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奕聪在《我们的日子》里演的是王宪安,王宪平的弟弟,在家里,王宪平是家长,给王宪安规划了一条路,就是上技校后进工厂,王宪安不愿走这条路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家里遭变故,侄子得了个花钱也不见得治好的病,他要分担,要养家,另一个是,他长大了,要挣脱哥哥的管束,要自立门户,证明他也行的。
王宪安找来找去,除了跟杨大山混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还真就没有其他的路可走,但是,他太想成功了,太想证明自己了,太想被一家人觉得他已经是个男人了,能抗事的男人。
跟杨大山混有风险,王宪安知道有风险,但并不知道风险是个啥,当风险来临时,他也怕了。王宪平的想法是,办了错事,就要承担后果,为了让其长记性,坚决不救。杨大山也劝不动王宪平,作为大哥,承诺王宪安,该补给他的,一定会补给他。
王宪安会长记性吗,他自己认为会长的,王宪平也认为会长的,难的地方就在于,这一遭事,杨大山认为欠王宪安的,王宪安脱离不了杨大山的路径,王宪平的坚持怕是要落空了,他为弟弟好,希望弟弟走像他一样的路,架不住杨大山要还王宪安的情义,王宪安能怎么选,在决定跟杨大山的时候,按部就班的路就彻底断了。
1.王宪安太着急成功了吗?
某种程度上来说,王宪安是哥哥王宪平推到杨大山那边的,王宪平赚钱养家,在家里占据主导地位,脾气暴躁,不光是因为当过兵,更是要牢牢地占着家庭优势地位,刘淑霞也上班赚钱,王宪平没点大男子主义,优势会丢的,所以他瞧不上刘淑霞读诗听唱片喝咖啡,他要追捧这些,会觉得家庭地位不保,这不嘛,他没当上科长,媳妇当上了,他心里五味杂陈的,更不要说上着学伸手向他要钱的弟弟,他从来理解过弟弟的感受,或许那年岁,真是顾不上这些呢。
问题是,你不理解,有人理解,杨大山愿意带王宪安,不是因为他会打架,更多的是,他在王宪安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感受到了王宪安的感受,不被人认可,不被人尊重,一个群体对他们另眼相待,他懂这些滋味。
按说,杨大山和王宪平有过节,他不应当理会王宪安,他清楚的是,王宪安的处境,走不了王宪平的路的,即便自己不带,也会有人带的,最终,必然还是混一个圈子的,顺手的事。
2.王宪安想证明有捷径可走?
王宪安太想证明自己了,太想在哥哥王宪平面前证明自己,其实想得到的,是哥哥的一份认可,一份尊重,希望哥哥把自己当个大人看。
王宪安就觉着跟着杨大山有捷径可走,也的确,杨大山也的确有捷径,王宪安犯的错误,并不是跟着杨大山混,而是,根本不知道风险在何处,成长的路上,踩坑是必然的,王宪安踩的坑,就是自己给自己挖的。
他不明白风险,让王雪花去他的秘密基地,他觉得没什么,结果,因此受到了惩罚,其实来说,是他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挣着钱了,飘了,膨胀了。
就是他心里还装不下这个捷径,也装不下那么多钱,受惩罚,外在的还是次要的,情绪层面,内心层面的历练才是真正收获的东西。
每个走过捷径的人,事后都会觉得,捷径走不得,因为,捷径会让人觉得,啥事都能作憋,王宪平有句话说的对,犯了错就要受罚,走了捷径,就要为捷径买单。
3.王宪安会记住教训吗?
杨大山为王宪安打开的,是王宪安这个年龄段接不住的一扇大门,犹如武侠小说里,高手的既要练拳脚兵器,又要修炼内功修炼内心,要么就会走火入魔,也就是说,王宪安一边混,一边要学习的,瞎混,啥都不懂,是要付出代价的。
王宪平让王宪安为自己做的事负责,是对的,杨大山这边,其实也要让王宪安负责的,因为,王宪安坏了规矩,杨大山不仅没怪王宪安,还要补偿他,按杨大山的想法,这事处理起来难度不大,但王宪平拦着,杨大山把怪怨记在了王宪平头上,反倒有愧于王宪安了。
王宪安会记住教训吗,不会的,他可能不怨他哥,但对杨大山,更死心塌地了。
人就是这样,所有事都有人兜底的话,不会成长的,也不会记着啥教训,反正无论怎样,都有人管,又何必自己来呢,妈宝男是这样,哥宝男也是这样,一个人,非得要自己给自己兜底时,才算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