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一的上午,专门抽出了两个半小时,评论我们007/10班的一部分文章。
虽说,最近这段时间非常的忙。然而,也不能忘记当初自己加入的初衷,既然选择了和大家一起共同成长,至少你要抽出来一部分时间,对社群做一些必要的关注。
这两个周,基本上都能抽出来一个多小时参与“作业雨”的评论,或许是一种巧合,也正好这两次都赶到我休息。
这一周,在看大家的文章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经历的影子,多啰嗦了一些。
一、以下是刘新斌的文章《修炼》给我带来的是我的感悟:
他的这种情况,我也体验过(虽然还没结婚),前几天也在反思这个事。
1.李笑来视角:
夫妻俩的价值观不同,对方只是用各自的方式来表达爱,而对方要的却是另外一种。
从表面上来看,两人之间,彼此还不是很了解。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两个人并没有为“相互理解”做出过努力。
另外,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双方都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方式,是不是对方能接受的?
最好的方法,就是开启对方的“元认知能力”。不过这一点非常的困难,我正在试图做这件事。甚至,尝试着开启认识的每一个人的“元认知能力”(就当是锻炼),这真的很难,目前还没有成功一例。
2.从佛学视角:
我们之所以感到失望和失落,是因为我们有一个期待,或者说叫欲望。当这个期待(欲望)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陷入极度的痛苦和愤怒。
这个时候就要修心,达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没事可以多读读《心经》、《金刚经》、鬼脚七的《老子智慧》……正所谓“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3.从心理学来视角:
我觉得是界限不清晰。虽然两个人在一起了,从两个个体成为了“我们”。但是,“我们”仍然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应该拥有彼此的独立性。
之所以能尊重陌生人的独立性,不在乎陌生人的看法。是因为我和他们有界限,说白了就是没关系。
但是两个人在一起之后,这种界限就越来越淡了,我们把它称这是爱。然而,背后的真相是以爱之名的控制对方,满足自己。
这个时候的“爱”不在是一个动词,而是一个枷锁。
4.我的视角:
看到这样的结果,我更觉得婚姻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不能够随便了之。
今天,我还在反思,找另一半一定要更加的苛刻,对方除了是一个讲道里的人之外,至少还要愿意为知识付费,至少要能接受成为《樊登读书会》或“得到”的会员。
当增加后面这两条的时候,自己都惊呆了。在内心里问自己,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得到的回应是:价值观相同的人,才能更容易生活在一起。
当你们学习的内容是一样的,你看过的书他也看过,你思考的问题他也在思考。在生活中,两个人就会很容易达成共鸣,也能够很轻松的理解对方要表达的是什么?这样两个人才属于同一个世界。
我们都是相同的人,但是我们却活在各自不同的世界里。如果缺少那么一点交集和相似的价值观,家庭中沟通的成本将会非常巨大,也会造成不必要的家庭争吵。
之所以有这样的思考,是因为在和喜欢的女生接触的时候,那种价值观不同,说话彼此不能够理解对方。甚至,发现对方很多概念不清晰的时候,试图去帮助对方成长的时,最后论为“好为人师”悲剧,真的是一种巨大的痛苦。
二、韦松涛的文章《当孩子说:“妈妈,我讨厌你”》带给我的感悟
看了她的文章,我最大的感觉不是“妈妈委屈,是孩子委屈”。
妈妈一直在重复,让孩子好好说话,但是作为妈妈的她,并没有给孩子解释清楚“究竟怎么说才算是好好说话?”。
既没有解释清楚概念,也没有以身作则去示范。
按照孩子的理解:我们在外面吃好吗?(如果还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语气平缓且小声的,就可以理解为好说话。)
然而,当孩子用她理解的“好好说话”的时,却没有得到对应的结果。于是,孩子就非常愤怒,背转身去。
按照《正面管教》里的说法,家长应该做孩子的导游,并且还要做到不含敌意的坚决。然而,在这过程中,妈妈表达全是恨和自己的不容易不被理解。甚至被孩子的话“妈妈,我讨厌你”伤到了心。(这感觉让,我一下子想到了我们这里的学员家长, 极为类似。)
妈妈为什么会恨?我想最大的因应该是自己得到的“爱”太少,或者对某些词汇特别敏感。
但是,这也不能把它寄托在孩子身上,因为“妈妈是大的,孩子是小的”。这个顺序是不能乱的,在这段关系里,妈妈才是真正爱的供给方。
这个时候,妈妈就要思考一下,自己真正爱的来源在哪里?(自己的父母、丈夫)
其实,我给我们的家长也推荐过《正面管教》,看完之后,家长感觉非常的好,但是现在半年过去了,这个热度在慢慢的退化。
对此也反思过,为什么会这样,明明很好用方法,怎么过了一段时间就不好使了呢?这些当初一拍脑门开悟的家长,怎么又回到之前的那种焦虑状态呢?
其实,答案只有两个字“积累”,自己的现状是过往的“积累”,不可能看见问题就能解决,这需要一个过程。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操作系统,还不足以支撑他去持续运行这本书的的内容,说白了就是内化不了。于是,就出现了半途而废情景。
基于这样的经历,我的建议是:
这个事情谁也帮不了她,一本《正面管教》也可能解决不了问题。
我是建议她多看几遍《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认识到概念清晰的重要性,按照里面的方法反思。然后,在重点学习一下武志红的课。最好看视频课《成为你自己》。
凡事皆可提前准备,一切都是投资,然而,在投资界有一个原则,就是在钱打出去那一瞬间,所有的事情都要做完。
做为已经有孩子的家长,那就赶快让自己长大,多给自己补补课。
总结:
与其说是对文章的评价,倒不如说他们的文章,引起了我对过往经历的一个思考,也算是对这段时间的一个总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