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朋友玩过一个游戏。
伸出一个指头,问,这是几呀?朋友翻了个白眼,答曰:一。
再来,两个手指头,这又是几呀?有点不耐烦了,”二“
嗯,伸出三个指头,问:1+1等于几呢?完全不能忍受的感觉,”三“
那!看出来了吧,就这么简单,就这么错了!
我们的大脑为了节约资源,会把很多做事的程序固定化,于是,你可以一边骑自行车,一边思考问题,不用去想怎么保持平衡,妈妈可以一边织毛衣,一边看电视还和你讨论情节,她不会跳针或戳到手,你可以一边开车,一边看着导航找目的地,观察环境,不用思考油门刹车在哪里。
心理学上讲,心理定势即”惯性思维“,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但如果环境变化,就会妨碍人才采用新的方法。
如何才能避免掉入惯性思维的”坑“呢?
《隐形逻辑》提供了一些方法,可以试试看。
01避免先入为主,毕竟要前提正确,后面的推理才可能正确。
我上次一口气在同一个地方违章十次,就是犯了这种先入为主的预设思维错误,口头禅是”我以为“、"我觉得”,也不想想,要是最初的判断就是错的,那么结果可能错的有点离谱。于是,我违章了十次,在同一个地方。
02 注意自己的情绪
关心则乱,每个人都曾遇到过的情况。因为过于关心,过于紧张,会阻碍冷静正常的判断和逻辑思考,那些眼看自己亲人好友深陷险境,却只能在一旁急得跳脚“怎么办怎么办”,情绪极大地限制了思考的能力,甚至忽视那些极明显的细节,而毫不作为。
03 破除标签影响,多观察,有意识的思考
我们会给事物和人贴标签,穿制服的人就自带自分可信度,让人感觉可靠;打耳洞玩纹身的就一定是不良青年,会联想到滥交、吸毒和坏品性。如果两个这样在大家的标签意识里特征鲜明的人同时出现在某一个特定环境(比如犯罪现场),人们往往会陷入归因谬误,而忽视真实情况。
面对这种消极的定势思维,我们要进行有意识的仔细观察和思考。
侦探往往能抹掉嫌疑人的特定背景,把他们都看着一般人,再去观察每个人的行为和环境,方能得出更有用的推理,再寻找证据,证实之。多看看《名侦探柯南》,你就懂我的意思了。
04 大智若愚的迟钝,是有道理的
那些课堂上反应特别快的孩子,往往在第一时间报出的答案,都很顺利地掉进了出题人的陷阱,因为他们都忘了在答案呼之欲出的时候再想上一想,这个“再想上一想”就是破除“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魔咒。
信息多,想法多,脑子转的快,但是在作出判断的时候,要缓一缓,问自己一下,确实是这样的吗?换多角度进行推理,避免一味求快而犯的低级错误。
不要被自己原有的经验和思考模式所麻痹,跳出固有的套路,让智慧之光照射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