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合理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者实现。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史诗巨作,也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书里描绘了时代变迁后小人物们的发展和生存境况,通过时代背景的映衬展现了个人命运的曲折。
该书在1991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豆瓣评分9.0,至今仍是经典巨作。
书里的主人公孙少平是一名农村少年,他嗜书如命渴望知识,却不幸还是被命运所折磨。在没能上学后,孙少平选择背井离乡去城市打拼,最后成为一名煤炭工人。
而这,也成为了孙少平的争议点。读了这么多书,为何孙少平没有改变命运,反而越走越偏呢?
一,物质上的贫穷,精神上的富有
孙少平的家有多穷,你无法想象。
孙少平一家五口人,祖孙三代同住在一间小破屋里,患病的祖母无法下床,母亲日夜为此操劳,父亲终日耕地劳作。身为村里最穷的一家,他们要拼尽全力才能换来一天的粮食。
孙少平此时正在中学读书,但他心里清楚,自己能读书的日子不多。
因为寄宿的原因,孙少平都是在校解决伙食问题。那时的菜分甲乙丙三种,一般的同学都是吃乙菜,可孙少平却连丙菜也吃不起。
每次他都是等别人吃完后,自己再去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非洲”黑面馍。
有一次看到别人碗里有剩菜,孙少平四下张望无人后,飞速地把那残汤剩饭往嘴里倒,喝完后他蹲在地上流下了两行清泪。
他太穷了,他可以忍受衣服的褴褛,却无法逃避生存的需求。孙少平的自尊心让他感到无地自容,但好在有书籍,让他得以片刻喘息。
孙少平喜欢读书,在阅读的过程中,他可以屏蔽掉外界的一切,专心进入到书里的世界。
在那时,他才发现自己精神世界竟然可以这么丰富,原来书里有那么多精华的东西值得自己去领会。
在隐隐中,孙少平的思想早已越过了物质上的贫穷,迈向了充实自己内心的道路。读书,是他困苦生活里的唯一灿烂光景。
二,虽身在井隅,但心向星光
虽然孙少平读了许多书,但由于家里状况不好,他还是要回去务农的。孙少平回家期间,曾经得过一个好差事,就是当村里的教师。
当教师的日子,是孙少平最开心的时候,不仅工作轻松,还可以接触书本在空余的时间里读书。
但好景不长,小学不办了之后,孙少平只能接受命运回家劳作。
劳作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对孙少平来说,不止肉体上感到摧残难受,精神上日复一日的麻木对他来说更是毒药。
孙少平想摆脱这样的生活,他选择了去城里干活。刚开始的时候,他只能当苦力,让人买来买去,在劳累工作一天后夜里打着灯光看书。
这样的生活看似劳苦,却让孙少平觉得自在和舒服,但一直当苦力下去也不是个头。在机缘巧合之下,孙少平借助朋友田晓霞的帮助,去入了煤矿当工人。
煤矿工人,虽然脏累差地位也不高,不过在当时可以拿固定工资。就这样,孙少平成了一名煤矿工人。
井上的世界五彩缤纷,井下的一片漆黑。孙少平虽然处在这样的氛围里,但他坚信一个道理:身在井隅,心向星光。
孙少平的心里一直有光,从未熄灭过,他一直埋藏在书籍的理想天国里,做自己的英雄化身。
每次下矿的时候,孙少平都知道此行凶险亦艰难,但令他欣慰的是,一旦上去,自己便可以回到往日的世界。
三,美好都是幻想,救赎才是真理
孙少平最后没有成为一个大人物,很多读者都为孙少平惋惜,认为他的才华不应该沦落到这样的地步。
可这些都是世俗的看法罢了,在那个年代里,能抓住机会踊跃而出的人,都是凭着一腔孤勇奋战的。为了生存,很多人都是被迫地去努力,去谋生。
抓住机会的人固然欣喜,但抓不住的人比比皆是。孙少平没有好的家庭背景,他也没能考上大学,这就注定了他的命运无法逆转。
就算他能够跟大哥孙少安去做生意赚钱,但那种生活,绝对不是他想要的。孙少平的确自负,但他的自负是建立在自己的意愿之上的。
他从未因为自己的身份自卑后悔过,这一点就赢过很多人。
孙少平一直都敢于面对生活,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即使在外界看来他处境凄凉,但他自己内心充盈有力。
孙少安不算大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这一点不可置否,但他从未自怜自哀,而是以平稳的心态去接受一切。
这源于读书带给他的丰富,精神世界上的强大,给了他这一生极大的救赎。
END
作者:七洲天,唯心不易创作者。原创不易,喜欢可以点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