绪是暂时的,不是永久性的。
6)你必须把你的孩子看作某个独立于你之外的人。
小心12种绊脚石
1)命令、指挥、控制-告诉孩子去做某事,给他一个命令
2)警告、训诫、威胁-告诉孩子如果他做某事会有什么后果
3)规劝、说教、布道-告诉孩子他应该怎样做
4)建议、给出解决方案或意见-告诉孩子怎样解决一个问题
5)说服、教育、进行逻辑辩论-试图用事实、辩论、逻辑、信息、或者你自己的意见来影响孩子
6)评价、批评、表示不赞同进行责备-对孩子做出一个负面的评价或判断
7)赞扬、表示赞同-作出一个正面的评价或者判断,表示赞同
8)归类、嘲笑、羞辱-让孩子感到自己愚蠢,把孩子归类,让他感到羞耻
9)解释、分析、诊断-告诉孩子他的动机是什么,或者分析他为何做出这样的事或说出这样的话,表示你已经看透了他的心,弄清了问题的所在
10)安慰、表示同情、安抚、支持-尽力使孩子好受一点,通过谈话让他摆脱不良情绪,是这驱散他的情绪,否认他情绪的强度
11)调查、质问、审问-试图找出理由、动机、原因;寻求更多信息来帮助你解决问题
12)退出、分散注意力、开玩笑、转移话题-试图让孩子回避这个问题;自己远离这个问题;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用开玩笑的方式转移话题,把问题放在一旁
--孩子在与我们的沟通中,慢慢形成了我们是如何看待他们的图画。谈话对亲子关系可以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不良的沟通方式会造成孩子停止开口交流、使孩子感到内疚或无能、破坏孩子的自尊,引起自我防御,激发憎恨,使他感到不被接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