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很多父母在说,自己的孩子特别会顶嘴,说一句孩子顶十句,没完没了,自己声音大一点,孩子的声音更大。这时,其实孩子是处于不能自控的状态了,因为父母表现出了不自控,一心只想赢了孩子,而不是赢得孩子。
那孩子和父母如此吵成一团,原因究竟在哪里呢?很多时候孩子在讲述一件事情的时候,或者是在发牢骚,有情绪的时候,作为父母,更多的时候,应该是做一个倾听者,而不是直接给孩子支招或是直接给予评判。你这样子是不对的,你可以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
当孩子把事情告诉父母时,才是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分析的时候。而在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直接给孩子想办法支个招,那就叫情感迟钝。
孩子表达情绪的背后根本不是真的如他们说出来的语言那样,而是想说:“你们关注我吧,我现在很愤怒,不知道怎么办了,你们理解理解我吧!”
等孩子能够完整的把事情描述清楚,孩子其实已经在心里有了答案,很多问题都已经迎刃而解了。
比如,我们小时候得不到父母温情的关照和陪伴,就觉得自己不需要父母陪伴或者父母的陪伴不好,实际上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时间一长就真觉得葡萄是酸的了。
过度的防御和升华会把我们变成“机器人”,父母带着面具的时候是无法和孩子沟通的,因为孩子们是真性情的。
昨天我一到家,一进家门,儿子就对我说,妈妈,我不想再上学了,而这时我心里在想,这是什么事情啊?为什么会说不想上学呢?可我并没有开口问,因为我在想,是不是因为下周一要在全校国旗下表演的事情呢?
孩子接着说:“老师说,让我周末要再准备一下,下周一要在国旗下表演,我不喜欢那个舞台,我不喜欢那个站在那里,还有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居然说我长得丑。”
孩子关注的当下的感受,而父母关注的是孩子的未来。
如果是以前,我肯定直接给孩子下评判,为什么会不上学呢?就因为这个事情不上学吗?这是一个你可以展示自己的机会呀!
而我先理解孩子,我跟他说星期二是你第一次在年段同学和老师面前表演对吧,那下星期一你要在全校同学老师面前表演,肯定会紧张对不对?(因为葫芦丝是今年的暑假才开始学习的,而且一直都是只有老师和他一对一的练习,没有没有在多人面前表演过)
我随后问:老师告诉你这个消息的时候,那你是怎么回答的吗?孩子说:我只能回答,行啊!
我抱着他说:那我们既然接受了这个任务,妈妈陪着你一起来面对这个剧情好不好?多练习几遍,练得更熟练一些。上台的时候,如果有点紧张,就深呼吸一下然后就关注你自己手里的葫芦丝,听着音乐,想着你的节奏。这两天我们就在小区里来试一试。妈妈陪着你!
这下孩子心里的情绪已经得到了缓解,也释然了!还是那句话情绪靠疏,而非靠堵,读懂孩子,理解孩子,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
话题的引申:孩子如果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原因一定是家里不安、家庭生活无生气,尤其是家庭成员的情感出现问题。
让我们学着去做有温度的人,因为人来到这个世界走一趟,最后能带走的就是这个过程中点点滴滴的幸福、温暖、快乐和温情。爱与被爱的过程,也是自己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