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江南,我说不出在哪里喜欢上红木的,也许应该是那天走进深藏在烟雨江南的小巷之中,朋友的私人博物馆。往前推开那扇门,伴随吱呀声响,图案精细、人影晃动的窗格,暗夜里衣袖和饰物喧哗,忽有时光倒流的错觉。屋内陈设简洁雅致,厅堂一角秀丽素雅、散发着木材纹理自然纯美的明式条案,一块赏石,一盆金黄的佛手,散发浓郁的香气,我的眼睛,不,我的心再也挪不开了。这里曾经是王鏊的故居,苏州人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流露出苏州人的隐士文化,而红木家具,是他们愉悦自己的一种独特方式,说不出来为什么,就是喜欢。徜徉在苏州街头,那是一种情怀,是对自己的爱和尊重,对美好的欢喜和赞叹。
“木”出东方
五行中,“木”的位置在旭日升起的东方,是一切生命之源。自古以来,木材是最容易获得、最具宜人性,最易于加工的自然材料,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中国人的实木情结与生俱来。早在2100年前的西汉,刘胜写了一篇堪为千古绝唱的《文木赋》,描绘各种各样的木纹,文字华丽,比喻精妙,绘声绘色。“或如龙盘虎踞,复似鸾集凤翔;青绸紫绶,环壁圭璋;重山累嶂,连波叠浪;奔电屯云,落雾浓霁;麋宗骥旅,鸡族雉群……色比金而有裕,质参玉而无分。”观察之细微,情感之真切,叹为观止。商周家具笨拙神秘,春秋战国时期的家具浪漫神奇,魏晋的家具婉雅秀逸,唐宋家具简洁隽永。可以说“雏于商周、盛在两宋、辉映明清”,经数百年的发展改良,至明代,家具造型达到了更加完美的境界,明式家具造型简洁、质朴流畅、线条隽永,给人以高雅、含蓄、点睛之美,意蕴丰满而意境深厚;其结构部件中兼容一份“恰到好处”的装饰,不事雕琢、不加修饰,充分显示出材美、艺美的自然美;明快而又精练的构造与人体学完美结合,又通过与榫卯工艺的结合,极大地展现了耐人寻味的结构美。至今仍为家具的研究者、设计者、生产者和使用者所赞誉、传承、引用和喜爱。康雍乾三朝,工艺美术达到高潮。清式家具则以制作集手工艺之大成,雍雍华贵。明清两代,黄花梨、紫檀木、花梨木、酸枝木、楠木、铁力木、榉木等已得到较为广泛的使用,并为制作断面较小的构件提供了优质木材之条件。几千年以来,从简易农舍到华宇大殿,从建筑门窗到隔断罩屏,从天花到地板,从家具到日用品,从根雕到木刻,大都离不开木材,并且都成为了中国木文化的载体,国人的实木情结难以割舍。如陈寅恪先生所言,理解中国传统的事物大抵需要通过儒释道的路径,而在艺术的问题上更加如此。
处处有“礼”
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几千年来,“礼”文化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礼”无形地表现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在居住的方面,家具以独特的方式承载着传统文化和“礼”文化,尤其是红木家具,深受“礼”文化之影响。结构设计隐含“礼”。古人很重视坐姿,且合乎礼仪的坐姿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即上身挺直,双脚放置于椅子前面或脚凳上,或盘足而坐。因此,在明清椅类家具中,坐面与扶手相对较高和较宽,如此设计可让端坐其上的人“正襟危坐”。例如宝座椅、玫瑰椅等,其在设计制作时,相对于舒适度,更注重“正襟危坐”的礼仪,靠背、搭脑、扶手、坐面等结构都在以其合适的形式满足这一诉求,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礼”文化。雕饰题材喻意“礼”。红木家丰富多彩,有吉祥寓意的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人文典故,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礼赞。龙、凤、蝙蝠、四季花、梅花、竹子、如意、云纹、钱纹等,单独出现,或巧妙搭配,表达丰富的寓意。如蝙蝠与寿桃组合,寄寓“福寿双全”或“五福捧寿”;与铜钱纹组合,寄寓“福在眼前”;与寿桃、如意组合,寄寓“福寿如意”;与云纹组合,寄寓“福运”等。陈设原则合乎“礼”。在古代,大戶人家厅堂必定有中堂家具,即条案、八仙台、高花几、单椅的组合,在陈列时要以条案为主位展开陈设。中堂家具体现的是一种礼仪,即待客之礼。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家居中很少见到中堂家具,但在家居中,摆上一两件制作精良的红木家具,合“礼”,又美观。
风雅为魂
