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三分钟热度的人,兴致来了会非常投入的专注一件事。只是不多久激情消退后会放下,坚持不下来。唯有一件事倒是例外,断断续续持续了10年,这便是编程。
我非常热爱编程。刚上班那会儿,上班下班只要有时间都在研究,周末假期憋在家里也不出门,吃饭走路都在想它。以至于跟朋友聊天时,我戏称当时过的是吸血鬼的生活——整天关在屋子里不见光,可不就是吸血鬼吗?
只是后来,这个事还是放下了。
不过最近,这种吃不香睡不好,走路上厕所都停不下来的感觉又回来了。是的,我说的正是写作。这种感觉非常强烈,跟之前编程的状态一模一样,仿佛下一个轮回开始了。
编程届老前辈侯俊杰说过,一件事不打算花上十年,干脆就不要开始。我已经做好了准备。
编程跟写作很像。编程需要掌握编程语言,写作需要注意遣词造句;编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写提高水平,写作也是这么个过程。两者都需要思考,却又都是个体力活。看着高大上,实际上也分层次,有人的作品是艺术,有人的作品则是产品,单看你要的是什么。
编程的核心,其实不在写代码上。前面的需求调研,架构设计(相当于写作的构思),后面运行调试(相当于修改)才是重点。写代码在我看来反倒是细枝末节。由此及彼我得到启发,写作注重的地方也应该逐步从“写”本身荡开去,多关注写之前和之后的修炼。比如有些人写议论文,例子选的好,各种事实,贴切有趣,很好的支持论点。你以为是他写的好,其实是他平时素材积累的好。有的作家特别能打动人,放佛说出了你的心里话,写出了你平时特别有感触的细节,深深感染你。你以为是他写的好,其实是他平时注重观察,注重体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文章修改就是写之后很重要的一项修炼。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海明威说,任何文章的初稿都是狗屎。越是有建树的大家越是注重修改,金庸晚年还对自己已经广为认可的小说进行细致的修改。我们也该学习他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程序最大的敌人是修改,因为设计好的框架一旦建成,再去修改成本大多比重写还要高。可程序员却不得不总要面对它,因为不断变化的需求是程序应用发展的原动力,没有了需求(变化),程序失去发展的方向,因不能提高用户满意度而死去。为什么APP没事得更新呢?就是在不断的修改完善自己,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唯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客户需求。事实证明不怎么更新的APP不久就会被淘汰。相对于编程被动的修改,我们的写作要主动些。随着阅历及写作功力的增长,我们对原有事物的看法写法都会发生变化,文章也应该随之修改改进。当然文章发表出来,读者指出你的问题,也是种被动的修改,但像我们这种业余写手,更多的动力来自自身,谁会没事指出一个无名小辈的问题来呢。程序的修改是无止境的。Windows系统自诞生之日起就没停过发布补丁包,不断的修复系统bug,完善自己。我们的文章也是可以无穷无尽的修改下去的,艺术之路没有穷尽,再好的文章也可以去完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