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开始跳绳后,偶尔有时间都会下楼活动一下,每次都是跳4组1000个,然后回去做其他的事情。
5个月的时间里,从一开始失误不断(不能连续跳,会中断),到现在基本上可以保证每组250个过程中,中断次数不超过2次,甚至绝大多数时候是零失误完成的。
这样的锻炼方式逐渐成为日常,最近偶然间在边跳边数的过程中,脑海中跳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倒着数不行吗?
然后我就很随意的、理所应当的、认为十分简单的……开始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我十分震惊,后续的发展对我的触动很大:在跳绳的过程中,倒着数,我竟然有些反应不过来(因为跳绳速度很快,一下子不知道数到哪里了),大脑甚至有些空白,某个瞬间感觉停顿了几秒。
先说明几个情况:
1、因为现在跳绳已经可以保证很少的失误,所以数数其实是影响跳绳过程中节奏快慢的变量;
2、无论是250/150/100的正数与倒数,在不跳绳的时候,是同样顺畅没有什么区别的;
3、最后改变了数的方式后,出现了两个结果。要么我为了跳绳的连贯,少失误,需要降低数的速度,自然就影响了跳绳的速度;要么为了依旧保持跳绳的高速,然后一下子数不清楚,注意力分神失误增加,连续的打断会让情绪很差,失误越来越多,还是会影响跳绳的时间。
一个本以为理所当然就能轻松要完成的事情,实际操作下来却发现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人们习惯性的以为,在熟悉领域擅长的事情,其中某个因素仅仅有了一点不同,也可以凭借着过去的经验轻松搞定,这其中的认为肯定没有问题其实就是个大问题。
这一件小事情产生的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让我突然对于企业经营与市场竞争有了一点新的理解。那种突如其来的不适应,是由于经验主义盲目乐观造成的没准备而产生的情绪变化。最后实际操作下来因为结果与想象偏差太大,又是在自己相对熟悉的领域,所以一下子难以接受。
今天企业在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商业环境与市场竞争。过去行业的大公司在熟悉的市场中具有优秀的团队、良好的资源,只要直接压上去基本上就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但是在新的商业环境下,用的已经不是十几二十年前那种成功的逻辑了,任何一点细微因素的不同,经过大环境中成百上千因素的干扰与融合,最后产生的化学反应可能会超出你的预料。
就像跳绳过程中,数数本身单独存在时,无论正反都可以做到一样的流畅。但是当这个变量加在跳绳这个更复杂的变量中后,要想不产生失误(失败或者损耗),你会发现数数这个次要变量对于你主变量都执行影响十分巨大。因为我的低估,想当然的认为不会失误,结果现实给我了最好的答案,一下子根本做不到。
同样,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习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沿着过去的路走。认为只要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就很难失败,除非是碰了自己不熟的东西。
因为过去他们做生意成功的那么多年,但是他的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可能只是在“跳绳+正数”的点上,一旦变成“跳绳+反数”的模式,虽然行业还是那个行业,需要的能力与资源也没什么大的变动,但是想要做到与过去一样好,就必须要经历一个重新适应的过程,那怕是很短的时间调整。
而很多人就是觉得这种因为细节带来的小变化,理所应当一下子就做到,事实上还是有些困难的,然后在恼怒与不知所措间,操之过急。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无法忍受失误与难受,主动的回到原来熟悉的模式中。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一些人在改变的过程中,稍微遇到点阵痛就坚持不下去了。
