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本书《管孩子不如懂孩子:心理咨询师的育儿笔记》,这是徐徐老师的一本书,是一本关于亲子关系的书。
也许很多人都不能理解,我的两个孩子,一位17岁,一位7岁,都是与我无话不说的乖巧懂事的好孩子,为何我还要看这样的书籍呢?其实读过这本书,我才感觉到自己曾经的无知,放下书我最想给两位孩子和爱人说声对不起,为自己的无知曾经犯下的错误。大女儿说:“妈妈,你不要太在意,无知者无罪,你也是第一次做妈妈,你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我们原谅你也允许你犯错!”多么善解人意的孩子,泪水已模糊了我的视线……
书中徐老师的很多观点与我都是相同的,也在这本书里跟徐老师学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现在的父母都开始认真的关注起孩子的教育问题,开始认真的思考,如何给孩子最优质的教育、最美好的童年、最灿烂的未来?我们都在努力寻找正确的答案,因此我们也会患得患失和焦虑紧张,我们试图在既定的人生轨道上微调自己的人生,争取做最好的自己。此书给了我们很多理论知识,以及可操作的方法。
父母于孩子是感恩者而不是施恩者,初为父母,在孩子诞生的那一刻,你是否感受到自己的基因得以繁衍的喜悦,你发誓用一生好好呵护他,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你忘记了当初的誓言,开始殴打、辱骂、否定他,而孩子对我们的失误、过错一再容忍、接受,回报我们依然是天真的笑脸和无邪的眼神,为什么我们不能一直以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
我们不是施恩者,而应该是感恩者,感恩孩子对我们人生的陪伴,感恩孩子帮助我们完成了生命的成熟。亲子关系最终都是以分离为结局的,十八岁后他们都会开启自己的人生,我们只是一个陪伴者,而非居高临下的教育者,我们必须给自己定好位置,我们是以孩子为中心帮助他们成长,而非以自己为中心做为一个管理者部署好孩子的人生,我们没有权力斩断孩子远飞的翅膀。
徐老师提到想经营好亲子关系,务必先经营好婚姻关系,我非常认同,很多妈妈在育儿道路上把爸爸直接排挤出局,我也曾经这样做过,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所以现在我都在努力改变,与孩子爸爸分享分担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喜乐和忧虑。
不要人为的给孩子制造挫折教育,在孩子的存折里存进满满的爱,对孩子未成年时期的学习、生活以及将来走入社会都是取之不尽的一笔财富,心中有爱你还怕什么呢?
徐老师能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高中时期的孩子早恋、纹身、染发都能接受,真正从孩子的角度思考而非闻虎色变,一样培养出出色的孩子。
很多家长的大道理让孩子嗤之以鼻,而徐老师一位一米五八的女性体重高达一百五十斤,用六年时间少吃多运减掉五十多斤,对于美食无动于衷,坚持每天一万步运动,让孩子懂得了坚持、毅力、自律,让自己成为了孩子最好的榜样。
在孩子上初中时,徐老师与孩子一起报班学习英语,最后自己给爱人在生意上做了翻译,给孩子在国外老师要求的国内媒体人的全英文采访中帮了大忙。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想被满足的三种心理需求是:归属感、自主感、胜任感,而学校的归属感这一块对于我来说不容易做到,对于学校里孩子们动辄几千一双的鞋子,我是舍不得给孩子买的,我知道这一点对孩子是亏欠的,我也希望能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消费观。
虽然书中徐老师仅仅结合自己的孩子教育进行讲述,但讲到的很多观点都值得我们每一位父母学习,推荐大家有时间读一下此书,学会如何全身心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学会真诚的接纳和欣赏孩子,学会做一位心理健康的快乐的妈妈,学会与爱人的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