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我,四书五经中哪本书对我影响最大?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大学》。
《大学》应该算是我的精神支柱之一,每当我迷茫、烦躁的时候,我会习惯性的拿出《大学》来读一遍,读完便会觉得宁静与通透。《大学》短小精悍,语句优美,朗朗上口,读着读着,不知不觉中便能差不多背诵下来了。每当翻开书本,看到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注释或者当时的疑问,总会感慨十多年前认真读书的那个自己。
虽然最初读《大学》是基于考试的需要,现如今,《大学》已成为影响我人生最重要的书籍之一。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全文一共2152字(不含标点)。在唐代以前,《大学》只是默默无闻的一篇文章,待韩愈等人开始引用《大学》后,始受关注,及至宋代,二程(程颢、程颐)重视《大学》,朱熹又在二程的基础上用理学的角度对《大学》进行了排序,分为经一章,传十章,才成为如今普遍看到的版本。朱子注的版本应该是流传最广的版本。
让人佩服的是《大学》不仅有格局与视野,还有严谨的论述结构,从愿景到目标到执行的方法论,均有涵盖,且层层解析和递进。朱子说:《大学》是“外有以极其规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目之详者也”。
朱子称之为【八条目】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备受孙中山赞赏,他认为这八个修养目标和修养方法都是“应该要保存”的中的“独有宝贝”。虽说治国、平天下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无法企及的目标,但余下六个的确是人人可达的修养目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在我看来,《大学》也算是一本充满了辩证法的管理学书籍:管理自己、管理家庭、管理国家、管理天下。而管自己是基础——格物致知,正心诚意。
多年前在跟外国友人聊天的时候,谈及宗教。作为虔诚的穆斯林,Amir问我信奉什么宗教?我回他说我没有宗教信仰。于是他很纳闷,无法理解没有宗教,那该如何生活? 我知道他指的是没有宗教信仰,人的日常行为如何约束?于是我回复他,虽然没有宗教,但我们中国有儒家。儒家中有很多经典对不同场合的行为举止都做了要求,而这些要求就会对受儒家影响的人起到约束和规范的作用。
例如第7章专门解释了诚意,而实现诚意的关键是慎独。“所谓诚其意者,勿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表里一致才是意诚,因为诚于中,形于外。而表里不一的小人虽然“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但是别人看他“如见其肺肝然”。如此自欺欺人又有什么好处呢?
每次读《大学》都有不一样的收获。最近我在践行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早睡早起、吃早餐、适度运动以及每天写反思日记。在叶老师的反思日记模板里面,最上面写了一句话:每天用1%的时间,进步1%,最终成为1%的人。每天反思自己今天如何比昨天的自己更进步一些?这让我就想起《大学》里的那句: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虽然现在我还做不到日课六省,但我也设置了几个不同时间段的闹钟来提醒自己培养好的生活习惯。每天早上的晨间日记,都会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今天的目标是什么?
我的终极人生目标是什么?
今天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我今天如何与周围的人相处?
我今天要学哪些新知识?
我今天要有怎样的心情?
我今天怎样比昨天做的更好?
每天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一点点,跟不好的习惯告别,努力过上平衡有序的生活,最终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