这其实反应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今天很多企业很容易忽略当年自己成功的原因,对于自己的核心能力究竟是什么,根本说不清楚。在面对类似的问题时,随便尝试一下,发现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就又回到了舒适区,那个完全擅长的点上面。但是当有人找到更高效的模式后,可能就是在各种细节上一丁点效率提高的累加最终变成了碾压。
举个例子,实体的零售制造业,供应链的效率这些年来越来越被重视。可能在多年的经营中,大多数企业都曾经遇到过这样的瞬间,最终因为思考深度的不同,带来了不一样的结果。
突然来了一个大订单,需要与你合作的制造供应商30天完成交货。在过去,常规的订单,差不多只有这个大订单的1/3数量,交付的周期要在50天。每次你们针对这个问题沟通时,比如想要缩减到45天。就会有人理直气壮、理所应当、义正言辞、斩钉截铁的回复你肯定做不到的,多少客观原因,大环境如何如何,你也就不了了之,形成了某种固定思维经验。
然后,然后,面对突然来的大订单,在团队一逼再逼,完了命的跟进的情况下,总算磕磕绊绊的完成了。虽然中间也出现了大量的问题,但是最终订单还是完成了交付,虽然大家都累的半死,但是都赚到了钱啊。那还好,累点也是值得的。
然后,就又回到了日常的工作中,偶尔出现一次这种情况,有时候也还是能成功的。偶尔你去说,也是能更快的完成吗,有人告诉你,这是非常规的,不能持久,然后日子还在继续。
但是有些人就不这么认为,不是说好的45天都不可能,会死人的吗?怎么30天就完成了?深入思考一下,如何成功的,如果能够把这个时间缩短成常规该多好。
我相信同样的事情,这么多年下来,很多做供应链的企业多少都遇到过。然后大多数企业属于根本搞不定的;一小部分企业属于经历过一次后,后面偶尔也会成功的,但是不能作为系统能力;只有少数人,重视并深入去研究细节与为什么,然后通过反复的研究与打磨,最终真的把供应链的生产交付从50天稳定成了30天。
相信懂得懂得零售制造业的都清楚20天的时间缩短,效率能够提高多少。这仅仅只是供应链中一个环节效率的提高,而今天那些在探索商业本质与创新模式的企业,从商业的底层逻辑上开始做更高效率的颠覆式创新,最终会获得难以预计的收益与极致的高效率。
这其实和跳绳过程很像,心血来潮倒数100个有些吃力,如果我不去研究为什么,只是回到正常的模式下,那么我就永远也认知不到,新模式会带来什么。如果练习了几次,勉强能做到了,然后觉得倒数本身没有多大的意义,不去反复练习,做到和正数跳一样的顺畅时,我也根本不知道会有什么不同。
其实当我能做到正反数同样顺畅,跳绳的速度与连贯性相同时,总计1000个跳绳完成的时间是快了很多的。按理说,应该是相差不大才对。但是我忽略了这种转变带来情绪上的变化。
了解过激励原则的人都清楚,在锻炼这种事情上,倒数带来的心理是还有100个就跳完了,而正数逻辑是还有100个才跳完这样不同的心理变化。
经过测试发现,越是到了最后两组的时候,因为倒数带来的激励作用能够更好刺激情绪帮助更快的去完成。这也说明了有些方法,越是在精神饱满的初期越是没有区别,而在体力衰退的阶段,更好的方法与模式能够无形中提高效率。
同理,在商业的环境中,谁又能保证自己的团队、资金流、业务能力一直处于最佳状态呢?大多数时候获得成功的企业是那种在高强度竞争中依旧能保持很高效率的企业。而这些高效率就是在不断的突破自我,在探索与试错中积累下来的新能力。
最后对于这次无意间行为带来的思考还有几个细节的变化也一起分享给你。
我在倒数跳绳能够完成的还不错(差不多能够顺利跳下来,速度和失误率也很好,但是还达不到正数跳的熟练)的过程中,又试了试正数跳。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轻松,流畅,没有任何的失误与难受,我差一点就放弃练习回到原来的模式下赶紧跳完回去了。那种在熟悉的模式下,随心所欲的畅快感,可能就是很多人下意识不想去改变的原因吧!
如果忍受不了这不是自己擅长的这件事,要像一开始跳绳那样允许自己笨拙的犯错,那么大概率会直接放弃吧。因为从几乎零失误,重新回到最初那种不断中断、失误的阶段,这个感觉真的特别难受。
经过几次的练习,现在倒数跳绳已经能够很好的进行下去了。现在前两组依然正数跳,当体力下降一些,后面两组改为更有激励作用的倒数跳。解决了一个问题,至少不太会出现以前那样,在状态不好的时候,跳2-3组累的心烦,然后最后一组坚持不下去,直接不跳了。
这就是我在某一天21点下楼跳绳期间发生的事情与后续思考,一切事物背后的逻辑都是互联互通的。
也印证了那句话,前人的思考,我们的阶梯,你以为的顿悟,可能只是别人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