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凤姐的公众号上,一篇名为“求祝福、求鼓励”的文章突破10W+,文章阅读320万,204806.44元赞赏,新增20万粉丝。
1月14日,凤姐承认,上述10W+的爆款文章被他人大量改动,并不是她本人的初衷。并在其个人微博上发长文致歉,特别指出,文章中“这张(美国)绿卡,是对我这十年的交代”令其“直冒冷汗”。她不过是想要一个正常的生活。
就在凤姐将此事公布之后,凤凰网即宣布:凤凰新闻客户端与凤姐团队在2016年9月终止了合作,凤姐已不再是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
1月16日,“我就是凤姐”公众号被封号。
事件反转又反转,高潮迭起,险象环生。
唯一不变的是,自2010年凤姐发布奇葩征婚广告至今,她被媒体玩弄于鼓掌,被受众黑转粉,粉转黑,她一直是个不折不扣的炮灰。
我是2015年夏天,得知凤姐成为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我转发了那则新闻。后来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潜伏在她的微博,直至大半个月前她微博发了两个自己做的菜,“炒莲藕和香干肉丝”,问大家可不可以打满分,我在底下发表了我对她的第一条评论。
因为从事网络编辑工作的原因,我在分析数据的时候,第一时间发现了凤姐的“求祝福求鼓励”这篇10w+的文。
说实话,每天要接触大量的文字信息,我练就了一目十行,一篇文章十几秒就能提取完关键信息的本领,可我也留了个后遗症,不再有耐心去细细咀嚼一段文字。
但是凤姐的文章,让我前前后后看了三遍,一字不落。
凤姐的文化程度和文学素养并不高,字句之中皆是漏洞。但如何评价凤姐的文笔?曾经帮凤姐文章润色过的专栏作家王路说:“饭做得好不好吃,八成取决于食材,两成取决于烹饪技术。”
而她的二度走红,绝不仅仅是因为她对事情的见解多么独到深刻,她本身就带话题属性,加上生活阅历经文字包装,受众被啪啪啪打脸,这个热度一下就蹭上来了。于是乎她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励志女神。
各种鼓励、道歉、跪舔扑面而来,这恐怕是凤姐本人自己也没想到的吧。
此时,人们似乎忘记了,凤姐曾经对“7·23温州动车事故”发表言论“为中国的人口优化做出重大贡献”,称其“死得其所,死的光荣”。似乎忘记了,她在微博上对各路明星不加底线的谩骂。似乎忘记了,她为取得在美合法身份,申请政治避难。
凤姐自招亲伊始,其信息的传播就是荒腔走调的。其后从出国再到成为某网站的签约作者,真实的凤姐是什么样的,她实际生活的又如何?公众不知道,甚至不想知道。
于是,你发现了一个啼笑皆非的现象:前一秒还在嘲讽她的个体,下一秒立刻黑转粉。不依据事实的信息传播,侵蚀着公众的逻辑判断和是非意识。这不,与以往反转的剧情一样,当凤姐式的感动还没冷却,凤姐文章代笔就甚嚣尘上了。
公众从信息流里看到的凤姐,只是一个虚幻的影像。至于她真实的想法,最想要什么,是否真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谁知道呢?谁又在乎呢?
当你在凤姐微博里黑转粉,进而把她奉为励志姐的时候,那不是凤姐赢了,那是套路媒体赢了。而你所崇拜的,只是你内心想要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