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传播的特征:
- 传染性;
- 微小的变化产生巨大的效果;
- 变化是突发式的而非渐进式的;
感染性是一种所有事物都具备,但却难以预知的性质,如果我们想要识别,并且诊断出潮流的变化,我们就必须谨记这一点。
流行3法则
- 个别人物法则 《Law of the few》
- 附着力因素法则 《Stickiness Factor》
- 环境威力法则 《Power of Context》
个别人物引爆流行潮
80/20法则:在所有情况下,一项工作中的大约80%都是由参与工作的20%人完成的。
社会流行浪潮的发展过程与此类似,它们也是由少数几个人驱动起来的,在驱动社会流行浪潮方面这些人之所以与众不同,并不是因为它们性欲旺盛,而是因为它们擅长社交、精力旺盛、博学以及在同类中有足够的影响力。
强大的附着力
信息有了附着力就意味着它会对人产生影响。如此你就不能把它从你的脑海中起出去,也不能把它从记忆中清除出去。
有一些特别的方式,能够使一条具有传染性的信息被人记住,只要在信息的措辞和表达上做一些简单的修改,就能在其影响力上收到显著的效果。
环境威力
当人们处在人群中时,它们会分摊责任,它们会设想,其他人会去做,或者既然其他人不采取行动,这个明显存在问题。
人们是否关注身边的情况,有时取决于人们身边细微的环境因素,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的敏感程度比它们所想象的更为强烈。
个别人物法则 : 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
由于如今市场推广活动铺天盖地,口头传播才反而成为唯一具有说服力的办法,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对其作出响应。
人们实际上始终都在相互交流和传播信息,但只有在个别情况下,这种交流才能引发口头传播浪潮。
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发起任何一种社会流行潮,要取决于信息传播者所持有的社交天赋。
六步分离法
小世界现象《small-world problems》:指人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我们是否属于各自孤立的世界,顺着自己的轨道同时生活着,因此,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两个人的关联都相当小,并且心理距离很远?还是说我们所有的人都被编制在一张无所不包,彼此紧密相连的大网上?
如果问某人为何会对另外一个人友好,得到的回答是因为他和这位朋友对事物的看法相似,但是,如果真的测试这两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就会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他们加过共同的活动。我们常常会用哪些与自己共事的人或与自己做事方式相似的人成为朋友。
我们并不是在挑选朋友本身,我们往往和那些与自己生活工作在同一个小空间的人发生联系。
在“六步分离法则”中,并不是说所有分离的步数是等量的,也不是说每一个人与其他人之间仅仅只有几步之隔。他的实际意义是某些个别人物与其他所有的人相隔仅几步之遥,我们就是通过那几个个别人物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的。
联系员?他们什么人都认识
成为一名联系员,应该具备的标准收腰的也是最显而易见的标准是结识的人非常多,他们都属于那种什么人都认识的人。
广泛交友是一项技能,某些人能有意识地把它展示出来,而且它可以不断完善,这些技能是人们能否广泛交友的关键所在。
微弱关系的威力
要想了解一件事情的有关情况或新信息、新想法“微弱关系”总是比牢固关系发挥的作用更大。
相识人数的多少,代表一个人的社交能力,相识越多说明你的社交能力就越强,善于运用微弱关系的人,才让大家有机会去了解那些与自己不想管的领域。
内行
意为积累只是的人,如果市场运作依赖信息,那么掌握最多信息的人,就必定是最重要的人物。
正如我们是依靠一些个别人物才与其他人联系起来一样,我们也是依靠一些个别人物才能与其他人联系起来一样,我们也是依靠一些个别人物才能与信息联系在一起,这个过程中,即存在人际流通专家,也存在信息传播专家。
内行与众不同的关键之处在于,他们并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不是仅仅关注少花钱买咖啡的办法,而是一旦发现了这种方法,他们就想把他散布出来。
内行总是通过解决自己的问题,达到解决别人问题的目的。
当一个联系员向10个朋友推荐一家店,其中可能有5个人会采纳的好建议,而一个内行可能只向5个朋友推荐这家店,但只要他介绍的引人入胜,这5个人就很可能都会接受他的建议,这两种类型的人处于不同的理由都在发起流行,而他们这两类人都具有发起口头传播浪潮的能力。
