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
何为脂肪肝?脂肪在中医理论里认为是痰湿、水饮、湿浊之类。
阳气不化,则水饮留滞,滞塞久了,就会产生痰饮。这病在开始的时候,都是因为过食油腻肥甘、饮酒,脂膏湿浊来不及代谢,留积在体内。
情志所伤,思虑过多,则肝气郁滞,疏泄功能下降。
机体正气虚弱,阴阳平衡失调,尤其是脾肾亏虚,脾虚,水湿就运化不了,肾虚会气化不利,最终水湿积蓄成病。
还有就是,外伤或久病瘀血内停,肝经气机不畅,肥脂湿邪内蕴,与瘀血相搏,有形之物,滞于肝脏。
所以说,此病根本原因,是在脾肾阳虚,再加上气郁、食滞、痰饮、瘀血、湿浊、寒热这些的原因造成的。临床上很多是虚实兼夹,寒热错杂之症。
所以调理脂肪肝就要从脾肾肝入手,取穴应取肝腧、脾腧、肾腧、足三里、丰隆、三阴交、中脘、太冲。
肝俞穴
1. 所属经络
足太阳膀胱经
2. 位置
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 主调病症
1. 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肝炎,胆囊炎,慢性胃炎,胃扩张,胃痉挛,黄疸;
2. 五官科系统疾病:眼睑下垂,结膜炎,青光眼,夜盲症,视网膜炎;
3.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精神病;
4. 外科系统疾病:淋巴结结核,胃出血,肠出血,胆石症;
5. 其它:月经不调等。
4. 穴位图
5. 取穴方法
正坐或俯卧位。两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所在处即第7胸椎棘突,往下推2个椎骨(即第9胸椎),从其棘突下缘旁开2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脾俞穴
2016-12-05
1. 所属经络
足太阳膀胱经
2. 位置
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3. 主调病症
1. 消化系统疾病:脘腹胀痛,胸胁支满,呕吐噎膈,胃溃疡,胃炎,胃下垂,胃痉挛,胃扩张,胃出血,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肠炎,痢疾,肝炎;
2. 其它:贫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肝脾肿大,慢性出血性疾病,肾下垂,月经不调,糖尿病,肾炎,小儿夜盲,荨麻疹等。
4. 穴位图
5. 取穴方法
正坐或俯卧位。取一线过肚脐绕腹腰一周,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第2腰椎棘突,往上推3个椎体(即第11胸椎),再从其棘突下缘旁开2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三腧穴能调节肝脾肾功能
1. 所属经络
足阳明胃经
2. 位置
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
3. 主调病症
头痛眩晕,咳嗽多痰,气喘,胸痛,癫狂,痫症,下肢浮肿,腿膝酸痛,下肢痿痹,高血压等。
4. 穴位图
:
5. 取穴方法
正坐屈膝位。先确定腘横纹与外踝尖连线中点水平线,从胫骨前缘沿该水平线向外2横指,在腓骨略前方肌肉丰满处,按压有沉重感,即为此穴。,
足三里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降低血脂、血液黏度。丰隆通经活络、通调脾胃气机,运土化湿。
三阴交健脾益血,调肝补肾。
中脘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太冲平肝潜阳、行气解郁。
太冲穴
2016-12-05
1. 所属经络
足厥阴肝经
2. 位置
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3. 主调病症
1.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青盲、口喎等头面五官病证;
2. 中风,癫痫,小儿惊风;
3. 黄疸、胁痛、呕逆、腹胀等肝胃病证;
4.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等妇科病证;
5. 遗尿,癃闭;
6. 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7. 消气,可缓解人因生气引起的一些疾病。
4. 穴位图
5. 取穴方法
坐位或仰卧位。由第1、2趾间缝纹向足背上推,至第1、2跖骨之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可感有一凹陷处即为此穴。用量建议:
用我们的三年陈艾贴为标准,一天一次,一次两组,七天为一疗程,完了休息三至五天可继续。
脂肪肝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1、 脂肪肝病人首先要控制饮食,要少食用使身体脂肪增加的食物,不吃动物内脏,鸡皮,鱼籽,蟹黄,脑髓等含脂肪高、胆固醇高的食物。
2、 每日摄入适量的水有助于肾脏功能的正常发挥及减轻体重、促进肝内脂肪代谢。
3、脂肪肝病人还应充分保证维生素的供应,最好多食新鲜的绿叶蔬菜和含糖量偏低新鲜的水果,吃水果的同时也应减少主食的摄人,如吃一个苹果应减少主食50g,对胡萝卜、芋头、土豆、山药、含糖饮食应适量限制,限制单糖(葡萄糖、果糖等)和双糖(蔗糖、麦芽糖等)的摄入。
4、脂肪肝患者还应当限制盐的摄人量,每天控制在6g以下。
5、 小米、燕麦、玉米等粗粮,黑芝麻、黑木耳、新鲜蔬菜、甜菜、发菜、海产品等都是很好的驱脂食物,
6、脂肪肝最好的治疗方法,若要按100%来分的话,健康饮食占40%,合理运动占40%,正确的使用药物占20%
肝硬化艾灸穴位: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滋肝明目
返回
期门穴
2016-12-05
1. 所属经络
足厥阴肝经
2. 位置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3. 主调病症
胸胁胀满疼痛,呕吐,黄疸,呃逆,吞酸,腹胀,泄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喘咳,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
4. 穴位图
5. 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位。自乳头垂直向下摸2个肋间隙(即第6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水分穴
2016-12-05
1. 所属经络
任脉
2. 位置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3. 主调病症
主治腹痛,肠鸣泄泻,水肿,蛊胀,腹积水,肾炎等。
4. 穴位图
5. 取穴方法
仰卧或正坐位。从肚脐起沿腹部前正中线直上1横指处即为此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