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一直往南方开”,结果刚开到北京,琴就饿死了...
这是经常拿来自嘲的一句话,遥想大学毕业那年,乐队解散时约定,大家都好好练琴,一年一聚,以音乐的陪伴为乐等等文艺的不得了的约定,那真是青春,真是年轻。结果从毕业后到现在好几年,基本上没碰过琴,那天想擦擦上面的灰尘,发现琴颈弯了,感觉不光是自嘲,琴也在嘲。
当年的我们以为一头的长发再配上一把琴,就是一个ROCKER,几场演唱会下来也成了同学们眼中的“城会玩”,主唱雌性的嗓音再加上还不错的外表,身边从不缺妹子们的仰慕,吉他手一年没分手的故事也广为流传,成为专情好男人的化身,键盘是个纯技术宅,在妹子们眼里是个会重装系统还会弹琴的好男人,贝司小哥,额,就是我了,可能是因为逼格太高,被冠以不食人间烟火的称号...那时以为音乐的陪伴开始了就是一生,也天真的以为掌握了一门撩妹绝技,对于未来,充满了无限美好的愿景。
毕业之后一个人跑来北京,没多久就发生一件改变我对音乐看法的事情。和一个朋友聊天,他也会弹吉他,正好咖啡厅有把琴,就拿着把玩起来,他给我谈了一段未闻花名的插曲,谈完之后看他并没有什么开心快乐的感觉,反而是若有所思的不知道在想什么...我就问他为什么不开心呢,弹琴不是一件很爽的事情么,他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我弹琴不是为了开心,是为了别的目的。我就继续问道:那是为了什么?他说:弹琴就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我享受这种被围观被羡慕的感觉。他说完了我不知道回复点什么,那次聊天的后半段基本上就是他说他的“光荣历史”,我在旁边喝着咖啡回应着“你真牛逼”,那以后我再没有和他聊过任何关于音乐的话题。现在我也没理解到那种被人围观是什么感觉,使劲去回想当年那么多场演唱会下来的感受,好像就是觉得我们兄弟几个很开心,然后就是喝酒,弹琴,演唱会完了的夜晚一定是在排练场待一晚,第二天带着一身酒气去教室睡觉。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快乐,别人的所谓仰慕完全不是弹琴的目的。
我和同事谈论过一个关于美育的事情,我认为人人都需要有美育,需要有人来引导你看各种书画,听各种音乐,等到一定程度后,自己的主观意识会自发的有了自己对于美的评判标准,有了自己对美的理解认识。而他认为对于美的看法是天生的,无需培养,可能一个孩子就觉得狗尾巴草是美的,这还需要啥引导。从这个论题往后说,我觉得弹琴这个事就是对音乐的一个理解的表达,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也会改变,这时候一把琴就是最好的表达媒介。工作之后,一开始以为XXSOHO就是宇宙中心,自己的一腔热血终于有地方可以施展,在连续996,997的摧残下,感觉SOHO=监狱,进来了就不让出去。这期间根本没有时间去听音乐,偶尔非常想听歌的时候也是搜寻之前的老歌。回了家,经过一天的摧残再加上变态拥挤的地铁,这时只想在床上“躺尸”,但是耳边总会响起来“比你优秀的人还在读书”等等一系列的鸡汤,又拿命爬起来去看书,来来回回在小破出租屋内,五过琴前而不弹,壮哉!没什么需要如此表达的情怀,当年一身的文艺细胞都藏在那几本相册里了。
特别欣赏鹿先森乐队的那几个人,各自有各自的工作,音乐只是空闲时间的消遣,开心就是目的,这是很棒的一种状态,以音乐为乐,不以此为生,有了生活,才会有创作的源泉,开心,快乐的表达。春风十里不是一个现象,而是一种生活态度。
守望,像天空中最亮的启明星一样,照亮回家的方向,像深藏在心中,从未改变的信仰,温暖而又坚强。
《守望》--守望者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