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讲的是印度摔跤手不顾众人非议和两个女儿的埋怨,训练她们体格,减去了她们的长发,教会她们如何摔跤,让她们登上了世界的舞台,拿下了许多金牌的故事。
影片一开始是爸爸看到两个女儿在学校打架,便决定训练她们成为摔跤手,周围的人都反对,女儿们也不理解,但碍于爸爸的威严只能乖乖听从。“爸爸,你对我们太残酷;爸爸,你对我们太残酷”这插曲正反应了两个女儿的心声。
有压迫就有反抗,女儿们吞吞吐吐地向爸爸表示练习摔跤会弄脏头发,不愿意再练习的时候,爸爸的回答是,剪了她们的头发!两个女儿哭诉地说再也不敢了,但为时已晚,第二天她们顶着个利落的小子头被一路围观到学校,被议论,嘲笑。这个时候,我觉得她们的爸爸对她们太残酷,剥夺了她们作为姑娘家的美好童年。她们应该也是这样想的。
不能正面反抗就采用迂回战术。两个女儿表面上听从爸爸的话训练,可各种破坏,装输装病,爸爸也有了放弃的念头,她们快要获胜了。就在她们背着爸爸参加朋友的聚会上,和她们的表兄跳着舞兴奋的时候,爸爸出现了,又没说一句话板着脸自己走了。她们像那个即将出嫁的朋友哭诉,“怎么有这样一个爸爸”。她们的朋友却说,“我挺希望自己有这样一个父亲,至少他为你们着想。否则就像我一样,从出生起,就注定要与锅碗瓢盆为伍,整天有做不完的家务。到十四岁的时候便要嫁出去,好减轻这个家的负担,最后被送到一个从未见过的男人面前,为他相夫教子度过一生,这就是我的人生。……为了你们与整个世界反抗……为什么呢,就是为了让你们能够主宰自己的未来……”
人常常以为自由就是随性自在而为,但没有规划的随性可能将自己推向一个被束缚的境地,反而失了自由。现在的努力是为了以后更加地自由。就像她们最后选择自愿被爸爸训练,走上摔跤运动的生涯,不同于一辈子守着一个被父母做主结婚的男人,和锅碗打交道。
目标坚定了,就成功了三分之一,只是三分之一。剩下的一分是坚持执行,在爸爸的带领下,两个女儿学会了摔跤的基本技能,接下来需要的是实战,一个没有女摔跤手,只能和男人对战的形势,“在摔跤之前必须克服自己的恐惧,至少我女儿做到了”,爸爸说。是的,恐惧都能战胜,还有什么是不能的呢,这只是个时间问题。虽然姐姐在第一场输了,但她却越战越勇,最后拿下了全国冠军。妹妹也将紧随其后。
目标坚定了,坚持执行了,还有一分才能完整,但这一分却也容易葬送之前的全部,那一分就是对目标的始终专心。外界环境最能干扰人,专心才能不被左右。姐姐获得全国冠军后便进入国家体育学院学习,教练教的和爸爸的不同,同学告诉她她留长发会迷死人。以前是听爸爸的,现在有和爸爸不同声音出现,更吸引她,她慢慢地和外界融合了,觉得爸爸教的不对,她可以做到摔跤与精彩生活同步进行。直到她走上世界比赛,输得很惨地回来。
爸爸接纳了她,用他的方式教她摔跤,她不再听其他人的,跟着爸爸走,胜利跟着走。在英联邦国际比赛杀进了决赛,就等着听从爸爸的指挥拿下冠军,可事与愿违,姐姐的教练不能让她的爸爸来抢他的功劳,在比赛前把爸爸关了起来。这时的姐姐没了主心骨,心绪不宁的,在一比一打平后的最后一局处于劣势,眼看时间即将到,她只能靠自己决定,回想以前爸爸教的,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步,弯腰将对手的大腿一把抱起,向后一个大咧腰,让她的后背碰到了地……获得了五分,扭转了局势。
爸爸在被锁的杂物间焦急着,沮丧着,当听到外面奏起了他们国家的国歌时,他知道他女儿做到了,没有他她也能做到,欣喜不已……
爸爸是每个孩子童年的顶梁柱,他给了孩子他最大能力的生活条件,用他过来人的经验教导着孩子。我们觉得被剥夺了美好的童年,其实爸爸是希望给我们一个更美好的将来,只是当时的我们不理解。白岩松说过,“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这应该就是“痛并快乐着”吧。长大了,我们也要能独自面对困难挑战,主宰自己的未来,这才是爸爸最想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