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一年,体质变得有些差了,经常头疼,
昨天,老妈陪我去医院。到那里医生们都还没有上班,我就先站在挂号的队伍里,想着我都有哪些症状,等下向医生一一道来,恐有遗漏。
挂过号后,医生刚开始上班,病人不是很多。找到医生后,妈对医生说:“医生,来给我闺女看看,她经常头疼,脑袋疼。”
医生看着电脑,看了我们一眼,然后我就说:“我感觉是脑神经疼,有时是左边,有时是右边,厉害的时候连着眉骨那里也有些疼。而且……”
我还没有说完,医生就打断我,说:“先拍个脑CT片子看看吧。”
然后我就想给医生再说些我的情况,毕竟是脑子疼,不是小事情。但是我还没有说两句,又被医生打断,看着我说:“我知道,你先拍个片子看看吧。”
接着就准备给我开拍片子的单子。其实我很害怕那种仪器,感觉像得了重病似的。就随口问了一句:“片子都能看出些什么啊?”
此时医生有些不耐烦了,说:“什么都能看出。”
02
就这样,我们拿着单子出来了。我问妈:“这个医生怎么样啊,怎么这样,感觉不怎么靠谱啊。”
妈也犹豫了一下,说:“应该还行吧,看着工作挺长时间的了。”其实妈心里也没底。
半个小时后,片子出来了。看到系统检测显示结果均正常,我和妈也松了一口气,看来是没什么大问题了。
拿给医生看,他只看了一眼检测显示单子,片子都没看,说:“没事,都正常。”
虽然说各项都正常我很开心,但是我想知道为什么我不能吹风,一吹风就头疼,就问医生。但是,我话还没有讲完,我再一次被医生给打断了。
他说:“没事,这种情况可能就是你神经衰弱,心事多,要保持心情愉快,自我调节调节就好了。”
然后,他就走了,走了!去做其他事情去了。此时的我非常的想要爆粗口。
excuse me?保持心情愉快是个正常人都会讲好吗!
03
医生难道不是应该先要细致了解病人的情况,然后根据病情安排治疗方案的吗?
从一开始就说让拍片子,也花了钱,但是最后连看一眼都没看,让我自我调节,保持心情愉快就完事了。
这是身为医生该有的态度工作态度吗?
有时医生的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但是,医生态度如此随意,把人命放在了什么位置上?
医生本来是多么温情的职业,为何现在却显得如此冷冰冰。
04
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我们不放心。然后妈带我去那个中医科的医生朋友看看,问一下情况。
刚才在内科,病人可谓是“门可罗雀”,相比而言,中医科就显得“门庭若市”。
在一边听着病人说腿疼、胳臂酸、头晕、吃药过敏啦等各种情况,不得不感慨一句:中医果然是中国国粹啊,博大精深。
这个医生每天几乎是从早一直忙到晚,而刚才那个科室就显得轻松许多。
在没有患者的时候,医生拿着我的片子看了一下,说:“这里有点问题,其他都没什么问题。”关于他指的“这里”是哪里我并不清楚。
然后就对我的其他症状做了下解释,而且还开玩笑的说:“有你拍片子的钱,病也就看好了。等下 拿几服药吃吃就会好了。”
这句话就像是我的安神剂,真的。我甚至有种我有救了,未来有希望了那种感觉。因为头疼起来太难受了。
现在终于是安下心来了。
05
什么样的医生算是好医生?
精通礼仪,且有同情心。
假如在百余前的西方社会,答案可能如上。
但是现在,医生的医术得到提高,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运用到了医学领域,情况发生了改变。
今天,过去神话中的换心换肝都已成为现实,医疗水准突飞猛进。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陪伴、安慰、绅士风度,这些在医生职业准则上退居次要地位,甚至被渐渐冷落。
有人说:失去情感温度,是现代医学片面重视技术的副作用。有能力,却不愿为患者诚信治疗。
后果已经显现:冷冰冰的的治疗,使医患处于猜疑状态,容易滋生矛盾。尤其是技术总有边界,当疗效不佳,花费不少时,这种猜疑还会升级,最后甚至两败俱伤。
06
当然,并不是所有医生都是这样。医者之中也不乏兢兢业业,体恤病人之人。但是,总体上来说,医者是缺乏温度的。
人在生病时是最脆弱的时候,家人在身边还能得到些安慰,但是,当家人不在身边时,医生就显得尤为重要。患者会把医生看成希望,把医生看做比家人还要重要的角色,如此依靠着。
此时,如果连医生都变得冷冰冰,那患者内心该是多么的灰暗和不安。
不禁要思考:拥有技术之神,能否兼具人文之暖。
希望把病人当做是自己家人看待的医生不要只是出现在《青年医生》《产科医生》等这类虚幻的电视剧中,希望能够做个有温度的医者。
我是菜菜,谢谢阅读,如果感觉写的还不错的话,留个鼓励的“心”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