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风日报》前记者库兹尼亚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去年参与的系列报道获得了2015年的普利策奖。早在去年秋天,他就离开了这份发行量只有6万多份的地方报纸,去一个基金会做新闻公关。而39岁的他离开的理由只有一个,记者的工资连付房租都非常吃力。他曾经十分热爱新闻行业,“新闻是我的事业,能在二十几岁的时候找到想要从事的事业,我是幸运的。”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个真实的故事让身为传统媒体人的我颇为感同身受。
传统媒体人收入减少将导致又一波离职潮
媒体人的工资收入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基本工资,二是在本媒体发表稿件得到的稿费。很久以来在同学里,做媒体的我几乎都是收入最低的,具体薪资等同于普通事业单位。美其名曰无冕之王,但其实就是一份吃不饱饿不死的职业。而且,我们已经很久没有涨过工资。一方面是政府财政压力,一方面也是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造成的运营压力。最近一些年里,不少同事离开了单位,有的去新媒体,有的去做公关,有的去创业。甚至报社的一些老人也会在临近退休前,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这些年轻人说:“纸媒不行了,能早跳就早跳吧。”
中央媒体如此,商业化运营的都市媒体也好不到哪里去。我曾经和多位在都市报工作的同行聊过收入的问题,在都市媒体他们的收入总体要比中央媒体和地方党报高出一截,但其实主要就是稿费给的要比我们高,如果想拿高收入,就免不了要累死累活的写稿子。前不久,我认识了一位刚刚大学毕业,进入京城某著名都市报工作的新人。他告诉我,他们的基本工资也就1000多块钱,其他的全部都是稿费,报社的老人也高不了多少,他们的生活状态就好比是靠业绩吃饭的销售。总之,如果不写稿或少写稿,这点工资在京城连房子都租不起。而这一点,我曾经求证过多位同行。
凭着这样的工资收入,媒体人很难过上想要的体面生活,只能去谋求一些其他的门道。
以往,传统媒体,特别是中央媒体,在收入方面相当有优势。据我所知,一些中央媒体的老人过的是相当滋润,每年有几次免费出国考察的机会,出差住的都是三星以上宾馆,每次参加活动也会有一笔不菲的车马费或者是润笔费,走的时候还有礼品相送。同时,一些混得开的记者还经常会有一些企业广告的提成收入。那些年,传统媒体如果算上这些灰色收入,绝对属于高收入人群。但是最近一些年,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传统媒体人收入(工资收入和其他收入)越来越少。这个大环境一方面是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影响力下降,不仅广告收入减少,就连受邀参加的发布会等活动也开始减少;一方面是中央反腐力度加大,作为公职人员的中央媒体人也受到很大制约,军政机关、国有企业在组织活动时,也开始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地方党报境况也大致如此。
收入的锐减恐将导致传统媒体人迎来又一波跳槽高峰,如同公务员又一波“下海”潮一样。如果说前些年传统媒体人跳槽还是为了理想,那么现在跳槽更多是为了口袋里的银子。
新媒体对人才的吸引将导致传统媒体背腹受敌
那么,新媒体收入如何呢?
据我了解,我国目前几大门户网站的普通编辑月收入也就是在6000-10000元左右,根据工作年限和岗位,有些人可能低一些,有些人可能高一点,但大致如此。至于采编业务的高管工资就要看自己的业绩和谈判能力了,浮动较大。其他一些稍微小一点网站,或者说一些新锐的科技媒体,待遇更是千差万别。
自媒体人则更像一个哑铃,两头大,中间小。有些人长期写作,却没有什么收入,而有些人闯出名气后,靠企业软文和培训,收入则相当可观。去年的一篇网文曾披露个别自媒体人靠软文就能月入30万,看起来相当可信。而最近一篇名为《自媒体万元稿酬到底贵不贵》的网文又将自媒体人推向风口浪尖。处于中间的自媒体人数量较少,基本过着收入时有时无的生活。
不过,工资收入并不是衡量一份工作的唯一标准。除了显性的收入外,未来发展前景、工作平台等隐性收入,也决定了人才的流动。
传统媒体在转型新媒体,进行媒体融合过程中,投入资金相当大,各种技术手段无一不同步甚至领先于新媒体。我国是这样,国外也是如此。就拿此次普利策奖来说,网媒全军覆没,几乎所有重要奖项均由传统媒体获得。普利策奖行政官迈克·普赖德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普利策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一视同仁,相比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并没有“必然”优势。所有的在线网站可以获得的新闻工具,传统新闻媒体同样可以获得,而且传统媒体也有着它们自身的新闻网站。放眼今年普利策奖得主,你会发现他们的作品都在互联网上得到了有力的展示。很多的入围作品,无论是网站还是报纸,他们都有视频报道,创新性的制图展示,新闻采访的原声摘要等。
但为什么在于新媒体的市场竞争中,传统媒体往往一败涂地呢?
原因有很多,但我认为主要有三点:一、传统媒体是内容至上,而新媒体是用户至上,这决定了两者对用户的吸引力有着天壤之别。二、传统媒体是新技术、新平台的追随者,而新媒体往往是新技术、新平台的开发者和引领者,传统媒体往往为新媒体做嫁衣裳,比如微博、微信公众号。三、传统媒体限于单位性质,受有关部门制约很多,而新媒体监管则要宽松很多,很多传统媒体不能说而大家又很关注的事情,新媒体可以大显身手。
文章写的再好,但抓不住读者的“痛点”,天天阳春白雪,没有人看,又有何用?更何况,在我国,很多事情不是传统媒体想改就能改的。各种条件的制约导致原本拥有人才、资金、政策优势的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尽显劣势,这必然会降低对人才的吸引力。
在当前,新媒体风风火火,一些大的门户网站以及BAT等顶尖互联网企业也加大了对新媒体的投入,有理想、有远见、有抱负的新闻学子首选十有八九不是传统媒体。
前些日子,新闻毕业生是先去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的话题引起广泛争论。如果从长远来看,答案无疑是新媒体。首先,传统媒体体制僵化,多数年轻记者编辑很难得到快速提升。而在新媒体里,如果你有才华,机会则要多得多。其次,传统媒体中所谓严谨、严格的训练,现在几乎也可以忽略不计。本来新闻就无学,在传统媒体呆久了,缺少了历练,怎么能适应未来发展?更可况,在新媒体得到历练,掌握新媒体运营十八般武器的记者编辑们,未来还有可能到传统媒体所运营的新媒体中工作。如此来说,还不如直接去新媒体。
可以预计,未来传统媒体将一边面临着人才的流失,一边也将面临着新生力量的短缺。而且很多毕业生是拿传统媒体作为一个跳板(比如目前很多传统媒体可以解决大城市的户口,有些单位还能顺带解决家属户口)。这将使传统媒体一直引以为傲的人才优势逐步丧失,传统媒体的未来将是雪上加霜。(长弓原创)
作者简介:长弓(笔名),就职于某中央主流媒体,长期进行科技报道,业余关注互联网和新媒体。工作邮箱:beijingzq@163.com。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