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陪伴着幼儿发展,游戏也是幼儿天生的本事。幼儿能够通过游戏发掘自己的能力,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理解人的局限性,懂得辨识危险的场所,明白为了赢得游戏而坚持的力量。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也是他们战胜自己的过程,此外,他们学会了宽容和有爱。
一条酷似树叶的毛毛虫躲在树枝上,不仔细看的话,很难察觉到它的存在。试想一下,如果幼儿看到这条毛毛虫变成了一只色彩斑斓的凤尾蝶,他们又会生出怎样的感悟呢?我相信,幼儿会将这种体验铭刻于心,而这又会给他们未来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呢?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场景非常难得。
作为成年人,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城市化、产业化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是否过多地剥夺了幼儿体验自然与生命的机会?幼儿需要亲自了解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通过亲近大自然,从中寻找到跟自己生命相关联的部分,而探求、理解大自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生态游戏化教育法”。
一、生态游戏化教育的定义与目标
生态游戏化教育是人与自然相割裂的近代自然科学教育观中逐渐形成的新教育模式,它强调以生态关系为中心,主张人与大自然的不可分割性以及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观,并期望人类能够通过践行这种价值观,从而走向美好的未来。生态游戏化教育超越了传统教学法和其他游戏教育方式,它需要教师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法。目前,幼儿教育普遍比较看重以人类中心主义为范本的灌输式教育和园丁批判式教育。
生态游戏化教育是以现场为中心进行的教育,在以体验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对事物的直接体验。此外,为了接近游戏教育的本质,生态游戏教育要求幼儿先进行直接的生态体验游戏,再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不同社会现象,由教师引导幼儿,展开比较和探讨,这才是生态游戏化教育的过程。
生态游戏化教育的目标是让人们理解生态界存在的各种现象,并以此影响和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让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准确定义生命、敬畏生命,从而使人性发展趋向于自然和谐、积极正向。生态游戏化教育的意义在于:维护健康环境,培养未来人才。
生态游戏化教育不是一个粗略体验的过程,也不是一个简单获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个性养成过程。幼儿进入大自然,通过体验获得直接经验,这是人生的基本经验,是其他经验的基础,也是他们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萌发的基础。徜徉在大自然中的幼儿会感受到物种的多样性、趣味性、差异性和变化性,能主动去观察、比较、分辨,从而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和阅读。在不断地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幼儿获得了丰富的自然知识,拓展了基本生活经验,增进了对大自然的深层认识,从而萌发了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和敬畏。幼儿养成对大自然正确的态度能够指导他们对大自然采取正确的行为方式。
对幼儿而言,无论是感受自然,观察自然,比较自然,还是用语言及绘画等手段表现自然,与同伴一起探索自然,这些都是学习的过程,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灵世界。因此,生态游戏化教育就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幼儿教育的共同课题。
二、生态游戏教育的四要素
环境体验教育理论和教育学思想是幼儿园开展生态游戏化教育的基础。生态游戏化教育是对自然环境的教育(知识)、为自然环境的教育(道德)、在自然环境里进行的教育(体验、五感、感性)、通过自然环境的教育(技能、技术)。
“对自然环境的教育”指的是学习和理解关于大自然环境的一般性知识,如地球环境的总体质量,生态系统的构成,生命体的本质特征和生活方式等,其教育重点是知识传达。第二,“为自然环境的教育”指的是在理解大自然环境知识的基础上,以持续性观点来正确理解、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环境的价值判断与道德意识的考量是培养幼儿实践性态度和行动的前提。第三,“在自然环境里进行的教育”指的是通过五感和认知能力来体验和理解大自然,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从而提高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开展户外游戏、野外调查活动、野外实验等教育游戏。第四,“通过自然环境的教育”指的是培养发现自然环境根源问题的能力和主动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为了完成生态游戏化教育课程的目标,专业机构研究所、学校教师、现场教师需要共同讨论,以期在教育现场时,能正确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在生态游戏化教育课程中,幼儿园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幼儿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人员,他们是游戏课程的引领者。
