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为进其实也可以这样来
俗话说 退一步海阔天空,人们的第一理解也许是 不做无谓争吵,而是选择降低要求或更改选择 以达到和平的目的。这样会让事情更高效,也让结果更有转圜的余地。
那么,现在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年轻的你跟父母说要去遥远的英国旅游,父母担心路途的遥远和语言的不便,多半是拒绝的;但如果你接着说还可以选择去近点的日本旅游,父母就会两者权衡,多半同意你的日本之行。
鲁迅先生曾于文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那么,这种应该算是一种耍滑头式的 以退为进 了吧。就像你跟卖家砍价的时候,会一下先砍掉一半,卖家不同意,再一点点往上加,成功率总是要高一些的。
不管退还是进,人总是要打交道的
人脉,这个词,现如今已被非常活跃的使用。先不论它是褒是贬,人,总是要互相有牵扯的。
既然牵扯,必然不能总是平衡,不然哪里会有故事。于是就有了对待事情上的 帮与不帮。
要想让别人帮你,必须增加自己的存在感或必要感,除去平时的正常朋友交往不谈,还可从另外两方面入手。当然,真诚,还是最重要的。
一,在交往时,如果首先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很快地缩小与你的心理距离,更愿同你接近。这在心理学上叫 名人效应。
二,在交往中,人为的制造一些‘联系’。比如在不涉及利益,不麻烦别人的情况下,给朋友一些帮助自己的机会,譬如简单的出谋划策或好物推荐 等等。这样就会使对方生出一种被信任感,从而拉近彼此的距离。这在心理学上叫 富兰克林效应。
打破对事对人的固有思维
光环效应: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某些主要品质有个良好的印象之后,就会认为这个人的一切都良好,这个人就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反之,则被赋予其它不好的品质。
看悬疑类电影,人们一般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猜 凶犯到底是谁或结局究竟如何。第一出场的坏人,总让人觉得 凶犯是他是他就是他。但结局真相的时候 总会惊掉许多人的下巴。这也就是说,看人,不能只凭借第一印象就下结论,也许他生来凶相,却是个暖男。
首因效应: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 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
不要被一种声音扰乱了心神,重要的是事实如何。就像如今网络上时不时会出现的热门头条一样,选择了解清楚之后,再抨击或谴责或同情 会比较好。
不要被一种模式限定了思维,重要的是事情的本质。就像你买书 不是因为打折而买,而是需要读 才买;你健身 不是因为风潮如此,而是为了健康美好的身材。
总而言之,人生如棋,是自己与别人的“厮杀”,是自己与自己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