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阳历的8月22日-23日间就会迎来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而处暑的〝处〞字表示终止的意思,也就是说, 〝处暑〞表示暑天要结束了。明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之后,暑气虽然逐渐消退,但是,还会有热天气。所以有〝秋老虎,毒如虎〞的说法。有句民谚说:〝处暑十八盆〞,意思是,还要十八天的流汗沐浴。之后,气温将逐渐下降。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是人们郊游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所以民间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
处暑物候
中国古代观察处暑主要的三个节气现象,称为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元代人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讲道:〝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
二候天地始肃:秋天阴长阳消,节气到处暑天地现肃杀之气,万物开始凋零。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也是提醒人们要注意养阴保健的时节了。
三候禾乃登:稻秫菰粱等等的禾谷成熟了,对农民来说,处暑就是农忙收获的季节。在中国各地流传着一些关于处暑的农谚,例如:山西,处暑禾田连夜变;山东,处暑三日无青谷;浙江,处暑三朝稻有孕;湖北,处暑满田黄,家家修廪仓。
处暑养生
俗话说〝春捂秋冻〞,意思是让体温不要太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
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要开空调。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饮食方面,建议根据不同体质,选用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带、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等食品,以起到调养身心的作用。
预防〝秋燥〞。一般来讲,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空气相对湿度是40%~60%,过高过低都会感觉不舒适。由于秋天空气中的水气含量小,其相对湿度下降,特别是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30%以下时,人们就会感觉到干涩。
这时要多吃一些寒凉多汁的蔬菜水果和流食,但是也需根据各人体质具体情况而定。选用如黄瓜、西红柿、冬瓜、百合、白萝卜、胡萝卜及梨、苹果、葡萄、荸荠、甘蔗、柑橘、香蕉、柿子、菠萝、罗汉果、大枣和汤、粥等,这些不但有利于维生素的补充,还能够增加水分的摄入。
饮食上要尽可能少吃花椒、辣椒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品,以免加重秋燥的症状。
养生料理处暑鸭 保健水果处暑梨
向大家推荐两种处暑期间风行的保健养生食品:处暑鸭和处暑梨
一、处暑鸭:北京每年处暑一到就是〝处暑百合鸭〞应景上市热卖时节。古人在入秋时节养生,讲究清肺健脾润燥,鸭子味甘性凉而养阴,是非常好的一道秋季养生料理。
二、处暑梨:处暑期间,白天温度高,而到了夜晚温度和湿度都会大降,气候的转变容易让人感到疲倦、提不起劲,这期间特别要注意防秋燥。吃当令的蔬果养生是中国古人流传下来的养生智慧之一。在处暑期间梨子正当令,梨多汁有助于润燥生津、防秋燥,且具有镇咳、化痰、清热、解毒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