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不是给女性朋友的买买买,找正当理由,把败家娘名的名号捍卫到底;也不是为了全民剁手节,把文章转发给老公,让他心甘情愿、默默地把卡奉上。只是觉得,对于买买买这种行为,代表的不只是金钱的消耗,可能还有那么点精气神儿的意思。
消费代表着什么?
欲望!
欲望的实现能带来什么?
安全感!
安全感的根本来源是什么?
金钱!
当然,很多朋友会觉得,精神层面也是比不可少的呀。此言不假,但精神的世界再怎么驰骋,也需在吃饱穿暖的基础之上。
所以,金钱、欲望、安全感,三者就像一道充分必要条件的解题。想答案完美,缺一不可。
引用朋友的一句话,一旦想到以后供房子、生孩子、养孩子,连过性生活的欲望都没有了,更别提买买买。
看似调侃,却有种泯灭人性的真实!
到了一定年纪,我们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考虑孩子的升学教育问题,又得安置好老人的晚年生活。如果可能,还想让自己的人生过得丰富和宽广。
这一切的实现,抛开所谓的理想和意念,最佳的实现方式就是
“钱、钱、钱”。
“药物时代的桂冠诗人”埃文·威尔说的更直白:显而易见,成功意味着欲望的满足,而失败则是欲望落空。欲望有两种,一种基本是内在的,建立在人类原始的需要之上;另一种是外在的,是被媒体和流行文化里那些广告和模特激发出来的。
而现在,拿手指头掰一下身边所认识的人。金钱的缺乏直接让我们挫败心里的欲望,选择了“放弃”的同时,还带来一波一波的“焦虑”。
前段时间出差,得空见了一个多年不联系的同学。5年前,这位同学给我最直观的映像就是“朴实”。5年后再见,“精致”二字在脑海中跃然而上。从手表、高跟鞋,各个细节都能看的出来,生活对于现在的她来说,是越过越精彩。
聊天中,老同学说,以前钱不充分,过得很压抑。橱窗里看到好看的衣服,想想钱包里的票子,门都不敢进;亲朋好友过生日,买个能过得去的礼物,都得精打细算半天,盘算下一个月的花费,把能省的都给省了才能凑得了那份钱。
的确,以前、现在、可能还有将来,这样的日子我们都要经历。总是一分钱,掰成好几份花。不敢多想其他的,因为我们手里就这么多。
我接着问:那现在呢?
她说:现在,我的想法就是“一定不要克制自己,遇到喜欢的,就要“拿下”。只有那种“非得到不可”的想法越来越强烈,才会想法设法的去改变。把被动接受变成主动追求,心态积极了,日子才能越过越宽。
是怎样的契机,让老同学的观念改变,我没有细究。可能是旁人一个鄙夷的眼神、也可能因为金钱缺失过珍惜的人和事,但最直接的应该是被“贫穷”的感觉伤了,才竭尽所能的想挣脱。
那种“非得到不可”的感觉,没体验过。可能这也是自己一直保持中庸状态的原因之一。但实话实说,这种“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的经济状况,着实让自己堪忧。害怕一切突如其来的能用钱解决得了,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的事。
而其他如我一样,晚上睡不好觉,脾气会时不时暴躁,做事情的耐心大打折扣的朋友,心里的恐慌感也别无他二。
听老同学说着她的改变,我眼里会有光,心里会有波澜,更期望自己也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为了自己心爱的东西,去打破那些条条框框,一点一点打磨出更宽的路和挣钱的渠道方式。
这也就是当面对一些小有成就的人,你好奇他的发家史,佩服他的意志力。而他却简单告诉你“人都是被逼出来的”这样一个事实。
的确,很多时候,你不逼自己一把,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换种角度看,物欲也是一种很积极向上的概念。不是所有的女人都爱美和不停的买买买,但能做一个遇到喜欢的东西可以轻松实现买买买的女人,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
实现经济自由的背后关乎自信、意志、信念、智商等各个方面。试问,这样的女人生活怎能不过的精彩。
而相反的,对“买买买”这种事情,都失去了兴趣和实现的勇气,那么追求其他更难实现的东西,动力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物欲寡淡”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心里状态,但如果我们的“物欲寡淡”只是因为“钱包干瘪”,那就是时候让自己变得更“物质”一点了。
为了想要的,激励自己好好工作,挣更多的钱,才能充满更多的喜悦和希望呀。
文末,希望我们都可以做到愉快地买买买,生活越过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