三、生态游戏化教育的七种活动
生态游戏化教育的理念、实践方法、活动内容正逐渐成为教育界关心的对象。以森林游戏教育为基础,生态游戏化教育逐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于不同的教育目的,生态游戏化教育的研究也有所不同。
(一)游戏活动
幼儿能够通过游戏获取或补充重要的知识,此时的游戏只能是游戏,不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游戏可以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彻底放松,但游戏又与平时的休息不同。通过游戏,教师可以了解到幼儿的已有经验。教师作为游戏的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其导入游戏、介绍游戏的方法同样影响着游戏参与者的积极程度以及教育效果。例如:在需要勇气的游戏中,教师需要做出表率,邀请他人共同参与。
(二)课题活动
在游戏开始之前,幼儿处于被动的位置,如果课题本身比较有意思或难度不大,他们就会乐于参与,因此,课题活动应当尽可能地具有吸引力,绝不能强迫幼儿完成游戏任务。生态游戏化教育的目标可以设置为提高幼儿观察力,也可以是增进幼儿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只是单纯地帮助幼儿提高身体的运动能力。
(三)语言解说活动
语言解说是最传统和最常见的知识传达方式,也是教师介绍自然的手段之一,教师可以在解说时,借助视觉和听觉手段,帮助幼儿理解课程内容。但是,教师在语言解说课程内容时,应当注意:尽可能使语言解说的内容较少,传统的教育方法中,对于知识内容的解说时间过长、解说内容过多。解说的内容还需要让幼儿能够在现场观察到,以内,语言解说的内容应该拥有确定的主题。语言解说要与其他教育活动过程相联系,保从而保证幼儿听课状态是比较舒服、自然的。
(四)讨论活动
讨论是对事件初始动机和本身进行意见交换的有效手段。“讨论”可以交换想法,帮助讨论者在知识、经验和关于真理的观点上更趋向一致。因此,教师在组织讨论活动时,要尊重所有意见,在讨论的尾声,不能片面地下结论,而应该让所有幼儿都拥有表达自我意见的权利,营造出开放和自由的讨论氛围。
(五)探索活动
探索活动是个人或研究团队对自然进行直接观察的活动,我们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探索研究,慢慢地感受周边的事物。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年龄和关注点,进行有区别的引导,并尽力靠近教育目标。必要的时候,教师需要借助一些辅助手段如感觉、想象、记忆、经验等,由此来培养幼儿测量、收集、分析和展示的能力。
(六)角色表演活动
幼儿可以通过角色表演活动来直接观察和体验自然,了解大自然中复杂的利害关系。在角色表演活动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少地使用道具,明确角色表演活动的规则与实施方法。一般来说,角色表演活动有准备、实施和评价三个阶段,教师需要留给每一个阶段充分的准备时间。
(七)示例活动
在生态教育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看、听、嗅和触摸等感官体验活动,实际范例比简单的语言说明要有效得多。教师应当提前拟定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范例,示例是加深人们对某些事物印象的一种手段,教师可以在特定的阶段,用示例的方法向幼儿作出补充。示例活动可以让幼儿拥有亲身体验的机会,激发幼儿兴趣,尤其是近距离的体验能够刺激幼儿的所有感官。
四、生态游戏化教育者的教育纲领
与四面封闭的场所相比,生态游戏化教育的活动场所主要处于大自然中,游戏参与者不仅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还可以自由变换教学场所。生态教育者需让幼儿正确地认识大自然,让他们了解到生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亲眼所见会加深印象,亲身体验有助于深入理解。当所体验的事情与自己无关时,幼儿的关注度会有所降低,因此,在进行生态教育时,教师要尽可能避免介绍与现场无关的事物。
教师的积极参与也可引发幼儿兴趣,如果教师对所遇到的事物并不熟悉,或声明这不是今天的主题,则会大大地降低幼儿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针对那些不确定的问题或者从未体验过的事情,动员幼儿,与他们一起去寻找答案,一起去询问专家,一起去体验,这种积极的行为能够激发幼儿兴趣。为了引导所有幼儿积极参与,教师要事先了解每个学生的状态,哪怕是一两个人跟不上集体进度,教师都应该考虑到整体教学的质量。每个教师最好能够将需要引导的幼儿数量控制在10~15,超过15人的话,教师就很难细致地观察到每一个幼儿的状态。
教师可以试着和幼儿直接交流,或用不同的教育共育,与其进行互动。教师如果需要在教学现场进行游戏说明,则应引导幼儿们围坐在一起,进行集体交流。此外,教师还需要事先了解幼儿参与活动的动机和愿望,以此设定教育主题。在生态环境现场,应以看到、摸到、闻到、感觉到的事物为体验对象,这样才能体现生态教育的特点。生态现场教育中,教师不仅要传达专业知识,还要按照自己的教育方法让幼儿感受自然,真诚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方法。此外,实地考察教育场所十分重要,教师要能够对一些无法预料的事故和危险做好防备措施。
在大自然中边玩边学,让幼儿寻找答案的方式发生了多样化的变化,教师鼓励幼儿寻找答案的过程可能充满艰辛,但是却能够很好地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未来社会,更需要会整合、会延伸、会创新的人才。生态游戏化教育不仅能够让幼儿具备强健的体魄,更能够帮助他们理解自然,获得语言、心理、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整体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