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时兴起,翻看以前的文章,看着却觉得很陌生,甚至感觉和以前自己写的文章失去了链接,这让我很困惑,时间并没有过去多久啊,为什么学过的明明产生于自己大脑的概念会渐渐消失于脑际了呢?
其实,最近自己并没有停止阅读,只是觉得在思考和提炼文章要点方面的习惯懈怠了很多,直接判断你有没有懈怠的标准就是看你写了多少文字,写的少代表思考的少,罗胖曾提过其实一个人判断他有没有较强的学习力,就看他能不能把学的东西写出来或说出来以致于传播出去。
这让我产生了质疑,为什么之前拥有的习惯会一下丢失呢,主要原因是还并未深入写作的认知——需要把它当做一个独立人一辈子都需要具备的能力来培养,写作是万万不能断断续续的,这点,我实在小看了写作对一个人的生存发展起到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安身立命的武器。
没有写作的日子里,各方面的学习效率下降了很多,直接忽略了反馈,进而缺少了学习方法的摸索和总结,我们很容易贪多而忽视学习的本质,看的多也并不代表每个概念你都能get到它的意义。
人都需要有一段弯路后才知道直路会更适合自己,笑来老师曾提到过他曾面对同一个问题两个人不同的答案他居然都认可并被说服,而明明那两个问题是存在冲突的,之后,他回头才发现,他的辨别能力和自主的思考力居然了差到了这种地步,看到他这样的经历,之前的我理解的重心会放到辨别能力和自主思考力上,但现在不同了,一段时间过去了,今天想起他的这段经历,让我为之一振的是他对自己的感知力。
什么是感知力?
不是你吃东西时候咀嚼大快朵颐时的感受,而是你吃完后能感知到腹部肠胃蠕动时的动静,它甚至可以像一个放映机,随时拍成片子在你脑海放映出来,这种能力就叫做感知力……
说到这里,我想笑来老师那时一下子的爆发出来的感知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必定是他日积月累的打磨才能形成的一种思维惯性,很多人即使面对答案表面上已经显现出各种矛盾冲突的问题仍可以表现出十分的认同,这种认同其实是愚同,然而可悲的是他一辈子都不曾意识到。
对于没有没有感知力的灵魂,写作实在是一种刚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