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时代的营销模式,掺杂一些心理学偷换概念、意识感染,完全不是真理的真理。时代快速发展,如果时间不是很多,建议参考一下以下分享的这种方法。无论哪里天天都劝人多读书,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成功的人一定读过一些书,但绝对不是读书最多的人,所以读书一定要有方法(这里的成功不一定是事业上的成功,泛指一切想要达到的终点)。
以下方法仅仅是分享如何更好的读书,是目前我认为最有效(价时比最高)的一种方法,不影响你的其他读书方法。(价时比- 这本书给我们带来的价值与我们读这本书所投入时间的比值,比值越高越值得读!)
我对看书用三句话概况:
有些书是注定不用看的
有些书是注定看不懂的
该看什么书,时机到了上帝会提醒你
有些书是注定不用看的
第一个例子:
现在有一位30岁的单身男人,他对房车毫无概念,但是你只要告诉他先贷款买车买房吧,他就一定会按照你说的去做,为什么?因为他前十年的经历和认知告诉他这件事是对的,他一定要去做,换一句话说他不是听你的话,是他之前的经历与认知来判断出你说的话是对的,他之所以去做的真正原因还是因为他之前的经历和认知,你只是从他之前的经历和认知中抽取了一句总结性的概念,所以他就会做。那么你试着想一下,如果有一本书叫做《为什么要去贷款买车买房》,那么这本书对于这个30岁的男人来说有没有价值?价值仅仅是把这个男人10年的经历和认知概念化了,而人学习都是通过概念去理解,但是他现在再去看这本书的话,就是先有理解再去看概念,就算有价值也极小,价时比趋近于0,除非他时间不值钱,是我肯定不会去浪费时间。
现在分析一下,以上这种情况的本质,也就是说一个人所实践过的经历以及他对某种事物(泛指)的认知已经远远超过了某本书的价值。那么这类书就属于注定不用看的,我给你简单的形容一下读这类书的感觉,你就会感觉这书怎么讲的这么浅?好多东西都懂,作者只是换了一种概念表达出来,让你觉得他说的很对,如果这种对是前面那个30岁男人眼中的对,那这本书你完全可以不用看,你看着看着就觉得没有意思了,这些书是注定不用看的。好,继续往下看,这还不是重点。
这些书是注定看不懂的
第二个例子:
现在有一位6岁的男孩,他对房车也毫无概念,就算你告诉他先贷款买车买房,他打死都不会买,因为他前十年的经历和认知告诉他这件事纯纯是胡说,他的经历和认知与前面那位30岁的完全不是一个层次,同样一本《为什么要去贷款买车买房》你让他去看,就算他看10遍,他最多就是知道什么是车,什么是房,他根本理解不了! (这里注意一下,我用的例子书是买车买房的,如果你用你现在的认知理解我写的这句话,可能会有误解,比如产生6岁的男孩怎么可能不知道什么是车什么是房的想法?我只是举了个我们都知道的例子,你可以把这个书换成《量子理论》,不知道什么是黑体辐射,什么是固体比热,如果没有产生误解就忽略我说的话)。 这个时候,他如果还看10遍,那这个价时比就直接等于零。你可能会反驳我说,不管是什么书,看多了那以后多少肯定有用,你说的对,肯定有用,我没有说他没有用,只是这个用处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很小,记得这个分享的目的,用最有效的方式看书,有效的方式肯定有用但不是最有效的,或者说我们可以换一换方式,把这种用处放大几百倍,继续往下看,不要着急。
