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
(汉晋以前思想界重要著作)
国学,一个这个时代不提及就觉得OUT了的名词,大有不谈国学便不能称为国人之势,名师大咖成功的把千百年来的文化国粹挖掘、包装,进而作为商业化运作载体,可谓用心良苦。
国学,最早是国立学校的简称。庐山下的“白鹿洞书院”,最早叫“白鹿洞国学”,明处设“中都国子学”,后改名为“国子监”。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而特有的文化、学术体系。
学国学,弘扬国粹,汲取人皆认可的前人智慧与经验无可厚非,但也要量体裁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循序渐进的尽学习之道。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维新变法运动领导人之一、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梁启超,便给我们简要的指出了国学入门书目,并明示各书的读法。
《论语》《孟子》
《论语》为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此二书可谓国人内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心践履之言,以兹修养。
圈重点:熟读成诵,即使不能,也必须多读,务必能适时运用其中的言辞,或者摘记其中应当身体力行的言论,以修身养性。
《论语》《孟子》之文,并不艰深,宜专读正文,有不解处,方看注释之书。朱熹《四书集注》,为其生平极矜慎之作,可读;戴望《论语注》,焦循《孟子正义》最好。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极精辟,求学问的人终须一读;焦循《论语通释》,可称治《论语》之一良法。
《易经》
虽奥衍难究,然终须一读。吾希望学者将《系辞传》《文言传》熟读成诵,其《卦象传》六十四条,则用纸抄出,随时省览。
为修养有益起见,程颐之《程氏易传》差可读。欲深通此经,独推焦循《雕菰楼易学》三书(《易通释》《易图略》《易章句》),皆称精诣。
圈重点:将《系辞传》《文言传》熟读成诵,其《卦象传》六十四条,则用纸抄出,随时省览。
《礼记》
此书为战国及西汉之“儒家言”丛编。内中有精纯者,亦有极破碎者。吾希望学者将《中庸》《大学》《礼运》《乐记》四篇熟读成诵,《曲礼》《王制》《檀弓》《礼器》《学记》《坊记》《表记》《缁衣》《儒行》《大傅》《祭义》《祭法》《乡饮酒义》诸篇,多浏览数次,且摘录其精要语。
圈重点:吾希望学者将《中庸》《大学》《礼运》《乐记》四篇熟读成诵,其余各篇多浏览数次,且摘录其精要语。
若欲看注解,可看《十三经注疏》内郑注孔疏。
《孝经》之性质与《礼记》同,可当《礼记》之一篇读。
《老子》
道家最精要之书,希望学者将次区区五千言熟读成诵。
一句话,全是重点!
注释书未有极当意者,专读白文自行寻索为妙。
《墨子》
孔墨在先秦时,两圣并称,故此书非读不可,除《备城门》以下各篇外,余篇皆宜精读。
注释书以孙诒(yi)让《墨子间诂》为最善,读《墨子》宜即读此本。
画重点:除《备城门》以下各篇外,余篇皆宜精读。
《庄子》
内篇七篇及杂篇中之《天下篇》最当精读,注释有郭庆藩之《庄子集释》差可。
《荀子》
《解蔽》《正名》《天论》《正论》《性恶》《礼论》《乐论》诸篇,最当精读,余亦须全部浏览。
注释书王先谦《荀子注》甚善。
《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
三子皆为先秦大哲,宜一读,篇帙(zhi)甚少,不费力也。
《韩非子》
法家言之精华,须全部浏览。
注释书王先谦《韩非子集解》差可。
《管子》
战国末年人所集著者,性质颇杂驳。然古代各家学说存其中者颇多,宜浏览。
注释书戴望《管子校正》甚好。
《吕氏春秋》
此为中国最古之类书,先秦类学说存其中者颇多,宜浏览。
《淮南子》
此为秦汉间道家言荟萃之书,宜稍精读。
注释书闻有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颇好。
《春秋繁露》
此为西汉儒家代表的著作,宜稍精读。
注释书有苏舆(音:yu,二声)《春秋繁露义证》颇好。康有为之《春秋董氏学》,为通释体裁,宜参看。
《盐铁论》
此书为汉代儒家、法家对于政治问题对垒抗辩之书,宜浏览。
《论衡》
此书为汉代怀疑派哲学,宜浏览。
《抱朴子》
此书为晋以后道家言代表作品,宜浏览。
《列子》
晋人伪书,可作魏晋间玄学书读。
上述所列为汉晋以前思想界的重要著作,在国学文化中,每一本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我们今天随口所提及的名言智语一不小心就在某本书中翻到,实在是推荐得好。
如若喜欢国学,或者希望往国学方面深入学习,按照梁启超所荐书目及拜读方法行动起来,一本一本读,一字一字读,厚的书本慢慢变薄,胸中学识则是越来越厚。
厚积而薄发,于生活中,于工作中,于学业中,应对起来必将愈发轻松,泰然自若。
人类从来不缺乏智慧的灵光,缺少的是打开蕴藏于头脑中灵光的密钥,乃至于源源不断。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
所以,行动起来吧,朋友们!
拿起身边的好书,开启智慧的大门吧!
于自己,于孩子!
元刚读书每日与您分享读书心得。(图片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元刚读书,静享读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