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两位对西方最有影响的铃木禅师。一位是铃木大拙,一位是铃木俊隆。铃木大拙只手将东方的禅带到了西方,而铃木俊隆将禅宗真正在西方推而广之、落地生根。
相较于铃木大拙风风火火的禅,铃木俊隆的禅显得平实无奇。铃木俊隆仅留下一本著作《禅的初心》,书中甚至找不到“开悟”和“见性”的同义词。但就是这样一位内敛温文的禅者,晚年选择赴美传道,仅仅用12年的时间,建起西方第一家曹洞宗禅寺塔撒加拉泉的禅山禅修中心(Zen Mountain Center)以及旧金山的禅修中心,为将佛教和禅修带入西方世界做出了不遑多让的贡献,如今,曹洞宗法脉在美国已然欣欣向荣。
今天,为你解读这位超越时空藩篱的日本禅师铃木俊隆,看他怀揣“初心”如何蜕变,历时12年催生禅宗种子在西方生根发芽。
一、生活艰辛,被同伴嘲讽,却从不抱怨,而是化作加倍坚持的努力
1904年5月18日,铃木俊隆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平冢市曹洞宗松岩寺中,父亲是松岩寺主持,也是一位禅师。铃木俊隆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哥哥和两个同父母的妹妹,一家人都住在禅宗寺庙里,生活相当拮据。
铃木俊隆上小学的时候,家中十分穷困,同伴经常嘲笑他的光头以及是禅师的儿子。善良的铃木俊隆变得十分敏感,同时也容易愤怒,他不喜欢和同伴玩耍,而是喜欢自己待在教室里学习做功课,勤奋努力的铃木俊隆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是个优秀的学生,深得老师欢喜。老师鼓励铃木俊隆好好学习做功课,长大后做一个伟大的人,老师的鼓励让他更有信心和力量发奋努力。不畏同伴的嘲讽和生活的艰辛,一个小小的愿望在铃木俊隆心里扎了根:他要离开神奈川县,到更远的地方去。
铃木俊隆自年少时开始禅修训练。1916年,12岁的他拜入静冈县藏云院玉润祖温禅师(铃木俊隆父亲的一名弟子)门下,展开了禅修的学徒生涯。铃木俊隆刚到藏云院时,是院内最小的弟子,每天清晨4点起床打坐、诵经和打扫寺院,晚上继续打坐。其他许多弟子受不了禅寺的清规戒律,纷纷被父母接回家。1916年,铃木俊隆刚到藏云院时,除了他,还有其他8名弟子,到了1918年,日复一日枯燥无趣的打坐诵经打扫,同龄弟子做不到只有他留下来了,足见小铃木俊隆的坚持和自律。
1917年3月18日,玉润祖温禅师给13岁的小沙弥铃木起了法名祥岳俊隆。1918年,玉润祖温禅师是日本静冈县烧津市林叟院住持,由铃木俊隆协助。
铃木俊隆上初中的时候,没有合适像样的衣服可以穿,这让他又称为同学嘲讽的对象。尽管历经重重不幸,他从来不抱怨,而是化作加倍的努力。他的英文功课一直很好,当地一名医生请铃木俊隆给他两个儿子做英文辅导,并给予铃木俊隆薪资。
中学时,铃木俊隆在学校放暑假的时候,又去禅寺练习打坐,多年积累的“只管打坐”的习惯,他总是在不动声色地坚持着。
二、过有准备的人生,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与师父一起生活若干年后,他先后在驹泽佛教大学和曹洞宗的两个专修道场(永平寺和总持寺)继续进行修行和研究。
1925-1926,铃木俊隆就读于拘泽佛教大学,在就学期间,接任藏云院住持,学业和繁重的法事兼顾。在佛教大学课堂里,教授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让禅道遍及更广的受众,铃木俊隆就在思考如何让西方人了解东方禅道。
1927年发生的一件事,让铃木俊隆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转变。由于他擅长英文,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幸成为给日本皇室教授英文的诺拉*兰索姆小姐(Miss Nona Ransom)的随从翻译,协助处理诺拉*兰索姆小姐在日本期间的各种事务。铃木俊隆与诺拉*兰索姆小姐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她由于不了解日本文化和佛教,表现出不尊重的态度。有一天,正好闲来无事,铃木俊隆和诺拉*兰索姆小姐交流起了东方禅道,让铃木俊隆出乎意料的是,这次交谈令诺拉*兰索姆小姐改变了想法,甚至要铃木俊隆教她如何打坐和禅思。诺拉*兰索姆小姐的转变让铃木俊隆更坚定了自己要达到让西方世界的人了解东方禅道,改变对东方禅道的认识这一目标。
