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困住的是人的思想,而非人本身。
那里尽是高山,站在山脚抬头望,山顶是直戳苍穹的,就仿佛山没了天就会掉下来。山紧挨着山,围出一个大盆地,盆地中坐落着一个小乡城,唤作无烟乡。至于为何名为无烟乡,早已无从考证,兴许是因了人少的缘故吧。总之,祖先这么叫了,后来的人也就这么叫了。
无烟乡的乡民以种田种果树为生,鲜有人会翻过山去做买卖,大都靠着家里几亩良田果树自给自足。大山是他们的支柱,是他们永恒的信仰。在传说里,无烟乡的祖先是山神转世,所有的良田、果树、池鱼都是山神慷慨的馈赠,是山神保佑着乡民一代代繁衍生息,丰衣足食。山神是无烟乡的神,决不允许亵渎,也决不允许背叛。
“文化知识“这东西在这里是极为罕见的,也只有零星几家祖上教过书的懂些,但也都是高旬老人。偶尔把玩写文字篇章编成曲,教乡里人哼唱。所以,当突然间听说齐家八岁的小二写了篇极妙的文章时,乡里顿时轰动了。齐小二的爷爷像得了块宝似的,抱着孙子亲了又亲,抱着文章读了又读,好不兴奋。齐老爷是懂知识的人,闲时也总爱教孙子识字读书,两个孙子是公平对待的,却不曾想这二孙子似天神下凡,把自己所教尽数吸纳了去,八岁即文采斐然,满腹笔墨了。齐老爷给小二的文字编了曲,唱给乡民听。乡民不懂文采,只知道这新的歌谣极是好听,便喜滋滋的传唱着。小二的文字越写越多,齐老爷成了它的配乐师,小二写了,齐老爷就给他编了曲,乡民们就哼着唱了。一时间,无烟乡里歌声四起,词曲多变,但词都出自一人之手,那就是小二。人们就觉得小二写得好,就愿唱,其他人的也就不唱了。
“神童啊!神童啊!”人们见了齐小二总这么说。
“恩,神童!恩,神童!”齐老爷见了人们总这么说。
可逐渐的,小二的文章就老了,不新鲜了。家里的书也都看完了,小二整天为没有新思路愁眉苦脸。他是爱书的,没书怎么能行。齐老爷心想,是啊,书太少了,书是小二的粮食,粮食断了,小二的文字自然不会长。小二是个可塑之才,可不能浪费了。这便更急煞了齐老爷。得给小二找粮食啊,可上哪去找呢?
村里一位曾外出做过买卖的人对齐老爷说,他见过山外面有书,有好多好多的书,好多的人聚一块儿在一个个屋子里读着,有的人大街上都抱着书,那书是从没见过的,与齐老爷家的不一样。齐老爷一听喜了,这好啊,外面有书,小二的粮食在外面,小神童可以变大神童了。于是就打算着到外面去买书。回头一想,不行,好不容易去去一趟买回来,万一又不够了怎么办?总不能常常的翻山出去吧,那多麻烦。哎?要不……就把小二送出去……行,就这么办!小二阿爸力壮,可以担上些粮食去外边卖,带上小二去外边长知识,小二再回来就是乡里的福音了……齐老爷越想越高兴,越想越觉得有理,就立马叫了家里人商议送小二出山的事。
出发的日子到了,全乡人来送小二。衣服、粮食全塞上了小二阿爸的车。
小二走了,也哭,也笑的走了。
他走得那天晚上,无烟乡下起了一场罕见的大雨,瓢泼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雨停了,乡民在山谷里发现了一大一小两具尸体,大的是小二的阿爸,小的是小二……
不久,齐老爷就疯了,见人就喊:“哎,神童!我家有神童!”
渐渐的,无烟乡流传起这样的说法,说山神发怒了,山神不允许乡民去外面学知识,是山神惩罚了渴望知识的小二。山神的意志是不可背叛的。
于是,无烟乡的乡民再也不敢想将小孩子送出去读书的事了。
无烟乡最终又恢复了宁静,“神童”小二成了他们再也不敢提起的历史,渐渐的被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