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遇见过,一个平时买菜都斤斤计较的老妇人,忽然跟你炫耀她大手笔购买了一套明显高于市场价的高档住宅?
你是否有亲身经历过,在点外卖的时候,为了获得美团的优惠,而不断试搭各种菜品,却又在高档餐厅,和异性朋友约会时,对“今日特惠菜单”表现出不屑一顾?
如果对于上述的问题感到疑惑,那么,消费心理学之中,最为基础的“心理账户”概念,应该能解开你心中的谜团,让你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概念
心理账户:每个人把同样的钱,在心里分门别类地存放在不同的账户里面。
提出人: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ar)。
关联概念:沉没成本,非理性消费行为。
案例
1.对于售楼公司而言,如果你能让客户感觉在投资账户或者炫耀账户里注入了资金,而并非在购房账户以及刚需账户里减少了资金,那么你就能卖出更高的价格,同时还让顾客享受到更大的满足感,达到双赢的效果。
2.对于餐饮企业而言,如果你能让客户感觉他是在情感消费账户里取钱,而非在生活必需品账户里进行支出,同样是一顿晚餐,却能让客户心甘情愿消费超出十倍百倍的金额。
3.滴滴的内容营销,就很好地利用了人们的心理账户,还记得那句经典的广告语吗?[全力以赴的你,今天坐好一点]。这么一句话,是不是瞬间戳中了你下班后疲惫的内心,让你不由得感慨:是呀,上班已经这么累了,为什么还要勉强自己挤地铁呢?只用一句话,就让你从每天上下班的交通费用支出账户,瞬间跳转到对自己努力后的奖励账户,你会为了每天坐2块钱的公交还是5块钱的地铁而斤斤计较,但你会认为奖励努力了一天的自己,只值得“小小的”100元吗?
总结
让消费者感觉自己在往账户里注资而非取钱,或者让消费者从预算1000元的账户里,取出900元,而千万不要让消费者从预算100元的账户里,取出110元,做到这两点,你就掌握了心理账户这个强大的兵器,足以在商业的战场上,一击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