推销员
收看电视新闻时,人们不会有意识地排除偏见或者觉得自己应该与新闻播音员辩论一番,因为它不像是有人在劝你,这不是明显的文字信息,所以大家不会认真思考,这种信息太微妙,因此太不易察觉,所以大家难以堤防。
人们常说某人非常具有个人魅力,或者说服别人的能力,一部分意思是指此人能把别人纳入自己的节拍,而且还能决定说话的范围。
他们这些人心里明白观众什么时候与他们是一致的,准确地说,是观众的身体动作,点头和认真听讲时的专注与音乐家或演出者自己的运动是同步一致的。
但情绪的感染作用表明,情绪也是可以由外向内的产生影响的,也就是说,如果我能让你发笑,我就能让你开心,如果我能让你皱眉,我就能让你难过,从这个意义上说,情绪又是由外向内影响的。
有些人善于表达各种情绪和感情,这就说明,这些人比其他人更具有情绪感染力,心理学家把这些人称作“情绪发送者”,他们具有特殊的性格特点,他们的心里也与众不同。
情绪交流测试可以测试人们的情绪发送能力,或者说是感染能力,该测试是一种可以自我控制的测量方法,其中一共有13个问题都是关于此类情况的
附着力因素法则
《芝麻街》、《蓝狗线索》和教育病毒
努力发现孩子的长处,才能打动他们,努力理解孩子的弱点,才能避免触及这些弱点。
发起流行浪长的一个至关重要因素是信息传播者的性格特点,但是所有那些实例中,我们都把消息视为本身就能传播的东西。
在广告行业中有一句:“任何人至少要看过某一广告6遍,才能记住其内容。”
要让观众变成互动广告的一部分,观众不仅仅充当观众的角色,他们也成了参与者,就好想在做一个游戏。
信息污染问题:在2.5分钟的商业广告时间里,如果出现了至少4个持续15秒的不同广告,那么任何一则15秒广告的效果都会降低到几乎为零。因为谁也记不住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大多数信息。
电视之所以能牢牢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是因为它展示给人们的形式特色,即暴力、强光、奇特的声音、快速的剪辑、画面的快速缩放、夸张的动作以及其他所有商业电视相关的形式,也就是说,我们不必看懂画面上的内容或吸收画面上的信息,也一样会继续观看下去。
人的目光一次只能集中在一个非常小的被成为视觉距(perceptual span)的反味内。
通过画面就能让他们看懂故事,这一点非常重要。
互斥性法则<Principle of mutual exclusivity>:简单的说,儿童画不相信任何物体同时具有两个名称,儿童会很自然的认为如果一个物体或者一个人冠以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就一定是指该物体的某个次要特性或者次要属性。
个别人物法则认为,社会中存在个别能发起流行浪潮的特殊人物,我们的任务就是能找到这些特殊人物,附着力给我们的教训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在适当情况下,总是存在一种简单的信息包装方法,使信息变得令人难以抗拒,我们的任务就是找到这种方法。
环境威力法则
意义在于我们对环境的改变不只是敏感,而是极度敏感,那种可以使流行趋势减缓的环境因素的改变与我们通常所料想的非常不同。
破窗理论<Broken Window Theory>:犯罪使秩序混乱的必然结果,如果一个窗户被打破了,过了很久也没有人来把它修好,行人就会以此推断,这是个没人关心、没人管的地方,很快,就会有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然后无政府主义者就开始从这幢楼向相邻的街道蔓延。
促使人们发生某种行为的推动力不是来自某人,而是来自其所处环境的某个特征。
“破窗理论”和“环境威力法则”的基本前提为:通过清理整治现实环境中的细枝末节的方面,就能够扭转、减轻流行病的蔓延趋势。
在某些具体情况下,我们内在的癖性会屈服于强大的情境。
基本归因错误:我们在性格方面的错误认识,即认为它具有统一性和一致性,与我们在加工信息时存在的盲点相似,这其实是指在解读别人的行为时,人们总爱犯一种错误,高估性格因素,而低估情形和环境因素,我们总是倾向于从人的性情一面而不是从环境的一面寻找答案。
我们对于人际暗示比环境暗示要更敏感。
人的大脑在现实行为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仍能建立和保持连续性的感知。
性格不再是我们所以为的那样,甚至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它不是固定不变,容易辨别,密切相关的一些特征的组合。
性格其实更像是在某个时刻,某种情况和环境下流露出来的习惯、倾向和兴趣的集合体,这些东西互相联系,却不是密不可分,大多数人看起来好像性格稳定一致,那是腻味我们能够很好的控制我们的环境。
一个人的信仰和思想,在指导行动的过程中,并不像行为发生的具体环境那样重要,一句“你要迟到了”会让一个通常懂得同情别人的人,漠视别人的痛苦,从而在那样一个特定时刻里把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最有效的团体