现在分析一下,以上这种情况的本质,也就是说一个人所实践过的经历以及他对某种事物(泛指)的认知已经远远低于了某本书的价值。那么这类书就属于注定看不懂的,我给你简单的形容一下读这类书的感觉,你就会感觉这书在说啥?好多东西都不懂,虽然你觉得作者说的很对,但是你完全理解不了,就不是你在看书,是书在看你。那这本书你完全可以不用看,这些书是注定看不懂的。但是有没有用?我可以说肯定有用,但是这个用处太小,就是价时比也很低,可能你看完只有百分之10的收获(千万不要用大树散出几千颗种子,其目的就是为了有一颗可以生根发芽来说你看这本书就为了那10%的收获,大树今年过了明年还可以散,你的人生只有一次,再次强调我们的目的,最有效最有效,精中之精,你脑子里面任何反驳点我全都想到了,我就不在这里一一写出来),好,这也不是重点,继续往下看,对了,还有一种书,比如说其他国家的语言,或者太多概念不了解导致看不懂的,这种书是偏知识层面的看不懂,语言和基本概念都可以补充,这种情况先不说,我们现在说的更多是某个人的经历和认知与某本书所要表达的价值在精神层面的匹配度。好,继续,这也不是重点。
重点来了
第三个例子:
现在有一位22岁的男人,他对房车也毫无概念,他谈过恋爱,他对买车买房有一点理解,但不是很全,你告诉他先贷款买车买房吧,他的感觉恰好在前两位之间,他会去思考,他会去研究,根本就不需要你给他推荐什么书,他自己就会找到《为什么要去贷款买车买房》这本书去看,你仔细想一下,深度思考一下,当他找到这本书的时候,这里的价值与时间的比值恰好为1,他之前的一个经历和认知刚好达到了那个临界值,所以只要他开始看,这个价值就会一直上升,而时间不会增加,因为他的经历和认知中有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这本书里,我给你形容一下这种感觉,你本来不想看,无意的看了一眼一下子就被一句话吸引住了,看完一句你就想看第二句一直到你把它看完,甚至想看第二遍,那就不是你在看书,那是书在牵着你看,因为这本书一直在解决你内心中的问题,这种书作者想要表达的价值完全与你的需求相差不大,看完后你还会去找一些这本书中提到的一些其他书中的某几本,而这某几本就是该看什么书,时机到了上帝会提醒你,这种感觉简直是超级棒,是一直思想的升华,是真正的进步。
现在分析一下,以上这种情况的本质,也就是说一个人所实践过的经历以及他对某种事物(泛指)的认知稍微低于了某本书的价值,他的需求完全可以充分吸收这本书的高于他认知的那部分价值。 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读的书! 我感觉这种书是可遇不可求,我不知道你是怎么读书的,反正我从来不刻意的去读任何书,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一定是某些经历或者细节让我产生了某种需求才去找书看,就比如说生活中你突然经历了某个事情,让你情绪或者思想不稳定,你很难想通,这个时候你可能和朋友吃个饭,结果吃饭的时候他给你推荐了一本书,你这个时候记住,不是他给你推荐的,是上帝暗示的,或者是无意之间遇到了某本书,看到某个点就会把你的心结瞬间解开,这就是读书的意义之一吧,所以我一直是随缘看书,只有接受到暗示的时候会专门去看一些书。
好,现在把上面三种情况统一分析:
把男人的3个阶段分别对应你自己的某几个阶段,把《为什么要去贷款买车买房》这本书换成所有你可能看的书。
只有当我们的某种心里或精神需求与某种书所要表达的价值匹配度高于百分之90时,这类书是最值得读的,也是最有效的。
需求高于价值 超过太多的注定不用看。
需求低于价值 低于太多的注定看不懂。
剩下的等上天安排。
除非你时间多,你随便看。
分享一下自己今天悟到的东西:
任何人的一切决定,都取决于这个人的主观念,这个主观念就是时代从他出生培养到现在的,也就是说,他所有的一切决定都是这个主观念去抉择的,每个人的主观念都不一样,但是每种人的主观念相差不大,你只要能站出来去看你自己的主观念,然后把它单独提取出来,然后自己再去吸收其他类的观念,多留几个位置,到了这个地步,你就可以决定一切,包括知道别人的一切决定背后的原因。
和你一样的人除外。 -My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