玉润祖温禅师在铃木俊隆禅师30岁那年入寂。因此,铃木俊隆禅师尽管年轻,仍必须同时照管两座寺院,一座是师父的林宗院,另一座是父亲的禅寺(他的父亲在玉润祖温禅师人寂后不久也去世了)。林宗院是一座小禅寺,也是为数约两百座小寺的总寺。铃木俊隆禅师担任林宗院住持任内,其中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遵照师父遗愿,依传统方式将林宗院加以改建。
在20世纪30和40年代,铃木俊隆禅师在林宗院带领一些讨论小组,对日本政府的军国主义作风和行动提出质疑,这在当时相当罕见。大战前夕,铃木俊隆禅师就有去美国弘法的念头,当时因为师父坚不应允,他就只好放弃。但在1956年和1958年,一位朋友(日本曹洞宗的领导人)两次力邀他到旧金山,带领一个当地的日本曹洞宗团体。力邀第三次时,铃木俊隆禅师终于答应前往。
三、坚毅禅者赴美传道非为名利,佛性无南北,只怀“初心”与真心共鸣
驱策铃木俊隆禅师晚年赴美传道的强大动力,既非名也非利,更非舒适享受。“这个极为真挚、宽阔的人,经过人生诸多苦难后,曾经体会生命之深邃度的人,渴望与另外的真心深切共鸣。”
经过好几次的延后归程,最后,他决定留在美国弘法。1959年5月,55岁的铃木俊隆禅师来到了美国旧金山,正式向西方传教。铃木俊隆禅师会留下来是因为他发现,美国人都怀有一颗“初心”,对禅很少有既定的成见,相当愿意对禅敞开,相信禅能为他们的人生带来帮助。此外,禅师也发现,美国人问问题的方式可以为禅注入新的生命。从此,在万里之外的异国,铃木俊隆禅师胼手胝足地向金发碧眼的洋人、一切重头开始教导他们念诵心经、打坐行经、戒律……
铃木俊隆不同于其他僧侣的西装革履,而是保持老旧的僧袍及光头,鼓励学生去接触、了知自己的真心,并充分完全地表达自己。在禅师抵达美国不久,就有好些人围聚在他身边,请求跟从他学禅。禅师的回答是:“我每天大清早都会坐禅,如果你们有兴趣,不妨来与我同坐。”自此,追随铃木禅师的人与日俱增。几年内,他的教授吸引了许多西方学生。铃木俊隆内敛而平实的禅风,于1960年代接纳和度化了无数邋遢不修篇幅,却有着一颗颗炽热求法之心的弟子,在当时嬉皮风行的美国掀起了一股禅宗热潮。
这是一位自幼修道的坚毅禅者,铃木俊隆禅师亲历了二次世界大战,曾二度丧妻。第一任妻子,因肺结核而必须离开他(肺结核在当时等同于绝症);第二任妻子,遭疯狂寺僧的砍杀而身亡;他的小女儿,因母亲的意外而精神失常。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多数修行者皆改行从事其他职业时,铃木俊隆仍坚守他的禅师生涯。虽然经历了世间诸种悲惨情景,但拜谒过铃木俊隆的人们都说,“当我们见到这位谦虚温和的、平实,甚至平凡无奇之长者的微笑、和幽默风趣的讲法时,这一切生命的刻痕,丝毫不显。“
温文睿智之外,铃木俊隆的禅意也有强如钢铁的一面。1971年11月12日,铃木俊隆立弟子理查德·贝克为其法嗣,那时,铃木俊隆的癌症已恶化到必须由儿子搀扶才能行走,但每走一步禅杖都叩地有声。理查德·贝克接过袈裟后,以一首诗作答礼:
与你走在佛陀的微雨中,
我们衣袍湿透,
但莲花瓣上,
却无滴雨停驻。
两星期后,1971年12月,铃木俊隆圆寂。他在美国仅12年,却催生铃木大拙留下的禅宗种子生根发芽。他是将佛教与禅修带入西方世界的先驱之一。藏传佛教大师邱阳·创巴仁波切尊敬地称铃木俊隆为自己“精神上的父亲”。
对禅修感兴趣的朋友,推荐《禅者的初心》,这本书由铃木俊隆的美国弟子整理他坐禅时的演讲辑录,从坐禅的姿势,谈到色空观,谈到无,谈到忠于自己的初心。这本书是乔布斯学禅的入门书籍。
最后,我想说,虽然普通人的理想并不是想成为铃木俊隆禅师那样谦逊无饰、广受爱戴的精神导师,但是他不受羁绊忠于自己寻找和探索新道路,通过修行去了悟初心本性,却能开示我们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