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朋友给我分享了LYA教授的讲座视频“在单身的黄金时代,我们如何面对爱情”。教授淡定从容地演讲,不时连续发问,引人深思。许多观点我也比较赞同,但我认为就中国来说,目前我们并非处于单身的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的到来需要一系列条件,然而我们这个时代还没有铸成这些条件。主观上看,我们依然相信爱情、渴望爱情。爱情的美好可以让中学生毫不忌讳地早恋,也可以让大学校园成为表白、求婚、拍婚纱照的圣地,让相亲市场人满为患。是的,我们依然相信爱情,就算沦落到相亲,我们也是满怀期待,乘兴而去。
其次,客观条件并不具备。我们并没有西方国家,尤其是北欧社会那么完善的福利系统。前几天回家,才知道吃了好几年低保的WW因为乡村合并指标减少,今年并没有享受到低保。他的经济条件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因为年迈,原来二级残废的身体变得几乎难以干农活。父亲多年的脑血管病,去当地医院复杂,诊断无碍,但医生建议住院调养几日。然而父亲忙着家里的大小事情,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在医院静养,于是打了几针、开了一些药,可是当拿着医保凭证去结账时,医院告诉他只有住院才可以报销。养老院也是问题重重,暂且不说养老院的收费,前段时间网上流行的"年轻护工粗鲁地为老人洗澡"的视频引起了网友们的一片哗然。……你或许会猜测,可能是村干部们暗箱操作把低保指标“利益化”处理,也可能是少数医院的自由裁量行为,是个别养老院、个别护工的小概率事件。可是,当发生这一系列糟心的事,我们还能若无其事地对我们的福利系统、保障系统表示乐观吗?谁会把单身的自己,把后半生寄托于如此不完善、不可靠的系统。
再说,我们这个时代对抗孤独的能力并没有增强,孤独的压迫驱逐着人们走向爱情。虽然,我们正处于互联网转型发展的历史浪潮中,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蜂拥而至”。可是,这些整体上还处于探索期、开发期。我们对抗孤独的方式并不比我们的父辈新奇多少,看书、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旅游…依然是我们对抗孤独的方式,只不过以前的看戏变成现在的电影,以前的听广播变成现在的听音乐(会),以前的线下游戏变成现在的网络游戏,以前周密安排的出游变成现在“说走就走”的旅行。休闲的方式并没有发生质变。
与其说我们这个时代是“单身的黄金时代”,倒不如说我们这个时代是“最相信爱情的时代”,是社会转型时代,是“前单身社会”。我为何有如此感慨,因为下一个时代或许就是“单身贵族”时代,是“技术殖民人类”的时代,是淡漠的时代。
从2009年起,我国的本专科女学生总数开始超过男生,2010年大专、本科阶段的女学生数量均超过了相应阶段的男生,2011年女硕士研究生数量超过男生。国外这种情况发生得更早,美国大学在9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女多男少”的现象,国际上许多国家也是如此,有些高等教育学专家甚至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高等教育女性化”。简单来说,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比男性多,而且越来越多。女性通过高等教育一改传统的刻板印象,在精神上获得了独自和自由,然而传统的“男高女低”的婚配模式并没有及时改变过来(因为文化很难变迁)。如果将人按优秀程度分为四等——ABCD,那么A女将会变成“剩女”,D男因为缺少异性的青睐可能会走上性犯罪的道路,未来的单身(不论主动还是被动)人数将会快速增加,“单身贵族”时代会不期而至。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的进步,未来我们对抗孤独的方式将会发生质变。充气人可以跟我们耳鬓厮磨,机器人可以不厌其烦地听我们唠叨当年的”壮举“,无人驾驶的汽车可以带我们去诗意的远方……。当大量的单身人士生活在一个孤独几乎可以被抵抗掉的社会中,这个社会会变成怎样?人们在虚幻的世界里,跟虚幻的”人类“过得其乐融融,并不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与人有过多的交谈(连买菜都可以去无人店),人与人之间会变得冷漠、不信任,进而缺失人情味。那将是一个什么时代,绝对不是狄更斯所说的”既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我几乎看不到哪里好,或许它将是一个淡漠的时代、一个”技术殖民人类“的时代。
那时候再说单身的”黄金“时代还有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