如果让人们在人群中作出推理或决定,他们得到的结论与他们独处时给出的回答截然不同。一旦我们成为群体中的一员,我们都容易感受到来自身边人的压力,社会规范和任何其他形式的影响。
思想或观念的传播可以通过无数小型的、组织严密的群体来实现。
通道容量<Channel Capacity>:指我们的大脑在接受某些信息时所具有的记忆空间。
或许是后天学来的,或许是我们神经结构决定的,我们似乎生来就受到某种局限,它使我们的通道容量保持在一个大致的范围。
人类的进化大多数发生在农业出现以前,那时人们的活动常常以很小的群体为单位,人们基本上彼此相识,因此,人在生理上进化出了一种能适应环境的机制,尽管过去那种环境到现在大部分已经不存在了,人们渐渐对个别一些人,短距离范围以及某些时间段感觉强烈,而这一切对于今天人们的生活仍然非常重要。
150人的组织
如此规模之下,由于存在着人与人的直接接触和个人忠诚因素,上级命令才得以执行,不守秩序的行为才得以控制,规模再大,这一切就变的不可能了,当人数太多,超过了这个数,人们互相之间就变得陌生了。
在规模比较小的群体中,人们彼此的关系要密切得多,如果你希望看到一个组织有序的成功团体,人们之间的紧密团结极为重要,如果人数太多,人们没有那么多共同的工作可做,共享的东西也没有那么多,彼此就会变得陌生,紧密的关系也就不复存在了。
150法则表明了,群体规模的大小也是一个可以产生重大影响的微妙的环境因素。
互动记忆<transactive memory>:互相熟悉的人之间会无形中产生一种联合记忆系统,这一系统建立在对哪个人更适合记忆哪些事情的了解之上,人们常常把人际关系的发展理解为一个相互公开自我的过程,尽管把这一过程演绎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展示和彼此接受会更富浪漫色彩,但我们仍然可以把它理解成互动记忆的先兆,互动记忆是构成亲密关系的一部分,正是这种互动记忆能力的缺失,致使离婚变得痛苦,感觉压抑和认知功能失常离婚者可能正在忍受失去外部记忆系统的损失,他们原本可以通过讨论来达成某个共识,原本可以依赖对方的记忆储存,但是现在,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失去了互动记忆,人们就像失去了大脑的一部分一样。
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
在首创时尚和思潮的那些人和最终接受别人创意的大多数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两群人可能在口头信息传播的连续体上彼此相连。革新者和先期采纳者,这两群人是空想家,他们想要革命性的改变,以使自己与竞争者们从素质上区别开来,他们会购买全新的技术,即使该技术还有待完善,质量的有待证明或未来价格有可能下降也毫不犹豫。
如果说空想家们的目标是寻求大的突破,那么实干家的目标则是能作出部分改进。
年轻人当中不时兴起的时尚潮流所经历的过程都是相同的,革新者尝试新事物,然后角色相当于内行、中间人或推销员的某位青少年注意到比你更切开始效仿。“那些孩子使得事物容易被主流社会的人们接受,他们看到别人的怪异行为后,他们会稍加变通,跟着效仿,然后稍加修改,使之更加可行。”
超级中介
街道就像他们的家一样熟悉,他们社交广泛,他们背后的动机应该是金钱或经济因素,但他们身上又确实存在乐于助人的品格。
如果一件事没能打动开创新潮的某些人群,而进入主流社会,那往往是因为那件事本身并没有深深的根植于文化中。
引爆颓势的致命结果
因为公司越来越多听取销售人员的说法,产品一下子开始变得普通化,看起来很大众化了,因为大家都喜欢大众化的营销策略。
在商业世界里,一切信息都有赖于口碑相传,当我们越做越大时,我们本该注重细枝末节,以保持良好的势头,所以当人们说,你们背叛了自己制造专卖产品的承诺,你们骗人,你们的产品已经开始大众化时,我们本可以说,我们没有,我们曾经又有极为宝贵的品牌,但我们却一点一点的把他变得大众化了。
影响我们成为具有什么样性格特征的人的因素,如:友善、神经质、率直等,一半是由我们的基因决定,另一半则是由我们周围的环境决定的。
在人格和智力的塑造过程中,环境起了很大作用,即使这个作用并不比遗传作用强。
不论哪一种环境影响都不来源于父母,而是来源于其他事物,这种影响实际来源于同龄人。
发起流行潮最重要的因素,是具备一个基本信念:
制度变化是可能的,人们能够在一些特定力量的驱使下,骤然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观念的,这也有悖于大家关于自己和人们相互之间关系的最为根深蒂固的概念。
仅仅通过控制一个小组的规模,就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人们对新观念的接受能力,通过对信息传播方式的微小调整,就有可能大幅度地降低其传播难度,仅仅找到和那些有着极强社交能力的人,就有可能掀起一般社会浪潮。