明清时期,文人雅士追求超逸脱俗的意境,寄情山水诗画。一直以来,中国总有一些士人与艺术家抵触儒家积极入世的追求,从内心深处厌恶仕途的烦劳,渴望回归自然山林。但面对现实时,他们却总是难以避免各种形式的妥协,因此只能以艺术的形式完成自身愁闷的解脱,构建宁静和谐的精神世界。这种思想的重要源头除了老庄,便是西来的禅宗。文人画如此,文人家具亦是如此。家具不仅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而且是点缀居室空间的重要物品,自然也就受到他们的格外关注。这些文人士大夫通常都具有极高的文化修养和审美品位,在家具定制的过程中,他们或是亲自绘图造型,或是全程参与监制,甚至还有人专门针对家具著书立说,江南文人文震亨的《长物志》,高濂的《遵生八笺》、李渔的《闲情偶记》中都有明清红木艺术品的记载。因此,中国儒家的中庸之道、禅宗的见性明心和道家道法的这些思想,自然融入到苏式家具的体系中,使苏式家具饱含文人性情。苏式家具造型简约大方、线条流畅、材美工巧,在用料上主要以黄花梨、紫檀、铁力木、鸡翅木、瘿木等木材为主,设计者们首先根据木料的大小,顺应木材的形状,合理地设计出相应的家具造型,做到木尽其用。长此以往,就养成了一丝不苟的职业操守,这也是苏式家具的重要特点之一。文人家具的出现和流传进一步深化了中国人的实木情结。苏作家具是以江浙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所生产的家具,苏作家具历史悠久,名扬中外的明式家具即以苏作家具为主。明式家具格调大方、简练,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比例适度,精于用材。大件器具采用包镶手法,小件精心琢磨,碎料拼接很常见,技术精湛,天衣无缝,美观不受影响。到清代流行富丽豪华之风,渐渐被广式家具超越。但文人偏爱苏式,阅尽繁花,简约最美。“苏作”指的是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这里自古就是文明昌盛之地,精致的生活方式、浓郁的人文氛围,形成了“苏作”家具制造轻巧、空灵的风格。苏式家具常用小面积浮雕、线刻、嵌木、嵌石等手法,把名人字画、诗词、花鸟虫鱼引入其中,创造出了注重人体工学造型、讲究流畅完美的线条、精致简练的雕刻、科学精准的榫卯为鲜明特征的“苏作”家具,呈现木材天然纹理并加以强化,使之表达文人意蕴的古典家具。
美在表里
材质之美。红木家具艺术品原料是第一位的。从材质上考虑。现在流行一黄(黄花梨)、二黑(紫檀)、三红(红酸枝、鸡翅木、铁梨木、花梨木)、四白(南木、榉木、樟木、松木)。若一件家具通体均用一种材质制作,辨别它的价值可参考上述排列。就材质而言,国家级红木制作非遗大师杨金荣认为,什么是红木呢?中国人有3个主要标准,一是比重大,二是毛孔细,三是纹理华美。只要具备这三个标准,就是好木材。
工艺之美。好的料占3分,好的工艺占7分,这样出来的才是好东西。红木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做法太考究。好的红木家具是手工的盛宴 工艺,说到底就是提倡技艺有道。好的红木家具,“技有道而艺无瑕”,每一道工艺环节 “吹毛求疵”,发现一丁点儿不对劲就必须反复整改,直到最终能体现出作品的韵味。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静成了奢侈。世界上所有的好东西都不是靠快完成的。数百年才成材,慢工出细活,数年的静置晾干,数十道工序,千万次的打磨抛光,才有这静美的呈现。家具本身散发出的隽永深邃的内涵和气韵。
触摸之美。红木家具从结构和密度上来说,都属于材质细腻和密度高,有相对较好的稳定性。红木经过工匠们打磨好,触感十分细腻,犹如婴儿娇嫩的皮肤。中国人讲究顺应,所有的木材都是有用的,因材施艺,崇拜之心,根据材质的特性,善待它,珍惜它,发挥它最大的价值。实在的世界是刻板、粗鄙和窒息的,为此我们需要松弛、超逸、自由的虚有世界,也正因为有一个虚有世界庇护,世人才能虑掉实在世界的烦忧从中汲取妙趣和给养。那些色泽幽雅、花纹华美的桌、椅,无不在简洁中透着端庄和典雅,浸润着清丽与隽秀。恍然问,感觉似被股力量紧紧吸引着。
韵味之美。红木家具融道家、儒家和佛教思想,给人以“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之感,与人交谈红木家具,可在“品、用”之中獲得提升,让人成长。
我劝你买一把椅子
中国传统文化大成的艺术,不仅有使用功能,更有欣赏价值,红木艺术的发展处处凝聚着中华民族和大国工匠的智慧。收藏在本质上就是凝固了时间,锁定时光的味道。多年挚友研究两样东西,一是玉,一是红木。他常常劝我买一把椅子。据说明代大书法家周天球,菩写兰草,尤善大小篆古隶行楷,一时丰碑大皆出其手。是一位大家,在一把椅背板上挥毫抒怀,倚板镌:无事此静坐,一日如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戊辰冬日周天球书。印二,一日周公瑕氏,一日止园居士。”,可见他对这把椅子是何等钟爱,也可知这把椅子的价值,早已不只是一把坐具了。而他最早添置的红木家具就是一套明式圈椅。柔和的线条,符合人体的弧度,色泽淡雅,精工细作。
我,劝你买一把明式的椅子,从红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